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痔瘡發病率也越來越高,據中國肛腸協會調查統計,全國肛腸疾病的發病率為59%,其中痔瘡占87.25%,可以說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疾病。 而便血作為痔瘡的常見癥狀之一,就更加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其實便血并不一定是痔瘡的表現,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在作祟。 案例 最近半年,五十多歲的李先生經常出現便秘、便血的情況,他感覺自己應該是得了痔瘡,并沒有放在心上,還買來一些痔瘡藥物進行治療。 沒想到之后倆月,李先生的便血情況加重,還消瘦了不少…… 后來李先生去醫院做了直腸指檢和腸鏡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直腸上有一個腫塊,活檢后最終被確診為腸癌。 這樣的事例其實并不少見。那究竟怎么判斷便血是痔瘡還是腸癌呢? 便血是痔瘡還是腸癌 如何區分? ①血液特征 鮮紅色,呈滴狀或噴射狀鮮血,血液未與大便混合,往往是大便表面帶血,或者擦拭后廁紙上帶血。 ②排便表現 排便次數基本不會變化,有時因為患者害怕疼痛拒絕排便,可能會出現次數的降低。 ③其他癥狀 一般只會在排便時伴隨肛門疼痛。 ①做好肛周清潔 便后應從前往后輕柔擦拭肛門,不易擦干凈時可換用濕紙巾(不建議使用含酒精成分的),選擇盆浴或蹲位時用淋浴噴頭沖洗肛門。 ②藥物坐浴 可以用高錳酸鉀片溫水坐浴,每次10-15分鐘左右,殺菌消炎。 ③日常多做提肛運動 全身放松,吸氣,同時肛門向上提;呼氣時肛門放松。早晚各1次,每次做30下。長期堅持可以對痔瘡有所改善。 ①血液特征 偏暗紅或黑色,大便內混雜血液,且伴有粘液,還可能糞便不成型、直接排出膿血。 ②排便表現 排便次數明顯增多,且有排不盡的感覺,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往往還可能伴隨著肛門下墜和肛門不適感。 ③其他癥狀 消化不良、腹痛等,并且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前期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后期則逐漸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①改變飲食習慣 要注意減少高蛋白、高脂肪以及低纖維食物的攝入,這樣的飲食易在我們體內產生大量有害代謝物,反復刺激腸道上皮誘發腸癌。 盡量多吃如茄子、燕麥、綠葉菜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②高危人群定期體檢 年齡是癌癥的“第一高危因素”,所以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5~10年就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還有抽煙喝酒、久坐不動或者腸癌家族史等危險因素,更應該縮短篩查間隔。 注意,這些疾病也可能是便血元兇 肛裂指的是肛管肌膚破裂,它常常合并有便秘、大便干燥等癥狀,這種情況的便血往往表現為鮮艷的紅色,并且以排便時滴血或便后紙上擦血為主,很少引起大出血。 肛裂患者平常可以多吃些如綠葉菜、獼猴桃、火龍果、蘋果等蔬果,以改善便秘情況。 此外可采用藥膏、坐浴等保守方式進行治療,如果癥狀仍然嚴重,最好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腸炎有很多種,比如病毒性腸炎、細菌性腸炎等等。一般來說,腹痛、腹脹和腹瀉是腸炎患者的典型癥狀。 但是當病情比較嚴重時,一些患者會開始便血,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便血的癥狀比較明顯,多表現為黏液膿血便。 這種“看不見”的便血也可能“要命” 潛血是無法肉眼辨別的便血,也就是患者肉眼所見大便顏色正常,但體檢的時候化驗便常規會提示便潛血陽性。 此外,潛血并不一定意味著出血量少,一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他們的出血量很多,但血液在從食道到肛門這個旅程中已經被消化液分解成各種碎片了,只有通過潛血實驗才能找到它的蛛絲馬跡,因此不可對其輕視。 【專家提醒】 潛血實驗弱陽性,并不一定是便血,飲食中的動物肉(主要是紅肉)、血或服用含鐵的藥物,也可以造成潛血弱陽性的假象。 黑便即黑色的大便,可呈柏油樣,其顏色跟跟印象里血液的顏色很不一樣,但這其實也是體內出血的一種表現。 當食管、胃、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出血的時候,紅細胞當中血紅蛋白含有的鐵,在小腸內細菌的作用下形成黑色的三硫化二鐵,這就會導致大便呈黑色。 當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時就可出現黑便;而大便黑亮如柏油時,說明出血量在100~500毫升左右。如果連續3~4天解柏油樣大便,說明出血量可能達1000毫升以上,需立即送醫急診。 因此,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現了便血癥狀,一定要盡快明確病因,尤其伴有其他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進一步診斷,以免拖出大危險。 |
|
來自: 綠葉的圖書館88 > 《胃癌/直腸癌/結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