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女子 ,靜守淡然 關注聞學天史,這里有最有趣的歷史故事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和李衛原先是雍正府邸的奴才,張廷玉是朝中重臣,可以說,雍正能坐上寶座,都離不開這他們的協助和支持,當然,還有一位智囊謀士鄔思道。 關于年羹堯的死,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就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說是被雍正“鳥盡弓藏”,而劇中展現的是“居功自傲,驕橫跋扈”。但仔細分析,年羹堯的死,其實和鄔思道、李衛、張廷玉三個人都有著重大干系。那么,雍正殺年羹堯,真的如題目所說的是李衛起的頭,張廷玉收的尾嗎? 隨著胤禛野心的增長,所有人的命運都變得不同年羹堯一出場,就表現了不同尋常的野心,在四阿哥下江南賑災籌款時,他就算好了主子胤禛要走哪條路,早早就在那里等了,他的這份用心立馬頗得胤禛的好感,還感憾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啊!” 所以四爺胤禛對年羹堯刮目相看,關切地問在揚州干個偏將順不順心?年羹堯說:“在哪兒都不如在主子身邊好。” 十三爺看出他的小心思,就說你年羹堯是想回京了吧? 年羹堯起初只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地位不高,很自卑,他想往上爬,想走向分庭抗禮的道路,不再依附任何人,所以努力和奮斗去改變這種境遇,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相對四爺府上的奴才來說,鄔思道、李衛、高福,剛開始就沒有那么多的想法了,只要跟著四爺有飯吃,有事做,就很知足了。當然,那時候的胤禛為人也算是很平和,并沒有表現出奪嫡的勇氣和決心。 但隨著鄔思道的到來,胤禛野心的增長了,從戶部追比開始嶄露頭角,最典型的轉變就是以“冰火兩重天”,讓自己生病來拒絕刑部冤案。試想,胤禛對自己都這么狠了,他對別人如何可想而知了。 正是因為胤禛得了風寒,讓他失去了參與熱河秋闈的比賽,但弘歷在鄔思道的教導下,深得康熙的喜愛,不僅得了明黃的金如玉,還騎著康熙帝“大馬”寫字,正好被胤禛撞見,那種喜悅無法言語,退了回去,照了照鏡子,整了整衣冠,結果,鏡子后面便出現了一張龍椅,這也寓意著此時胤禛的野心增長的開始。 從此之后,胤禛和鄔思道開始謀劃一場奪嫡計劃,府邸的奴才們命運也變得不同起來…… 胤禛真正放手一搏的,就是讓去南京復述的年羹堯拿著十三爺的手諭追捕要犯劉八女,并追查《百官行述》,因年羹堯的貪念血洗江夏鎮的這件事上,對胤禛很不利。 胤禛生氣歸生氣,雖然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但畢竟當時確實很需要年羹堯,就沒有再追究,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卻讓胤禛汗流浹背,鄔思道說:“年羹堯這筆財發的不小啊!四爺,不可不未雨綢繆!” 所以,后面就有李衛和翠兒私定終身的大戲被抓現行,正要發落二人時,剛好辦差回來的年羹堯看此景,便替李衛和翠兒說情,想把李衛帶到四川歷練歷練幾年,于是李衛順理成章的成了監視年羹堯的眼線,這也為年羹堯日后的悲慘下場埋下了伏筆。 鄔思道建議胤禛丟車保帥的策略四阿哥胤禛初次出手時,損失慘重,首先年羹血洗江夏鎮的眾人周知;其次胤禛府邸奴才高福又被老八胤禩收買,把府邸最近的行動都透露了老八;十三阿哥胤祥又把柄在太子胤礽手里。 倘若此時八阿哥胤禩繼續攻擊太子胤礽,逼急了太子胤礽,有可能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甩出當擋箭牌,畢竟火燒百官行述,血洗江夏鎮等行動,都不是胤礽安排的。 就在這時刻,鄔思道將計就計,讓十三阿哥胤祥替老四胤禛背鍋,并利用高福之手把太子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送到老八胤禩手里,經他手轉交康熙。采用了丟車保帥的策略,把高福和十三阿哥胤祥甩出來當炮灰,換來四阿哥胤禛的平安。 在鄔思道安排高福拿信給老八胤禩后,老四胤禛去了一趟大和尚那邊。大和尚說了一句:“有江山就不該有我,有國便不能有家。” 其實胤禛知道這樣做的后果,而最讓他愧疚的,就是對不起他的鐵桿兄弟老十三,但是聽了大和尚的解釋,隨后放下了佛珠,這就是一個暗示,暗示他就要開殺戒了! 果然,隨后高毋庸逼高福喝下毒藥,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而四阿哥胤禛也在后來的幾年里沉寂了下來,再則沒有任何動作,選擇了韜光養晦。 這也導致見風使舵的年羹堯,認為自己的主子已經失勢,有想另覓主子之心,所以他偷偷地提前回京,跟著十四阿哥胤禵去拜訪八阿哥胤禩,就是為了巴結八阿哥胤禩。 負責監督年羹堯的李衛早就來信告知,年羹堯提前回京之事,但讓胤禛沒想到的是年羹堯去拜訪八阿哥胤禩了,氣得咬牙切齒,懲罰年羹堯跪了一整天。 此后李衛回京述職,得知高福的死感到很悲傷,此時鄔思道敲打李衛:“人都沒了,不要太傷心了。” 但凡李衛為高福的死表現悲傷或不滿,李衛可能會跟高福一樣,畢竟表面上高福是病死的,實則等于震懾所有人,因為背叛四爺的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鄔思道暗中告誡李衛,不要在高福的事情上糾纏不清。李衛一聽,明白鄔思道此行的意義了,在雍正面前從未提及過坎兒的事兒。 “死鷹事件”之后,老四胤禛已經完全暴露出奪嫡的決心了,但他這邊的情況非常不明朗,胤禛很沮喪,于是拿出錢財打發鄔思道走,但實際上,他說他沒有李世民的命,是在暗示鄔思道,意思是先生如果真的有房杜之才,那么就助我成為李世民。 所以鄔思道在關鍵時刻還是把老十三胤祥給他的一份手下的名單出來,這份名單時在十三爺還沒被關之前,鄔思道就已經準備好了,由此可見,到了萬不得已之時,鄔思道也想鋌而走險,助老四胤禛成為李世民。 只是這種風險太大,鄔思道怕自己沒的后路,所以在四阿哥胤禛登基的當晚,知道很多秘密的鄔思道,必須要明哲保身,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選擇在李衛處半隱。 李衛的話讓雍正徹底改變了對年羹堯的態度 雖然鄔思道半隱了,但隨著李衛官職的提高,但雍正并沒有對他放松監視,鄔思道為了避開雍正,又跑坑老實田文鏡去了…… 此時年羹堯被任撫遠大將軍,去西北平叛,年羹堯雖有功勞,但年羹堯擁兵自重,回到京城居然接受百官跪迎,在朝堂之上,更是堂而皇之,目無皇帝。雍正看大熱天的將士們還沒卸甲,命將士卸甲涼快涼快,竟然無一人敢動,直到年羹堯一聲令,將士們都把盔甲脫了,在雍正面前說:“只知軍令,不知皇上!” 年羹堯如此這般,雍正早就有收拾他的心了,礙于西北有功,不能對他如何,所以故意在朝會上當王公大臣的面說,本想封年羹堯為王的,但愛護年羹堯不封為王,因為封異姓為王都沒有好下場,雍正這么說就是想讓年羹堯成為眾矢之的。 此時年羹堯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感,仗著自己戰功赫赫,開始飛揚跋扈,恃寵而驕了,所以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那兒推行火耗歸公,遭到年羹堯處處阻攔,寸步難行。 所以雍正來到李衛處,他這時找李衛是帶有目的的:一是視察李衛推新政執行的情況,二是試探一下李衛對年羹堯的態度如何。 李衛也不傻,經過這么多事情了,顯然明白雍正帝的意思,李衛的意思是:年羹堯糊涂,干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給他點顏色看看,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自傲狂妄,他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 雍正聽到是鄔先生對年羹堯的態度,沉思一會。隨后,李衛又說一句更要命的話:“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戰場。” 雍正問是聽誰說的,李衛說是民間都這么流傳的,李衛此話一出,讓雍正徹底改變了對年羹堯的態度,年羹堯在雍正心里便不再是故舊,而是敵人了。 其實,雍正到了田文鏡處之前,就已經知道孫嘉誠被殺害的事了,雍正到田文鏡處的目的就是想探取鄔思道的意見,雍正更想知道鄔思道對年羹堯的態度,豈料,料事如神的鄔思道跑了,沒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到李衛這里,聽聽李衛的意見。 果然,李衛話剛說完,探花劉墨林把孫嘉誠被殺的奏報遞上來了!如果李衛表現出保年羹堯的態度,那么雍正是不會讓劉墨林遞過來這份奏報的。 李衛是個非常滑頭的人,原本是沒有害年羹堯之心的,但面對雍正的提問,他選擇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雖然年羹堯當年有恩于李衛,但是在雍正面前,年羹堯的恩情什么都不是!再說了,李衛將得罪年羹堯這黑鍋甩給了鄔思道,雍正個年羹堯誰都不得罪,畢竟鄔思道已經跑,死無對證了。 所以李衛除了表明態度外,還說鄔思道更不會跟年羹堯合作,李衛的話讓雍正放下了這塊心頭大患,雍正最怕鄔思道和年羹堯聯合了,畢竟年羹堯手握重兵,鄔思道滿腹經綸,再加上滿肚子鬼主意的李衛,即使不造反,隨便出出主意,就夠雍正吃一壺的了! 至此,李衛的話還不至于讓雍正下定決心除掉年羹堯,只想對他進行敲打,收斂鋒芒,服個軟,畢竟一手調教出來的奴才,殺了就等于少了左膀右臂。 張廷玉擺了年羹堯最后一道年羹堯孫嘉誠后,朝堂的文武百官彈劾年羹堯折子紛紛飛,雍正把年羹堯從大將軍王貶為杭州將軍,但年羹堯依舊不知悔改,生活奢侈,睡覺翻牌子。 所以雍正對年羹堯一貶再貶,但他并沒有要收斂鋒芒之意,穿著黃馬褂招搖過市。這時清流黨和八爺黨已經形成了默契,聯名彈劾年羹堯,要求雍正帝將年羹堯正法。 雍正為了安全起見,雍正又問張廷玉:衡臣,你很朕說句實話,年羹堯真的該死嗎? 素來謹微慎行的張廷玉,他知道年羹堯和雍正的關系不一般,猶豫了半天,等到雍正明確表明不會責怪他時,他才說:皇上,年羹堯雖有功,但僅貪錢財一項,就已經抵過之功了。 何況還有這么多罪名,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仍然死有余辜。 張廷玉:年羹堯穿黃馬褂招搖過市,無非就是告訴別人鳥盡弓藏大功臣。此人一日不去,皇上圣明一日受到玷污。雍正手一抖,打翻了茶杯,這也是暗示著,年羹堯再無活路了。 張廷玉一向謹言慎行,當雍正問他時,張廷玉知道,如果直接給出最終的答案,說不定會遭到雍正的猜忌,說自己不懷好意,所以張廷玉引用各省督撫、李紱上折子里的話,冠冕堂皇擺出大道理,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態度,也避免雍正日后的責怪。 此時年羹堯在牧童下棋,結果他輸了,其實他就是雍正操縱的一枚棋子,讓他風光無比的是雍正,讓他跌入谷底的也是雍正。 其實,年羹堯還是記得四爺的好,記得皇上的恩,他沒有背叛之心,只不過想分庭抗禮。只不過這一切都晚了,當見到李衛時,囑托李衛歸還念珠給雍正后,放聲大哭,隨著牧童的歌聲,年羹堯終于解脫了! 結語李衛的官途之路,實是因年羹堯而起,而年羹堯死,是李衛起的頭,最終傳達指令,目睹年羹堯自盡的,亦是李衛。年羹堯冤枉嗎?不冤枉,當年胤禛和胤祥到賑災回京之時,八爺黨故意用皇帝的禮制迎接,十三阿哥和四爺都不敢下馬受禮,更不敢接受百官跪迎,而年羹堯呢?他什么都敢!年羹堯的死是咎由自取,所以雍正聽了張廷玉幾句話后,下決心賜死年羹堯。 —End— |
|
來自: 地瓜5gbq29yd5l > 《雍正康熙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