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是身體正常的愈合過程。但問題是身體長期發炎時,對身體會有各種破壞,可能會感染病毒和其他病原體。
發炎的原理是身體對抗病原體,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我們應該徹底了解應對發炎損害。
舉個例子,“細胞因子風暴”是肺部細胞過度發炎的免疫反應,正是過度發炎,造成連帶損害。
同時還會產生自體免疫疾病。腸道發炎、類風濕關節炎、甚至脫發都是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性免疫疾病的特點就是發炎,所以只要消炎,就可以消滅自體性免疫疾病的癥狀和并發癥。
以下是12種導致發炎的原因。
1、缺乏皮質醇
皮質醇是體內主要的抗發炎激素。實質上體內并非缺乏皮質醇,而是皮質醇太多。和胰島素的功能類似,體內的皮質醇過多就會導致皮質醇抵抗。壓力太大,血液中有太多的皮質醇,但是皮質醇不起作用。
滑囊炎、肌腱炎、關節炎通常都是缺乏皮質醇。
2、過敏
食物中例如乳制品過敏,吃乳制品使消化道一直處于炎癥。環境過敏是指鼻竇、喉嚨或者肺部暴露在過敏環境中,產生刺激和發炎。
3、急性和慢性感染
一般接觸到細菌或者病毒,免疫系統起作用,身體會有炎癥。當病毒進入體內,是怎樣發生炎癥感染的呢?潛伏的病毒往往在壓力時出現。壓力是誘導因素,會引起發炎。因此要增強免疫系統,防止病毒出現,就要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4、腸道發炎
無論是胃潰瘍、胃病、腸炎,腸道炎癥主要來源于食物,可能是食物過敏,引起炎癥的食物包含歐米伽-6脂肪酸,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很容易引起腸道炎癥,也會引起腸道癌癥。
便秘更像是身體中毒,消化道食物不流動,東西堵住了,也會發炎。如果使用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好菌,本來腸道好菌的作用就是保護人體,減少發炎。腸道菌群失衡,就會使腸道發炎。發炎時,會形成結腸疤痕組織,造成營養吸收困難,腸漏等等。
針對腸道炎癥,最正本清源的方法是補充腸道菌群平衡,補充蔬菜(卷心菜)、酵素都是很好的選擇。
5、糖
糖是常見的發炎原因,還有各種成糖的精致碳水。它們會使血液中血糖升高,使動脈中非常薄的細胞層,受到嚴重損害。發炎以后,身體會形成血塊或者斑塊來幫助愈合,使用膽固醇、蛋白質結合鈣質作為材料,造成鈣積聚,導致心臟問題、心臟病和中風。
血管堵塞、毛細血管堵塞會損壞眼睛,如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毛細血管無法給神經系統輸送養分,造成神經病變,例如腳有刺痛或者發癢的感覺。
高血糖也會造成腎炎和腦部發炎。同時高血糖會造成胰島素抵抗,會持續在身體中引起炎癥。所以吃高碳水食物,會引起系列炎癥反應。
6、脂肪細胞
脂肪細胞中含有促進發炎分子,比如細胞因子,會造成更多發炎。炎癥本身,又會造成胰島素抵抗,所以炎癥和胰島素抵抗是互為因果,發炎產生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反過來又會導致發炎。
7、舊傷
舊傷會引起硬化癥、慢性發炎。如果有舊傷,建議不要吃糖。
8、肝膽問題
膽管一條從肝臟連接到膽囊,另一條從膽囊連接到小腸,如果膽管中出現很多結石,會造成堵塞,會導致發炎。
9、維生素D攝入不足
維生素D是強大的消炎劑,如果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身體疼痛和炎癥,背部、膝蓋、關節都有可能疼痛。
10、高歐米伽-6脂肪酸&低歐米伽-3脂肪酸
歐米伽-3脂肪酸是身體必需營養素,身體無法自己制造,只能從食物中獲取。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海魚(三文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鱈魚、鱒魚和金槍魚)、堅果(巴西堅果、杏仁、堅果和山核桃堅果)、初榨橄欖油等,可以攝入減少身體炎癥。
歐米伽-6脂肪酸來源于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應該少吃。
11、環境毒素
比如塑料,可能引起發炎。自來水中的數千種化學物質,也會刺激炎癥。
12、頻繁進食
頻繁進食會刺激分泌胰島素,造成胰島素抵抗, 會促發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