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一帶,山明水秀,河渠縱橫。在這塊寶地上,有一條逶迤東流的長河,是明清時期皇都北京城內唯一的御用河道。當時皇家的帝后王妃,赴西郊各行宮御苑,若乘舟行船,都必須通過這條著名的河道。 長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不同的名字。遼代稱'高梁河',金代稱'皂河',元代稱'金水河',明代稱'玉河',清代始稱'長河'。而長河,正是大運河北京段的一段。長河兩岸名勝古跡眾多,自北京動物園和五塔寺再向東,歷史遺跡和民間傳說,可說是大運河文化帶上豐富的歷史文化源泉。 說到確定倚虹這個名字,制作人小強可是費了一番周折,因為目前在網上和書中,有關這座已經消失的古建筑,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倚虹堂,就是倚靠彩虹的意思,還有一種是綺虹堂。 最終,制作人小強在清光緒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97年繪制的《三山五園圖》中,看到了倚虹堂的彩圖繪本標注,此外,也在《大運河藝文錄》一書中,找到了四首乾隆皇帝所做的詩,其中都說的是《倚虹堂》。 可見,現在網絡上以及圖書中凡是寫道的綺虹堂的都是錯誤的。 我們也在這里以正視聽一下。那在今天推送的微信公眾號中,您也可以看到這幅圖的局部和乾隆皇帝古詩。 題倚虹堂清代:弘歷 橋畔堂成辛未年,大安登輦慶敷天。崇基已見祥貽永,盛典行將舉繼前。 來往每因裁詠什,雨旸惟是廑農田。虹光銀渚一彎映,春色皇州萬祀綿。 ▲倚虹堂原貌 乾隆皇帝曾在詩中寫道:“橋畔堂成辛未年,大安登輦慶敷天。崇基已見祥貽永,盛典行將舉繼前······”無論是“紆馀帶星渚,窈窕架天尋。”的佳句,還是“一場微雨后,五色片云中。”都不如“倚虹”的名字起得精妙,有點縹緲仙境的意蘊。 “倚虹堂”就是在七彩霓虹旁修建的廳堂,那彩虹是從何而來哪?不會是憑空捏造吧,何為彩虹? 其實就是碧波蕩漾猶如長虹臥波的河流——長河。“倚虹”一個極具浪漫和充滿想象的名字。一個頗具詩情畫意的名字,一個充滿靈慧之思的名字。“倚虹”名字起的就像徐志摩詩筆下的詩文一樣美:“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枝長篙······” 有關倚虹堂,乾隆皇帝還有這樣一首古詩,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對這座廳堂建筑的喜愛 《倚虹堂》 高梁橋側倚虹堂,小駐傳餐趁早涼。 自壁題詩今復昔,赤心祈歲雨和場。 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園,玉河和長河也按照水上游覽航道的要求加以規劃。沿長河建置一系列的碼頭和點景的殿宇、園林,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天正式通航。此后,弘歷往返于清漪園和北京大內之間,就經常使用這條水路。西直門外高梁橋畔的“倚虹堂”是水路和陸路的中轉站,從這里可以一直乘船到達玉泉山靜明園的東門。而長河--昆明湖--玉河--玉泉山這條供水體系,也就成為當年北京西北郊的一條長達12公里的皇家專用水上游覽線。 倚虹堂在西直門外長河北岸,高梁橋附近,是清代的碼頭行宮。從這里可以乘舟到頤和園。無論是乾隆皇帝,還是后來的慈禧太后,都會在倚虹堂用膳,然后再乘舟西行。 倚虹堂為樣式雷設計,現存有《倚虹堂》《倚虹堂古船塢地盤畫樣》《倚虹堂清挖河泡船道圖》等圖紙。 在北京文史館館員楊良志先生《走讀北京大運河》一書中,對倚虹堂有著這樣的描述,他說:倚虹堂是是乾隆為其母鈕祜祿氏六十大壽所建。從西郊園邸到紫禁城宮內一路,數九寒冬可以乘冰床;但乾隆還是擔心老人受冷,安排在半途上請老人換坐暖轎,地點就是倚虹堂。光緒朝慈禧依樣使用倚虹堂,戊戌政變后慈禧把光緒變為囚犯,隨處攜拘,即使到倚虹堂也設專門看管光緒的房間。 因此,倚虹堂也被后人和故宮養心殿、團城承光殿、白塔山悅心殿并稱為皇帝的“四大辦公室”。 現倚虹堂碼頭 石雕 瓷壁畫 景觀 動物園與五塔寺的東鄰,一個重要的地點即極樂寺。關于這座今天人們多已忘卻的古寺,我們不吝篇幅,將明代文學“公安派”“三袁”之長兄袁宗道的《極樂寺紀游》轉錄下面: 岸北佛廬道院甚眾,朱門紺殿,亙數十里。對面遠樹,高下攢簇,間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間。 在清末,倚虹堂往東往北,寺廟林立,粗數下來,就有天仙廟、玄圣觀、廣同寺、壽安寺、慈獻寺、大慧寺、壽福禪林等。 ![]() 壽安寺 ![]() 大慧寺 ![]() 壽福禪林 ![]() 慈獻寺 說到廣通寺,在倚虹堂北邊,曾經是一座官剎,因此一直受到皇家的資助。清末時,慈禧太后常去頤和園休養,每次往返必到廣通寺佛殿內小憩,所以將佛殿改稱為“天佛寶殿”。 廣通寺的建筑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隨后廣通寺改為北下關小學。2007年北下關小學與北方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原址合并,現在這里是北方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廣通寺的面積很大,除了學校外,它東面的廣通苑小區也是寺廟的一部分,現在廣通苑小區內還存有這座寺廟的一些歷史遺存,有康熙皇帝御筆所題的寺額,康熙五十一年及雍正十一年立的石碑,及寺廟的一段后墻和幾棵古樹,默默的倔強的表示著歷史的存在。 ▲廣通寺舊址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出行,看到古剎破敗,派人重建,這次復建用時十年,修好的廣通寺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另在山門左側又建了茶房五間,以方便過路行人??滴跷迨荒辏?712),御筆題寫了寺額,及正殿額“息心行”“慈普照”,廣通寺得以中興。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特發帑金重修此寺,并御筆題寫了殿額“福佑升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