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誕生了諸多至理名言。然而,部分名言在傳播過程中遭到了閹割,被人們斷章取義,反而違背了真理,就如這句流傳千年的俗語“富貴險中求”。 古今眾多“險中求勝”的典故中,韓信封神之戰最為人稱道。 漢高祖三年,韓信率3萬漢軍主動迎戰10萬趙軍,并在井陘河邊擺下了兵家大忌的“背水陣”。 前方勁敵來勢洶洶,后方臨水沒有退路,這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韓信大力鼓吹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里逃生。同時暗中派出兩千輕騎埋伏在趙軍軍營附近,趁趙軍出軍迎戰時,奪取趙營,并在營內插滿漢旗。 戰鼓響起,韓信率主力前出迎戰,雙方激戰了很長時間。然后韓信假裝敗退,一路退,一路丟下漢軍旗幟,趙軍乘勝追擊。 ![]() 追到河邊,再無退路,韓信率軍再次與趙軍交戰。這一仗,趙軍終于傾巢而出。 韓信之前派出的2000輕騎趁機沖進趙軍軍營,斬殺了守兵,拔掉趙國軍旗,插上了漢旗。 井陘河邊,趙軍與漢軍激戰許久,也難分勝負,于是趙軍退回營壘,準備稍作休整后再戰。 不曾想,營壘中竟插滿了漢旗。趙軍以為漢軍援兵來襲,軍心打亂。韓信趁機率兵突襲,營壘中的漢軍也全數出擊,前后夾擊下,趙軍大敗,全軍覆沒。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韓信經此一戰名震天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被奉為“富貴險中求”的經典案例。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背水一戰”雖妙絕古今,后世卻再無人能復制其輝煌。正如婦孺皆知“富貴險中求”,但其實它的后半句才是人生正解: 富貴險中求,也在險種丟,求時十之一,丟時十之九。 ![]() 這句話源自《增廣賢文》,意思是富貴雖然可以通過冒險來獲得,但也會通過冒險失去更多。往往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 古往今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很少主動求險的,他們不怕出“險”,更重要的是善于規避“風險”。 富貴險中求,不是提倡賭徒心理,鋌而走險,而是指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勇于直面艱險挑戰。 當代大商人李嘉誠曾親口說:自己經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冒過險,所有的商業決策,都是對風險進行了充分的評估,而且在絕對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做投資決策。 那世人到底該不該求富貴?如何求富貴? 其實老祖宗早已在書中告訴我們,原文后的幾句足以指點世人迷津:大丈夫行事,當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 追求美好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我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僥幸心理作祟,要穩扎穩打,穩中求進。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準備的人才有可能一鳴驚人。 沒有經過周密的考量,像無頭蒼蠅一般,橫沖直撞,一味冒進,最終只會頭破血流,成為十之八九“丟富貴”之人。 ![]() 只有知己知彼,細密準備過后的孤注一擲,才有“十之一”的勝算可能。 認字認一半,便被稱為“白字先生”。讀文都一半,則容易曲解道理,而用錯誤的道理來指導言行,可不慎乎? 古人云: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人生只有一次,僥幸不靠譜,人生莫豪賭,立身行世應當久久為功、行穩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