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氣候炎熱多雨,不適宜于部分花卉的開放。因此更多的花兒選擇了溫暖的春天,它們在春天摩肩接踵地開放,那種壯觀,說萬紫千紅是最恰如其分的。 所以到了夏天,開花的植物,特別是用來觀賞的植物就相應少了一些。人們為了避免夏天顏色的單調,于是努力地培養。現在,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種花,它開得如火如荼。 這種花就是紫薇。紫薇花能適應夏天氣候的悶熱潮濕,它開起來一串串,一堆堆,大紅大紫,像疊起來燃燒的火焰。你若從它身邊走過,那被濕熱疲憊了的精神一定會為之一振。 紫薇花不但花色鮮艷美麗,而且花期很長,從初夏一直可以開到晚秋,所以又稱為百日紅。這真是很難得的,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里也能持續欣賞到這么美好的風景。 宋朝詩人楊萬里,就有一首詩叫做《紫薇花》,他在詩中贊譽紫薇花的美麗,說它有半年的花期,而且開得是那么如癡如醉。 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 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 紫薇樹也算是花木中的老壽星,最長壽的有兩百多年樹齡。難怪它廣泛應用于街區、園林、庭院、道路的綠化,還用作盆景制作的材料,可以說它是最實惠的觀花喬木。 紫薇花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很早,在唐朝就廣泛種植于皇宮和城市鄉村。因為在古代星座體系中,紫微垣是天帝的所在,唐朝引申為皇帝所在的都城,后來的紫禁城就是來源于此。 那時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而中書省是給皇帝起草詔書文告的,是重要的中央決策機構,因此又稱為紫微省。這樣紫微星和紫薇花同音,因而皇宮、特別是中書省里紫薇花就栽得特別地多。 唐朝詩人中,杜牧在中書省任過中書舍人,因此他被人稱為紫微舍人杜紫薇。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馬后回到京城,也做了一段時間的中書舍人,因此他在一首《紫薇花》的詩中,也自稱是紫微郎。 《紫薇花》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這是白居易寫他在中書省上班,一天夜里輪到他值班。皇帝的詔書文告白天都起草完畢,晚上無事,一個人很寂寞無聊,看到絲綸閣外的紫薇花開了,于是寫了這首詩。 此時在絲綸閣靜坐,鐘鼓樓里傳來計時器刻漏的滴水聲。詩里表面上是寫的皇宮的莊嚴肅穆,實際上表達的是當時沉悶的政治氣候,自己的空虛無聊,以及對仕途生活的不滿。 果然過不了多久,白居易終于被調到地方任職,先做杭州刺史,后又改任為蘇州刺史。在蘇州任上,他已經有五十四歲了,想起自己一生經歷的坎坷,他又寫了一首《紫薇花》。 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 獨占芳菲當夏景, 不將顏色托春風。 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 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在這首詩里白居易寄托了多少感慨,在京城時是紫薇花對紫微郎,現在垂垂老矣,只合叫紫薇花對紫微翁了。 在江州做司馬時官舎旁邊有兩棵高大的紫薇,在京城長安時興善庭那里有一大叢,但是都比不上現在蘇州的紫薇花,它們在寂靜的夜色里顯得悠閑自在。 詩人對紫薇花情有獨鐘,是因為紫薇花不去和百花一起爭春,它寧可在炎熱的夏天孤獨地開放,寧可守著這一份寂寞,也決不去媚俗,決不去爭奪那一份繁華。 詩人是拿紫薇花來自比,不同時期的紫薇花見證了他坎坷的人生歷程。現在他到了五十而知天命之年,對一切都看得更加透徹,心情就像這時蘇州月下的紫薇花一樣,更加恬淡如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