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們都知道新四軍作為我黨領導的第二支抗日武裝,原本是軍級單位,以支隊為下屬編制。 但是1941年皖南事變卻是新四軍的一次轉折點,這一次事變使得之前的老新四軍幾乎徹底殘破。 ![]() 事變后軍軍長葉挺被囚禁,副軍長項英以及周子昆等人犧牲,新四軍建制遭到了極大地破壞。 為此我黨不得不宣布重建新四軍,由原來的支隊長陳毅擔任代理軍長,劉少奇擔任政治委員。 ![]() 1941年,重建的新四軍軍部在江蘇省鹽城成立。之后,部隊整編為7個師,可以說建制更大了。 那么新四軍的7個師長分別是誰呢?后來都有什么樣的成就呢? ![]() 第一師師長:粟 裕第一師師長粟裕,解放軍第一大將,共和國第一大將。 粟裕曾經參加過南昌起義,上過井岡山,雖然年齡小但卻是久經考驗的黨的老同志。 ![]() 粟裕領導的第一師也是新四軍的核心力量,前身為江北一、二支隊,是原新四軍的主力。 新組建的第一師在抗日戰爭期間就表現良好,后來改編為華中野戰軍,更是在蘇中打出了七戰七捷的佳績。 ![]() 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后更是在粟裕指揮下打下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規模浩大的戰役,成就了粟司令的美名。 粟裕在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大將軍銜,也是被稱為戰神的大將之首。 ![]() 第二師師長:張云逸第二師師長是張云逸,后來的新中國大將。 張云逸是廣東省文昌縣人,與粟裕一樣同樣是黨的老同志了,而且還是百色起義的領導者之一。 ![]() 第二師也是老部隊了,前身是紅軍時期的鄂豫皖紅28軍,后來28軍留守當地打游擊。 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后被改編為新四軍,在支隊高敬亭的指揮下戰斗。后來高敬亭事件發生張云逸負責接手。 ![]() 第三師師長:黃克誠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也是新中國大將之一 黃克誠是湖南省永興縣人,早年參加革命,在湘南起義中跟隨朱德總司令開始加入紅軍隊伍。 ![]() 第三師和黃克誠其實一開始都是八路軍,只是后來劃歸為了新四軍,因此黃克誠算是兩邊都沾。 而這支部隊的前身則是八路軍第五縱隊,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合編而成的部隊,算是兩支部隊的友好產物。 ![]() 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第四師師長是彭雪楓。 彭雪楓是河南人,中央紅軍的優秀將領,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后來跟隨中央紅軍更是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優秀的黨的指揮官。 ![]() 在紅軍期間曾經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被毛主席高度贊譽,被朱德譽為我黨表率。 可不幸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彭雪楓在前線指揮時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37歲。 如果不是這次犧牲,彭雪楓也有著大將資歷。 ![]() 第五師師長:李先念第五師師長李先念,一個有著大將資歷卻沒能授銜的人。 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黃安,是著名的將軍縣的一員,曾經參加黃麻起義,鬧革命,也是老同志了。 ![]() 長征時期李先念是留守紅軍的一員,留在當地打游擊,也是打得有聲有色。 李先念的政治工作成績極為突出,但是在授銜時期卻轉到了地方和政府工作。 因此雖然按照資歷和功績完全有資格在五五授銜時獲授大將軍銜,但最終卻遺憾未能參與授銜。 ![]() 第六師師長:譚震林譚震林同樣是一個未授銜的將軍,有著上將資歷。 譚震林出生于湖南,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毛主席領導的井岡山根據地搞土地改革運動。 ![]() 雖然是搞政治工作出身,但是在留守期間,譚震林帶著留守紅軍出色的打了三年游擊戰爭,軍事才能十分突出。 而第六師本身則是江南抗日救國軍改編而成,因為是其他部隊改編,所以戰斗力比較差。 ![]() 后來第六師發展也一般,沒有十分順利擴展不夠,于是就是順勢并入了粟裕的第一師,成為了粟司令的手下。 譚震林因為政治能力強早早的就被中央調派到了地方工作,因此在授銜時譚震林已經不再擔任軍職,也遺憾錯過了授銜。 ![]() 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新四軍第七師師長是張鼎丞。 張鼎丞是福建永定人,閩西地區的革命領袖,也是當地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 張鼎丞是龍巖等地農民武裝暴動的領導人之一,并且在當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和紅軍領袖。 1934年秋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張鼎丞則留在閩西地區堅持游擊戰爭。 ![]() 直到抗日戰爭時期被統一改編為新四軍,不過張鼎丞同樣擅長的進行政治和地方工作。 因此到后來張鼎丞也離開了軍隊,開始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也因此錯過了授銜。 ![]() 結語新四軍七個師在后來陸續改編成為了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都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重大功勛。 而這七個師長中出了三個大將,還有一個大將資歷的李先念,可以說堪稱恐怖。 從大將這一點來說新四軍倒是比八路軍三個師中的任何一個師都多。 |
|
來自: CNXAZQ如是我聞 > 《軍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