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這是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的關鍵年份。困苦的戰斗,巨大的代價,美軍終于選擇了撤離這個熱帶叢林中的戰場。他們離開的方式并不徹底,沒有將所有的裝備都帶走,而是只帶走了人員和一些輕型裝備。這樣的做法,給這個剛剛從戰爭泥潭中爬出來的越南,留下了大量的軍事裝備。 另一方面,越南的軍事實力,在一些大國如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士兵經過了現代化的軍事訓練,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因此,當看到美軍留下的大型驅逐艦停泊在港口時,南越海軍不禁有了一些狂妄的想法。他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也許自己可以通過這些遺留的裝備,提升自己的海上實力。 盡管越南的地理位置狹小,發展水平落后,但他們的擴張欲望并沒有因此而消減。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固有的領土,然而它卻成為了越南不斷發起侵犯的目標。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沙群島的主權爭議不斷,越南的侵擾行動也頻繁。越南更是在50年代聲稱他們對西沙群島有管轄權。盡管中國政府多次提出抗議,但越南始終未能釋放西沙。 1960年代末,中國的軍事重心在北方,而西沙群島距離海南島相當遠,因此,越南認為他們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占領西沙群島。于是,在1973年,南越海軍開始無視中國的警告,開始入侵中國的領海。 從1973年8月開始,南越海軍開始公然入侵西沙群島的海域,驅趕在那里勞作的漁民,并攻擊中國的駐島士兵。這一切的發生,都表明了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咄咄逼人和野心勃勃。 南越的一系列侵犯行為,像一把利刃直指南海,對這片海域的平和生活進行了破壞,同時嚴重侵犯了我國的主權。 翻開1974年的歷史長卷,1月的南海依舊波濤翻滾,但難掩南越艦隊對甘泉島的炮火焚燒。在硝煙彌漫之下,島上的魚民被驅趕,駐守的我軍士兵受傷,更有南越軍人將甘泉島作為據點,駐扎了大量軍力。 這一幕,瞬間吸引了全球的眼球,各國紛紛關注中國對這一事件的反應。 中國,自然不能坐視其國土被侵犯。當南海戰報傳至中南海,周總理、葉劍英、鄧小平等領導人迅速召開會議,部署應對措施。之后,這份充滿了戰爭硝煙的報告,被遞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那時的毛主席,身體已經不如往昔,但當他得知此消息后,迅速接過鄧小平等人提交的提案。此時的他,面對桌上的文件,手指在南海區域圖上輕輕滑過,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 毛主席對南海的了解深入骨髓,他清楚南越的每一次蠶食,每一次挑釁。此刻,他覺得,需要用行動來阻止南越的囂張,進行一場自衛反擊戰。他在提案上寫下了兩個堅定的字:同意。 這份提案,在闡述南海形勢的同時,也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它明確了先發制人,政治主動出擊的方針,并且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當前的問題。 有了中央的指示,我國的海軍部隊迅速行動起來。負責對西沙海域進行密集巡邏,同時作為這場戰役的尖刀部隊。而另外兩艘掃雷艦,則隨時準備支援。 南越方面,四艘巍峨的大艦聯袂而至,上校何文鍔擔當艦隊指揮官,旗下士氣昂揚。 我方南海艦隊389號掃雷艦,肖德萬艦長在橋上來回踱步,他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戰士,對戰爭的嗅覺極其敏銳。他環顧四周,看著一張張稚嫩的面龐,艦員們年輕而充滿活力,然而,對于即將到來的戰爭,他們還是新兵。 青澀的士兵們身處這個陌生的戰場,他們的臉上既充滿緊張,也透出一股未經沙場洗禮的熱血。甚至有些人用自己的血,痛寫下“寸土不讓”的決心,銘記在心。 那是一個出奇地寂靜的夜晚,海面平靜如鏡,連一點風浪都無。這種寧靜的環境下,士兵們卻一點睡意都沒有,他們用燈光檢查著武器裝備,保證能在戰斗中發揮最大威力。 黎明時分,破曉的曙光尚未溫柔地灑滿海面,遠方卻出現了一座仿佛浮島般的物體。眼尖的士兵發現,那是南越的16號軍艦,一座2000噸級的攻擊型艦艇。警報聲隨即響起,海軍們紛紛就位,準備迎接可能的戰斗。 破曉后不久,南越艦隊果然率先向永樂群島深處駛去。眼看南越艦隊規模較大,我軍海軍則機智地選擇了“互相穿插”的戰術,利用掃雷艦的靈活,實施頻繁的阻擊。 隨著太陽的升起,天空變得明亮。389艦的肖德萬艦長瞪眼看著南越16號軍艦如同鋼鐵巨獸般,毫不畏懼地向他駛來。肖德萬深吸一口氣,下定決心,下令全艦人員準備撞擊。 這一命令下來,全艦的艦員們開足了馬力,心中滿是決絕,他們就像一個個猛獸一樣,毫不畏懼地沖向南越軍的16號艦。他們屏息注視著越來越近的敵艦,緊緊抓住任何可以穩住自己的物體,準備撞擊。幾十米的距離,宛如一生,而他們,無所畏懼。 鐵與鐵的碰撞瞬間,響徹了寧靜的海面。一聲巨響過后,389艦的士兵們無懼生死,從艙內沖出,手持武器瞄準16號南越軍艦。 看著我軍英勇無畏的姿態,南越軍艦上的士兵瞬間驚慌失措,他們看到的不是兇狠的軍艦,而是我軍士兵們不顧生死的眼神。 面對我軍的決心和勇氣,南越軍16號艦急忙撤退,船錨還未完全收起就急忙駛離,但并沒有逃出太遠。 這一刻,海面上的緊張氣氛剎那間平息下來,雙方的軍艦相對靜立,炮口對準對方,透過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見對方的一舉一動。 我軍海軍官兵們全神貫注,檢查裝備,接收指令,他們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切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南越海軍的艦艇巍然屹立在視線中,但對于我軍官兵來說,無論面對何種威脅,保衛祖國,維護領土,都是他們肩負的義務。 19日上午,南越軍4號艦突然向天空發射了兩枚信號彈,一紅一綠。隨之而來的炮彈聲響徹了西沙海域。 389艦上的士兵們只能聽到巨大的炮彈聲,他們的耳朵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短暫失去了聽覺。然而,他們依然在機械地重復著動作,裝彈上膛,射擊,彈殼退出,再裝彈上膛。他們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擊退敵人!” 隨著戰斗的深入,389艦已然滿目瘡痍,動力裝置嚴重受損,艦長肖德萬再一次下達了生死關頭的命令:“沖上去,近戰消滅敵人。” 肖德萬做出這個決定,是要充分利用我們的小型艦艇的優勢。南越的攻擊艦體型巨大,仰角不足。我們只需沖到它的下方,其大口徑的炮火幾乎發揮不出優勢,而我們卻可以利用這個優勢進行猛烈的反擊。 隨著激烈的交火,雙方均遭受了各自的損失。然而,最先逃離戰場的卻是南越軍的16號艦。這并非只因為它遭受了嚴重的炮火攻擊,更在于南越最高指揮官何文鍔的存在。何文鍔在交火中不幸受傷,斷了一條腿。他的恐懼與痛苦驅使他下令撤退。 然而,南越軍的10號艦承擔起了后防的重任。他們的逃路被堵住了,因為中國海軍的389艦已經接近了他們。當389艦的士兵們接近南越軍10號艦時,他們揮舞著沖鋒槍,手榴彈也一一朝著南越軍的方向投去。 激烈的火力讓南越軍10號艦的艦員幾乎全軍覆沒。據統計,南越軍10號艦的人員損失接近90%。這場戰斗被軍區領導稱為"海上刀劍之戰",是一場勇者勝出的戰斗。 當戰斗接近尾聲時,我軍的281和282艦艇接到了支援的命令。他們全速前進,向南越軍10號艦開火。在短短的18分鐘內,兩艘艦艇發射了近2000多發炮彈,直接擊沉了南越軍10號艦,永遠地將其留在了西沙海底。 就這樣,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戰斗,西沙海戰結束了。我軍成功擊沉了南越軍10號艦,而南越其余的艦艇敗逃了。勝利的歡呼聲在西沙海域上空回蕩。 然而,盡管南越艦隊已經敗逃,但我們還未能收復被其占領的島礁。這場戰斗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戰爭仍未結束。 在此關鍵時刻,中央領導層對于"是否趁勝追擊"的問題產生了爭論。這是一個關乎國家戰略、軍隊動向、甚至可能決定和平與戰爭未來走向的問題。而鄧小平,被毛主席賦予了這次海戰的最高指揮權,他以一字回應:“戰!”這個字,剛猛有力,充滿了堅決和決心。 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齊發,志在必得,掃清前路,一往無前,目標明確——收復被南越侵占的永樂群島。 南越軍隊此時的士氣已大大降低,他們不再有之前的斗志,面對中國軍隊的堅韌和猛烈,他們失去了抵抗,選擇了投降或逃離。 戰爭結束后的第二天,中國軍隊開始收復失地。時間是早上9點35分,當天下午1點45分,所有被南越侵占的島嶼上,都高高飄揚著中國的國旗。 有統計顯示,如果不包括移動時間,整個收復行動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分鐘。此次戰役之后,南越方面深刻了解了中國軍隊的決心和勇氣,他們從此不再輕易挑釁。 在他晚年的歲月里,毛主席用他最后的軍事指揮,為西沙地區奠定了四十余年的和平。 中國軍隊和人民用堅定的決心和實際行動,表明了他們誓死保衛領土主權的決心,他們的行動震撼了世界,保持了大國的尊嚴,也為中國今日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