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身體上熱下寒,用一個方子,三焦一通,疾病自然除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食簡說,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上熱下寒。 ![]() 上焦火下焦寒是一種中醫(yī)辨證,表示上半身體內(nèi)陽氣偏盛,下半身體內(nèi)陽氣不足的癥狀。 上半身跟下半身好像不是一個季節(jié)?上半身是夏天,干燥的不行,動不動就上火,長口腔潰瘍、牙齦紅腫疼痛,臉上一直冒痘痘,甚至是流鼻血、失眠睡不著! 下半身卻像是冬天,總感覺涼颼颼的,手腳冰涼,肚子還吃不得一點涼的,一吃就開始拉肚子,大便是經(jīng)常不成形,這種情況就是上熱下寒,中焦不通了! ![]() 經(jīng)常有家人們說,感覺自己很容易上火,經(jīng)常性的口腔潰瘍,有的甚至也沒怎么吃辣的也會上火。 有的家人們,還會開玩笑的說不是青春期的年紀還在長青春痘,但是,腰部往下的兩條腿和腳卻是涼的,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就是上熱下寒的癥狀,上面有熱癥,經(jīng)常反反復(fù)復(fù)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并且容易拉肚子,尤其是一吃冷的食物就會拉肚子。 一年四季經(jīng)常感到腳底冰涼,而且有的家人們還一吃降火的就容易拉肚子。 因為降火藥,大多是藥性偏涼,比如有的人容易上火,就買菊花茶喝,但是,一喝菊花茶就拉肚子,真是不知道怎么治才好。 其實,這個癥狀在中醫(yī)里面就是中焦不通,上焦,主要包括心肺兩臟。 ![]() 心主血,它推動血液運行于全身,肺主氣,它可以將水谷的精華擴散到全身,如霧和露水,它的屬性是熱的。 中焦主要是指肝膽、脾胃,胃主腐熟,脾主運化,肝膽主疏泄。 因此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轉(zhuǎn)化生氣血的功能。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間堵住不通暢,影響了氣血的運行。 那么為什么會中焦出現(xiàn)不通呢?脾胃功能失調(diào)后,無法消化和吸收滋補之品的精華,長時間的淤積在身體里,就容易導(dǎo)致一個中焦不通。 所以,一般上熱下寒的人,通常也會伴隨著脾胃功能不好的情況,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上熱下寒,也知道該怎么做了,很簡單的就是通中焦,同時還要調(diào)理脾胃。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既可以疏通中焦,還可以清心火去濕熱排毒。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藥物,黃連湯主要由半夏、黃連、干姜、桂枝、人參、甘草、大棗這七味藥來組成。 推薦藥譜:[黃連湯] 材料:半夏半升、黃連3兩、干姜3兩、桂枝3兩、人參3兩、炙甘草2兩、大棗12枚 ![]() 做法:將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凈,準備一個砂鍋,加適量清水,煎煮一段時間,過濾后即可服用。 1.半夏藥性辛溫,它具有潤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治療寒痰和濕痰又入脾胃肺三經(jīng)。 因此中焦痰濕淤堵,可以用半夏來疏通,黃連可以清熱,因為黃連入辛肝兩經(jīng)。 2.黃連不僅可以瀉心火,還能清肝熱,可以改善心火旺盛和心腎不交引起失眠等癥狀。 黃連入胃經(jīng),除了清熱邪,還可以降濁,可以改善濕熱中阻引起的濕熱護結(jié),氣體不暢等癥狀。 3.干姜胃心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它能溫中散寒,以至中上二焦之理,寒實癥為主。 4.桂枝入肺、心、膀胱經(jīng),能發(fā)汗解積,具有溫經(jīng)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的功效。 5.炙甘草性、味、甘涼,能清熱解毒,可用于輔助治療心氣不足,心悸、脈郁,有補脾益氣功效。 甘草入中焦有健脾和胃,止疼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氣虛,乏力,腹脹或急性疼痛。 6.大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 ![]() 大棗適合氣血虛弱者記憶,怕凍手腳,易冰冷疲倦者食用,尤其適合女性在經(jīng)期前后食用 7.人參則是用來補氣的,上面的幾種藥物把中焦疏通,那就需要人參來補氣,使氣機疏通暢達。 ?以上方子,其一人參、大棗、甘草,健脾益氣,能把中焦的脾胃功能調(diào)理好,把大路疏通開。 ? 其二半夏,干姜是大辛大熱之品,加上半夏藥性也是溫的,都能夠散寒,把下焦的水溫分散出去的同時,還能推動下焦水,去燒滅上焦火。 最后,再用大棗和甘草來調(diào)和脾胃,讓藥效更好的吸收。 以上方子把上焦火降到下焦火,溫暖了下焦之寒,這樣呢,三焦一通,疾病自然消除! 上熱下寒其實是中焦不通,一個方子就可以巧妙的化解,有空的家人們可以試試。 |
|
來自: 新用戶5259P0V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