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魚鷹社】二戰叢林戰戰術

     RmiSu 2023-07-19 發布于天津

    轉自微信公眾號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Elite系列第151號:二戰叢林戰戰術-World War II Jungle Tactics。原作者Stephen Bull,繪圖Steve Noon。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叢林制服和裝備的改進
    A1:曼徹斯特團第1營維克斯中型機槍1號機槍手,下士,新加坡,1941年10月
    曼徹斯特團第1營在1937年被改編為機槍營并于次年抵達新加坡。在新加坡駐軍的同類的其他營移師北上馬來半島的時候,該營成立了額外的一支“R”連,它包括一支機槍排和3支步槍排。利用了全營的交通工具和雇傭的8名華工的這個連的任務是阻止敵軍坦克的突破進攻。這名維克斯機槍的1號機槍手依據標準作業程序攜帶了Mk IV型三腳架,這一形象以該團史上留下的一張照片為依據繪制,他是預期會與日本爆發戰爭時在熱帶地區英國士兵形象的極好范例。雖然穿的應該是戰斗制服,但它們呈現的總體形象還是和平時期的那種精巧嚴謹的風格。
    老式的沃爾斯利式遮陽頭盔上展示著該營的標志徽章——中央為金色鳶尾花圖案團徽的深綠色斜方塊——同時頭盔上圍著頂端為檸檬黃色的圍巾,頭盔上插的幾片樹葉則是可笑的無效偽裝。右袖子上則是臨時加上去的單一一條白色軍銜V字章。土黃色的艾爾特克斯棉襯衫和土黃色的訓練服短褲則是為印度焦熱的山區環境而非叢林環境設計的;制服顏色在叢林背景中具有高可見度,短袖和短褲則讓胳膊和腿面臨蚊蟲叮咬和荊棘刺傷的風險,從而導致瘧疾和傷口潰爛與潰瘍。下士的1937年版織物載具裝備包括了供機槍手使用的手槍裝備以及掛在胸前處在隨時準備啟用狀態的防毒面具包。
    可靠耐用的點303口徑維克斯中型機槍是正規軍在叢林戰中最大量使用的一種武器,這全因這種機槍可以拆解并通過騾子來運輸。它的全有效射程為3千碼(約2700米),但在缺乏觀察場和火力場的叢林環境中,這一射程很少能得到充分利用。
    A2: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第2海軍陸戰隊突擊營,布干維爾島,1943年11月
    1942年1月組建了四支海軍陸戰隊突擊營。他們在日軍占據的島嶼上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行動,其中最后的一次行動是在1943年11月為重新奪回布干維爾島的戰斗的開始階段,到了1944年2月,這些營被解散并被編入重建的第4海軍陸戰隊團。1941年以來,士兵的外觀和火力方面都已取得長足的進步,而最初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裝備和英國人的一樣并不適合叢林作戰。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P1942式兩件套叢林服一面是“綠色”一面是“棕色”(可以反穿的這一面實踐中很少出現);到了1944年,海軍陸戰隊步兵部隊使用它們的情況急劇減少,因為他們發現在許多地形環境中這種服裝都太過顯眼了。本圖中的這名突擊隊員戴全灰綠色多功能帽,腰帶上掛著他的M1式頭盔。他的靴子是標準的黃褐色反絨皮靴。“782號載具”織物裝備包括一條M1936式手槍腰帶和支撐它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特有的M1941式背包系統用背帶,按照野戰行軍序列,他只帶著背包,背包上端綁著卷起的可正反兩面使用的偽裝迷彩斗篷。他的主要武器是一支點45口徑的M1928A1式湯普森沖鋒槍,配備早期的50發裝彈鼓,這種彈鼓雖然很重,但因其持續火力方面的優勢而廣受贊譽。另一只備用彈鼓裝在腰帶上掛的包里,另有30發裝彈匣位于他右跨部下方的三聯裝彈藥包里。同口徑的M1911A1式半自動手槍裝在身前的手槍套里,腰帶的左身前位置固定著裝這種手槍備用子彈的雙聯裝彈匣包。最后,他還攜帶了一把刀刃長近10英寸(約25厘米)的柯林斯18號“大砍刀”,這種叢林刀可兼做戰斗用刀,1942年9、10月間,第2突擊營的指揮官埃文斯·卡爾森中校將這種刀裝備給他的部隊,并其命名為“Gung Ho”(意為“拼力作戰”,譯者注)。背包后部和腰帶上還支撐著挖壕鏟和兩只水壺,可能還有鋼絲鉗。
    A3:水兵,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突擊隊,澳大利亞昆士蘭,1944年9月
    依據士兵E.G.Cargill在三一海灘進行叢林戰訓練時拍攝的照片繪制了這名人物,他戴著一頂帽檐朝下的氈帽,帽帶左側縫的文字“H.M.A.S.”代表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這種帽子價格相對昂貴,并且很難經受住叢林中持續潮濕環境的考驗,但出于民族自豪感,它們通常還是會被保留,而用輕便的叢林綠色貝雷帽取代它的嘗試并不受歡迎。1943年,采用了不同深淺的綠色防腐蝕材料制成的襯衫和褲子取代了早期染成綠色的土黃色制服;美制帆布護腿則和鞋底有特殊叢林釘設計的澳大利亞產防腐蝕靴子搭配在一起。
    除了澳大利亞產“遠程巡邏”包外,人物的織物裝備基本上是英國1937年版織物載具裝備的“叢林版”改進型,其中包括尺寸更寬的基本型彈藥包??赡茉?942年設計并在1943年年初根據新幾內亞的經驗得到正式推廣的這套裝備配備了防水地墊/雨披。備用衣物、口糧和洗滌用品可以放在可卷成M型的防水地墊里,然后通過兩條水平背包帶固定在08年版大背包上,然后再通過L型肩帶連接到37年版小背包上。由于缺乏實用的叢林背包,這種防水操作方法比其他部隊對08年版和37年版背包所進行的各種野戰改進效果來的都要好。另外這名突擊隊員裝備了澳大利亞制造的點303口徑SMLE一號Mk III型步槍,胯部則固定一把澳大利亞造1944年版砍刀。
    B:日本的“特種戰術”聯合作戰,1941年-1942年
    辻政信大佐的“特種戰術”主張在狹窄的戰線上奪取可以防御的橋梁,這一戰術在1941年至1942年間在馬來亞叢林中得到使用。在黑夜或大雨的掩護下,步兵先頭部隊利用繳獲的土人船只渡河,然后在南岸占據前哨陣地掩護工兵修理遭到破壞的橋梁(A)。日軍炮兵集中打擊守衛橋梁的英軍炮兵(B)以抵消了他們干擾日軍這項行動的能力。一旦橋梁修復完成,日軍就會發起進攻,時間點最好是在夜間,步兵會從側翼包抄英軍防線,而坦克和預備隊則沿著道路猛攻。在下一座橋(B)被摧毀之前,他們已經迅速前進到這座橋所在的河流陣線了。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日軍步兵預備隊;日軍坦克;日軍炮兵;日軍散兵;土人的船只;英軍前線;英軍炮兵;英軍運輸車輛;橋梁。
    C:日軍的夜間攻擊,1943年
    雖然本圖是以1943年4月第55師團第112步兵聯隊在緬甸馬蹄嶺的一次具體進攻為依據繪制,但圖中所示的基本元素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使用,甚至連級部隊都在使用。這些策略適用于種植園以及支離破碎的平原和灌木叢地帶,但不適用于植被非常茂密的次生林。
    C1:一支10到12人的小隊沿著草坡前進到相當開闊的叢林地帶,他們排成一列縱隊,彼此之間相隔8-10英尺(2.4-3米)。這樣的間隔將減少敵人火力的影響,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野戰技術,同時他們之間的距離又足夠近,能確保每個人看到前面一個人頭盔后面展示的白色布片。作為分隊長的士官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步槍上裝有彈匣并固定刺刀,但除非在緊急情況,槍膛里是不上子彈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進攻者在進入防守者中間時首選刺刀作為自己的武器。這些人會收到口令和相應的回復口令,比如“袋子”與“老鼠”,這可以防止他們在黑暗中走散。
    C2:在距離敵人陣地大約100碼(約90米)的地方,分隊長停下來并伸開雙臂。這一信號指示士兵們在靜默狀態下由縱隊變為一條松散的戰斗線,然后臥倒在地并匍匐前進。雖然敵人此時可能意識到他們正在接近,甚至會盲目開火,但攻擊者仍會利用崎嶇的地形繼續匍匐前進;敵人大部分的火力會從他們頭上經過,因為攻擊方向是一個斜坡,所以天際線中并不能呈現出他們的輪廓。
    C3:當距離敵人陣地只有幾英尺時,分隊長會大喊“沖鋒!”這時每個人都站起來一起向前沖鋒。在黑暗中,他們呈現的目標轉瞬即逝,許多身影會與防御者混在一起從而無法瞄準射擊。日軍任何增援部隊或其他部隊的側翼攻擊現在都將展開,而守軍則被正面攻擊迷惑不得不全神貫注于來自正面的進攻。根據情況和事先的命令,這部分人可以據守新占領的陣地,也可以移動到所占領戰壕不遠的地方以避免敵軍炮火回擊他們已丟失的陣地。
    C4:這名士兵身穿常規的九八式土黃色熱帶襯衫和褲子,腿上綁毛料綁腿,身上的棕色皮革裝備上攜帶著120發6.5毫米口徑有坂三八式步槍的子彈。九零式鋼盔罩著用拉繩固定的土黃色棉質頭盔罩,頭盔罩后方縫制一個約4英寸(約10厘米)見方的用于夜間識別的白色布片。他沒有帶背包和挎包,皮制平頭釘靴裹著粗麻布條,刺刀刀鞘也用粗麻布條裹著,從而防止刺刀撞擊掛在腰間的水壺發出聲響。刺刀本身糊上泥土以防止反射,另外這名士兵還將爐灶上的煤煙涂在臉上和手上作為偽裝。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步槍兵;分隊長。
    D:澳大利亞的班用戰術,1943年
    依據1943年7月澳大利亞第6師的指令說明繪制了本圖。它所呈現的四幅畫面解釋了一個班在叢林環境下如何部署的細節。
    D1:沿著叢林小徑前進的一個班
    偵察隊形中,“前方偵察員”會領先“第二偵察員”約5碼(約4.5米)的距離,“聯絡員”會緊跟在“第二偵察員”后面。再之后的一個4到5碼的間隙后面是班長帶領的輕機槍小組,而班長可以在班內各個位置“浮動”;機槍組三個人之間則間隔一碼左右的距離。隊伍最后是“第3組”射擊組,他們作為支援組與之前的隊伍留有4到5碼的間隙,而該組人員之間的間隔也大約是1碼。
    D2:遭遇戰時班的布局
    與敵人接觸后,該班的“第1組”和“第2組”呈臥倒準備射擊狀態,而“第3組”仍尾隨其后,準備給前兩個小組提供火力掩護或送上更多的彈匣。位于側翼的“偵察員”埋伏在掩護物后面,左右各距離中央隊伍5到6碼。班長呈跪姿位于中間指揮控制行動。在輕機槍后方左側約10碼的地方,支援組或站或呈跪姿做全方位防御,隨時準備依照命令從側翼向前移動。
    D3:班的滲透作戰
    “偵察員”們聚集在一起并間隔一兩碼,其中一名步槍兵俯臥,而另一名步槍兵和一名沖鋒槍手在他的后面呈跪姿。班長位于他們身后幾碼,位置仍然處于中央。輕機槍手和兩名步槍兵分散在側后方約10碼左右的地方面對側翼呈立姿,如果接到命令,他們隨時準備越過偵察員那一組人向前移動。支援組則在另一側的側翼后方進行全面防御。
    D4:該班占領陣地
    與敵人接觸后,保持住陣型的這個班準備采取進一步行動;除了仍然呈跪姿時刻觀察周邊并準備向任何方向移動的班長外,所有人都處于臥姿射擊狀態。“哨兵組”在大多數方向上都是呈隱蔽狀態,其中一名“偵察員”(也被稱為“跑手”)負責跑回10碼遠的地方向班長報告前方的發現。機槍組人員彼此間隔一碼粗略形成面朝前的三角形布局。在他們后面的支援組的人員也是彼此間隔幾碼粗略形成新月形的布局,火力可以覆蓋兩翼和后方。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步槍兵;班長;輕機槍手;沖鋒槍手;移動線路;開火方向。
    E:澳大利亞的班的防御陣地
    本圖基于擁有豐富經驗的第6師的戰術手冊中的圖表繪制,該師所轄的旅于1942年從中東返回新幾內亞作戰,并一直參戰到1945年最后的勝利。
    E1:班陣地全圖
    本圖展示了一處位于茂密叢林邊緣的帶有壕溝工事的陣地的布局,這處陣地被開闊的叢林植被或溪邊的象草(可以減緩來自該方向的進攻)遮蔽起來。它是一處更龐大的防御計劃的一部分,同時擁有來自側翼的中型機槍的火力保護;當然這并不能覆蓋整個前線,而班內輕機槍的位置是為了控制通過開闊的叢林或草地的通路,步槍、沖鋒槍和手榴彈則負責保護穿越茂密森林的側翼和后方的通路。在上游稍遠的地方有一個崗哨,首先得到一名狙擊手(由一名沖鋒搶手提供火力掩護)的火力覆蓋,這樣狙擊手在河床兩側都能擁有很好的火力場;如果出現威脅,哨兵可以決定開火,并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或者只是簡單的撤回與班的其余成員匯合。原始圖表的附文提到了假哨所的設置,這些哨所沒有挖掘工事,它們只通過虛假的地表擾動(可能還有丟棄的彈藥箱等)來偽裝自己從而吸引攻擊者進入火力場。
    紅色箭頭內字樣為:中型機槍打擊區。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匍匐行進戰壕;輕機槍坑;步槍和沖鋒槍坑;崗哨;班長。
    E2:班陣地的細節
    這是源于第6師的手冊的一處經過精心準備擁有挖掘陣位的典型陣地,當然各種陣位的位置沒有統一要求,隱蔽和火力場的選擇才是首要重點。這一陣地的寬度約為45-50英尺(13.7-15.2米),有四處主要的武器坑(A、C、D和E),尺寸大約為6英尺x3英尺(1.8x0.9米),每個可供兩人使用。輕機槍(A和左上角放大圖)負責控制一處或多處帶狀火力場;步槍和沖鋒槍手(C、D、E以及右上角放大圖)負責面對敵人可能的短線沖鋒的區域。B則為班長。所有這些開放陣地都通過頭頂帶有偽裝物的匍匐行進戰壕連接起來。為了隱蔽起見,武器坑的胸墻上沒有設置沙袋或碎石。沿著戰壕的不同地點,掩體(矩形,見左下角放大圖)以及彈藥和口糧的儲藏處(方形)都通過防水和防彈片的偽裝頂保護起來,這種偽裝頂由兩層原木中間夾至少9英寸(23厘米)厚的泥土制成,泥土最好放在彈藥箱中。為避免在地面上移動,在戰壕的末端甚至有一處預先挖好的廁所坑(L)。
    F:美國陸軍巡邏隊,布干維爾島,1944年
    本圖根據第23“美國”師第164步兵團E連的米爾頓·謝德中尉和查爾斯·H·沃克中尉的回憶繪制,這些回憶引自沃克中尉的回憶錄《戰斗軍官》。這里展示了一支由一名所羅門島民向導(1)引領的七人巡邏隊正在接近一名可疑的敵人;當地土著向導的照片往往顯示他們除了穿“短裙”并配備最基本的美國織物載具裝備外幾乎是赤身裸體,而這名向導還手持著M1903式栓動步槍。巡邏指揮官(2)正接近領頭的向導,同時示意他的兩名勃朗寧自動步槍手中的一名以及一名掩護步槍手(4和5)以單縱隊形式向前移動到右翼;在植被密度允許的情況下,其他隊員——一名湯普森沖鋒槍手(3),第二名勃朗寧自動步槍手(6)和另外兩名步槍手(7和8)——也將向前推進到預設的沖突線并等待最后的進攻命令。他們所不知道的是他們即將絆倒在一處日本步兵預設的隱秘的“章魚洞”(J,也被稱為“蜘蛛洞”)的陷阱里。經過改進的這種陷阱可能會在洞壁上挖一個小洞來放工具包。
    第164步兵師的前身是北達科他州國民警衛隊,但后來其成員也來自美國各地,甚至包括來自南部邊境的墨西哥人。巡邏隊成員穿戴M1式鋼盔、橄欖色的M1942式或M1943式人字形斜紋布雜役服以及標準的織物載具裝備。實用的叢林背包(參見細節圖8)出現在1943年,但此時仍是一種“有限的標準裝備”。每個人都在背包里攜帶了毯子和雨披以及小的防蚊頭罩和七到十天的巡邏口糧,另外每六個人中至少有一人攜帶了科爾曼式汽油鍋;一些人攜帶配備引信和雷管的TNT炸藥塊用來炸出應急散兵坑或是制造詭雷;如果攜帶60毫米口徑迫擊炮,那么每個人還必須攜帶一些迫擊炮彈。圖中所示的T型握把挖壕鏟和砍刀是負載在背包上的。
    步槍的彈藥腰帶負載了包括曳光彈、穿甲彈和燃燒彈在內的完整的彈夾種類,每一種彈夾放在同一個彈夾包內。每個人攜帶三只水壺,兩只用于裝水一只用于裝汽油鍋所需的燃料;另外個人裝備還包括了戰刀和叢林急救包以及鉤在急救包下面的小號“卡萊爾包”。由于沒有裝備“偽裝油彩”,一段時間內,綽號“輕松連”的E連湊合用軍醫官提供的紫色龍膽藥膏作為迷彩涂膏來使用(見細節圖6)。巡邏隊隨身攜帶33枚手雷;在可能的情況下,沃克中尉和某支英聯邦的軍隊交換得到了36號“米爾斯炸彈”手雷,這全因它們擁有更致命的破片設計。這個團還建立了一所叢林追蹤學校,教官從第3斐濟營那里借調來,這些教官僅憑氣味就能追蹤到哪片葉子被人手摸過。
    G:英軍“在廣闊的戰線上前進”,緬甸,1944年-1945年
    G1:這幅戰術圖解復制自1944年12月的英軍手冊《遠東作戰》。它展示了排和連應該如何穿越隱蔽在叢林或灌木叢中的敵人控制陣地而不是直接攻擊他們。這一戰術的關鍵是不要建立持續的“前線”——英國的戰術是模仿日本的滲透戰術發展起來的。日軍占領了鐵路和村莊這樣的關鍵地點,但盡管其中一些地點遭到了攻擊,大多數進攻部隊還是繞過了它們,繼續前進奪取可以封鎖住所有道路、鐵路和主要河流橋梁的重要村莊。被包抄或被包圍不再像1941年或1942年那樣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英軍也不再依賴擁擠的公路運輸,因為日本人可能會伏擊或從空中打擊這些運輸隊。他們現在擁有在各種地形上與日軍作戰的長期經驗,同時得到充足而優秀的坦克和空中力量的掩護,同時擁有足夠的內河船只為部隊提供平行推進服務。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英軍部隊;計劃行動路線;英軍預備隊;日軍陣地;英軍次級部隊。
    G2:列兵,埃塞克斯團第1營,“星期四”行動,1944年2月
    這名親頓特(在緬甸戰場行動的一支盟軍部隊的名字,譯者注)步兵裝備精良,正準備在他的縱隊外圍執行巡邏任務。他頭戴一頂以澳式氈帽為藍本的叢林氈帽,身穿一件印度制造的襯衫和一條輕薄的叢林綠色粗斜紋棉戰斗褲,腳穿“彈藥靴”,腳踝上套毛料護踝。他的裝備僅限于腰上綁的可以裝十只步槍彈夾的一次性棉質彈藥背囊以及一支SMLE步槍和一把砍刀。長刺刀在近距離遭遇戰中使用很不方便,通常情況下,除非危險迫近,否則刺刀是不固定在步槍上的。
    G3:列兵,伍斯特郡團第1營,伊洛瓦底江,緬甸,1945年5月
    來自第29印度步兵旅英軍部隊的這名士兵穿戴了全套的印度造服裝和裝備:輕便的叢林綠色戰斗服上衣和褲子、剛剛配發給英國部隊的新式的窄帽檐布制叢林帽以及印度造的1937年版戰斗序列織物載具裝備。他的武器也都是新的,其中包括5號步槍——4號步槍的縮短版,長度從44英寸(約112厘米)縮短到39英寸(約99厘米),也被稱作“叢林卡賓槍”;雖然更方便在植被濃密的地區行動,重量也輕了1.6磅(約0.7公斤),但這種槍并不受歡迎。較短的槍管需要在槍口處安裝消焰器,而較輕的重量使其后坐力比全尺寸的點303口徑步槍更大——即便它配備了橡膠墊肩。叢林行動的部隊有時會被要求摘下步槍的背帶以確保他們能隨時投入戰斗。
    H:伏擊戰術
    在叢林地區,能見度低和使用火力支援武器的相對困難使伏擊成為步兵戰術的關鍵要素。本圖設定一處想象的場景并展示了四種伏擊戰術。
    H1:日軍的公路伏擊,1944年
    依據1944年美國人的手冊繪制的這一場景中,盟軍前進方向的拐角處被設置了路障。一門經過偽裝的反坦克炮已經就位,可以沿著道路縱深進行射擊。步兵占據了彎道兩側叢林邊緣的陣地,并在兩個方向上具備火力攻擊能力,因此能對盟軍縱隊的先頭部隊、側翼和尾部同時開火,同時保護反坦克炮不受攻擊。當沒有反坦克炮可用時,可以用機槍或反坦克步槍代替。
    H2:在穿越溪流處澳大利亞人的伏擊
    澳大利亞第6師的手冊中展示了兩個人如何設置伏擊并能逃脫的方法。在一處小溪的渡口,一個人占據能觀察到任何可能接近淺灘的敵人的陣位,同時沿著小溪縱深可以向側翼開火;另一個人直接向水流經的方向射擊;兩者都隱蔽得很好,同時形成火力交叉點。在盡可能多得造成破壞之后,要么在預先安排的信號下,要么在自己受到攻擊時,兩者都將放棄自己的陣位并從不同的路線返回集合地點。
    H3:英軍排的“快速伏擊”,1944年
    同樣是在1944年英軍手冊《遠東作戰》中展示了這一方案。英軍在敵人前進方向的拐彎處設置路障,目的是殲滅一支與之實力相當的日軍。英軍排的大多數人帶著步槍和沖鋒槍分成兩組在公路兩側就位,并且他們的布局并不重疊,以避免因“友軍火力”造成傷亡。當伏擊開始時,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排的布倫式機槍——布倫式機槍小隊沖到敵人身后的道路上直接向敵人開火,從而形成三個方向的交叉射擊。當敵人倒下或處于迷惑時,伏擊組從兩邊逼近并進行最后的殺戮。
    H4:英國的多排聯合伏擊,1944年
    出現在同一本手冊中的這個方案實際上是取自親頓特的戰術。它展示了幾個排如何使用他們的輕機槍和2英寸(51毫米)口徑迫擊炮同時攻擊道路拐角處一支重要的敵軍縱隊。迫擊炮被放置在離道路有一定距離的地方。輕機槍的位置遠離道路邊緣,這能讓它們同時面對道路的直道和彎道,從而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同時提供良好的火力場。
    圖例說明(自上而下):日本步兵;日軍反坦克炮;盟軍步兵;盟軍輕機槍;盟軍迫擊炮;迫擊炮打擊區;匯合點;日軍移動方向;盟軍移動方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又粗又大XXXXBBBB疯狂|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试看|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 色香欲天天影视综合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边做饭边被躁欧美三级|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精品 |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5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破外女出血AV毛片|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无线乱码新区 | 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成人av免费一区|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