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禪悟道 懷敬畏之心,報觀音菩薩覺我慧根 以謙卑之態,謝頭條聯友予我靈感 “我是誰?從那里來?到哪里去?” 這是一個巨大的哲學問題,無數的歷代先賢都問過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聊友也都問過這個問題,那跟著我的思路,從道家、佛家、儒家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哲學問題!!! 一、世界的本質是什么? 1.馬列主義辯證法: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釋義:世界是萬物構成的,是一個個小小的粒子構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你沒認識到,不代表他不存在! ![]() 道 2.道家:道,無,有 a.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下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至于其它的解釋,會專門說) 釋義:道,能解釋天下所不能解釋的道理;名,把不能解釋出來的道理給他個名;無名,是天下的開始,有名,是有“母親”開始命名的時候,萬物才有道。 倉央嘉言:世界本來是沒有名字的,自從有人把他命名,才有了“有名狀態”;所以道,是“萬物從無名到有名的過程”,修道就是把所有不能命名的“無名”命名為“有名”。即解釋清楚所有不能解釋明白的事物,以“有”“名”。例如:“空氣”,看不到,摸不著,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他是“無名的狀態”,簡稱“無道”,當“道”出來他的“無道”,并命名為“空氣”,他才有了“有名的狀態”,即“有道”;即“無名道即無名,有名道即有名”。 從馬列主義解釋:“有道名”就是物質,“無道名”就是意識;不同點,道家講的是要道出名(解釋清楚名字),講的是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即“道名”,用“道”把物質命名。 3.佛家:空 世界的本原是大空境,世界所呈現出來的紛繁萬象都是虛相,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意識”出來的。 釋義:世界最開始的狀態是大虛無,現在呈現出來的都是虛相,最后歸于大虛無; 從馬列主義解釋:虛像即物質,空是意識(空是不著相,把萬物虛化為無)。用道家理論來解釋,就是,最開始世界就是虛無的,萬物沒有名稱,你命名之后,他就有了名稱,有了名稱就是著相,著相之后就看不到世界的本質是啥了。所以為了探究世界的本質就要把他化為“空無”。世界本沒有顏色,你定義他是黃色,他就成了黃色,但是,他原本是沒有“黃色”這個顏色概念的,即把物質冠名之前的狀態,稱為“空””!物理上說,顏色只是你的視覺神經系統對不同的光波長所作出的反映,然后以“道”命了“名”。 倉央嘉言:1.道家的“無”是“無名”,解釋世界的起源是“無名狀態”,即“無道名”(還沒解釋清楚名字),“道”是把萬物從“無名狀態”變成“有名狀態”的過程,即能解釋清楚萬物,并命上名字;修道,就可以理解為解釋萬事萬物的道理和本質。強調的是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這一過程。 2.佛家講的是世界最開始的“無名的狀態”為虛無,即“空”,因為有意識定義它才有了名字,就變成了“虛像”,因此這個虛像的本質是“無名的”。“只有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萬物著相之前的空無,才能找到世界的本質”,因著相前,宇宙是空無的,那著相后的宇宙就是虛相,然后把這萬千世界裝進心里,這個如來就是虛無世界,即我的心。即世界在我心,那還有什么欲望呢? |
|
來自: 文化學者 > 《儒釋道基伊萬教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