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駿鳴是河南確山人,出生于1902年,父親以種田為生。7歲那年,周駿鳴進入私塾讀書,先是讀四書五經,辛亥革命后開始接受新式教育。17歲那年,家里實在供不動了,周駿鳴被迫輟學,他先是在家里幫父親干了一段時間的農活,后來輾轉來到了馮玉祥的部隊當兵。 ![]()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戰敗下野,部隊也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并被派到江西前線和紅軍作戰。26路軍的將士們不愿意被蔣介石當槍使,在季振同和董振堂等人的率領投奔了紅軍,當時周駿鳴在這支部隊里擔任營長。加入紅軍后不久,他升任團長。1932年年初,上級決定派一些紅軍干部回老家拉隊伍,周駿鳴也被選中,被派回了確山。 當時這里的敵情十分嚴重,拉隊伍的難度很大,周駿鳴努力了一年多,發展了不少積極分子,但隊伍卻沒能拉起來。1933年冬季,周駿鳴出任確山縣委書記,半年后又出任河南軍委書記。1935年3月,由于叛徒出賣,周駿鳴不幸被捕,被敵人關押了五個多月。出獄后周駿鳴決心再次拉隊伍,他把目標選在了信陽、確山、桐柏和泌陽四縣交界的鐵幕山。 這里是四不管地帶,敵人的勢力相對弱小。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周駿鳴終于拉起了一支隊伍,但只有7個人,槍也僅有3條,子彈更是少的可憐,只有兩發。由于人少槍少,周駿鳴并沒有冒然向敵人發起進攻,經過仔細偵查和周密部署之后,他帶領隊員們在桐柏縣平氏鎮孤峰山的廟會上對惡霸地主發起了突然襲擊,一舉奪得5支駁殼槍、8條步槍和百十發子彈。 ![]() 以這批武器為基礎,周駿鳴又吸收了不少積極分子,游擊隊從7個人發展到了50多人。之后他率部以游擊戰和伏擊戰的方式多次同反動民團交戰,接連打了不少勝仗,威名遠播,不少人紛紛慕名前來投奔。到1937年7月的時候,周駿鳴手下已經有了1300多人,部隊也改稱為豫南抗日獨立團。 不久后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周駿鳴所部被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他出任團長。之后周駿鳴還擔任過第5支隊副司令、新四軍第2師參謀長和新四軍淮南軍區參謀長等職,期間多次率部和日偽軍作戰,先后開辟了豫鄂邊區桐柏山,淮南和淮寶三個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 解放戰爭期間,周駿鳴先后擔任過華中軍區參謀長和華東軍區副參謀長兼后勤部部長,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戰役戰斗。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寧都起義的隊伍中走出了29位開國將軍,他們當時的職務都不及周駿鳴。新四軍最初的十個團長當中,兩人犧牲一人投敵,剩下的7人當中出了2上將3中將1少將,只有時任8團團長的周駿鳴沒有軍銜,這是為何呢? 主要原因是周駿鳴在大授銜之前被調離了部隊,而離開部隊的原因是有人翻了“舊賬”。1935年3月周駿鳴因為叛徒出賣被捕入獄,敵人利用叛徒組成了一個“假省委”,妄圖以此來誘捕更多的地下黨。為了阻止敵人的陰謀,周駿鳴不顧個人前途在敵人的“悔過書”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用“假投降”的辦法瞞過了敵人。出獄后他第一時間把敵人的陰謀報告給了上級,不少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因此得以脫險。 ![]() 大授銜前夕,周駿鳴的這段經歷被人翻了出來,由于事情過去多年,加上一些關鍵人物已經犧牲,因此查證起來十分困難。最終上級決定把周駿鳴調離部隊,改任水利部副部長,他也因此憾失幾乎板上釘釘的中將軍銜。但周駿鳴十分豁達,并沒有因此抱怨,而是積極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后來他還擔任過林業部副部長和河南省政協副主席,2003年周駿鳴因病去世,享年101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