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為常用祛風濕藥,臨床上常用以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等。對于本藥,需要注意其主要的藥物歸經、治療濕熱的功用。 一、陽明經藥 本藥主入陽明經,《珍珠囊》載秦艽“去陽明經風濕痹”,《湯液本草》謂其為“手陽明經藥”,時珍曰∶“秦艽,手足陽明經藥也,兼入肝膽”,《本草求真》也認為本藥“專入腸胃,兼入肝膽”,現行《中藥學》教材對本藥的歸經也是“胃、肝、膽”,將“胃”放在了首位。 易水學派醫家羅天益所著《衛生寶鑒》,其中有一首秦艽升麻湯,治風中手足陽明經,口眼喎斜,惡風惡寒,四肢拘急。 本方以升麻、葛根、白芷、秦艽、連須蔥白,皆入陽明經而發散風邪,參桂枝湯意加桂枝、白芍、炙甘草調和營衛,復以人參扶助元氣,達邪外出。 二、外散風寒、內清濕熱 古今不乏醫家對秦艽的清濕熱之功加以提點。 例如,李時珍說:“秦艽,手足陽明經藥也,兼入肝膽,故手足不遂、黃膽煩渴之病須之,取其去陽明之濕熱也。陽明有濕,則身體酸疼煩熱;有熱,則日晡潮熱骨蒸?!?/span> 而張山雷《本草正義》對秦艽的功效闡述更明確,認為其功效“外通經隧,內導二便”,清胃之濕熱: “既能外行于關節,亦能內達于下焦,故宣通諸腑,引導濕熱,直走二陰而出。” “就其導濕去熱而引申之,則治胃熱,泄內熱,而黃疸酒毒、牙痛口瘡、溫疫熱毒及婦人懷胎蘊熱、小兒疳熱煩渴等癥,皆胃家濕熱,而秦艽又有通治之矣。約而言之,外通經隧,內導二便,是其真宰。而通絡之功,又在理濕之上。要之皆從濕阻熱結一面著想,而氣虛血弱之證,皆非其治,仍與川斷、絡石等味異曲同工耳。” 因此,秦艽外而能發散風濕,內則能清濕熱(陽明濕熱為主),所以本藥不獨治痹痛、拘攣,對酒毒、黃疸、口瘡、痔瘡等濕熱病癥也有殊功。 三、治療黃疸 秦艽治療黃疸的功效為諸多醫家稱道。 例如,焦樹德曾會診一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患者,曾經住醫院用大量的茵陳、梔子,黃柏、板蘭根、蒲公英等多劑,黃疸久久不退,遍身如金。焦師認為既服茵陳等無效,若再用茵陳劑當然仍是無效,因而想到秦艽、白蘚皮均有退黃疸作用,即根據辨證立法,在處方中重用了秦艽和白蘚皮,結果黃疸漸漸退除。其處方如下: 柴胡四錢、黃芩三錢,車前子五錢、黃柏四錢、秦艽四錢,白蘚皮一兩、茯苓四錢,澤瀉四錢,焦三仙各三錢、檳榔三錢,白蒺藜四錢、草豆蔻三錢。隨證加減,約服二十劑左右而漸愈。 王緒前也認為,秦艽治療黃疸久久不退者效果好,配伍白鮮皮作用更佳,若遍身黃疸如金則為必用之品。 朱步先《本草致用》提出的觀點尤當學習,朱氏提出:“秦艽對黃疸久稽,邪毒藏匿于血分者用之尤宜。蓋熱毒久稽則肝燥,于是膽失通降之職,秦艽能潤肝之燥、散肝之熱、益膽之氣,助膽府通降之用。凡濕熱邪毒在氣分不解,深入血分,投茵陳合淡滲分利之品無效,宜從血分取法。” 實際上,秦艽治黃疸可以看作秦艽治療胃、肝膽濕熱功效的其中一個方面的例證,若中焦濕熱而出現的皮膚發黃,也可斟酌用之。 四、雜記 ①姚氏“簡易桂枝湯” 《<傷寒論>證候分類綱目—太陽中風表虛證》一文中錄有姚荷生“簡易桂枝湯”一方:“姚老(筆者按:指江西姚荷生先生)身處江南,遇濕熱陰虛素體者不少,姚老認為,即使此類體質之人患有“太陽中風表證”,亦當慎用甘溫助陽的桂枝湯,尤其當患者癥狀兼現舌尖邊微紅、脈略細數者,更須注意其雖有表風,然由于其偏營陰不足,此時姚老則主張用“簡易桂枝湯”(姚老語——整理者注)——秦艽10g、炒白芍10g、炙甘草10g。整理者遵姚老此方法用于臨床,屢用屢效。” 筆者對本方尤為喜愛,自學得本方后,曾用本方合三仁湯、麻杏薏甘湯等方,治療幾例有營血不足,但舌脈象濕、濕熱象明顯,不宜用溫燥藥的患者,效果滿意,讀者可辨證用之。 ②風濕熱阻滯經絡及薛氏方 薛生白《濕熱論》:'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此濕熱侵入經絡脈隧中,宜鮮地龍、秦艽、威靈仙、滑石、蒼耳子、絲瓜藤、海風藤、酒炒黃連等味。' '此條乃濕邪挾風者,風為木之氣,風動則木張,乘入陽明之絡,則口噤,走竄太陰之經則拘攣,故藥不獨勝濕,重用息風,一則風藥能勝濕,一則風藥能疏肝也,選用地龍諸藤者,欲其宣過脈絡耳。' 本方疏散清解經絡中風濕熱,可治療腰痛等肢體經絡病癥。絲瓜藤可改用絲瓜絡,桑枝、忍冬藤、薏苡仁、通草、竹茹、竹瀝(有成藥)等藥可擇而用之。 ③使用注意 《本草求真》:久痛虛羸,血氣失養,下體虛寒,酸疼枯瘦,小便利者,咸非所宜。 《實驗藥物學》:惟味極苦,質亦滑,胃氣虛寒,大便滑潤者忌,氣虛下陷,小便不禁者尤忌。 焦樹德:脾胃虛寒,大便瀉泄者勿用。 參考文獻 [1]朱步先著《本草致用》. [2]焦樹德著《用藥心得十講》. [3]姚荷生,伍炳彩,姚梅齡.《傷寒論》證候分類綱目——太陽中風表虛證[J].江西中醫藥,2010,41(02):5-7. ![]() ![]() ·編輯:愈之。 ·注意: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中所論治法方藥,僅供學習參考,讀者請勿盲目試用。 |
|
來自: 了然3z5ctoaa2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