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周易參同契》有“萬古丹經王”之稱,如果把該書理解為外丹之學,其中研制丹藥的講法的確比較接近古代自然科學,特別是化學實驗的記錄。有的學者認為,它最早是一部外丹著作,后來修煉內丹的學問借用了煉制外丹的說法。 ![]()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周易參同契》是對心身關系的重大發明和建構,是對心靈意識與肉體氣息運動流變之間的規律的深刻琢磨和探索。總的來說,本文探討成就丹道的元神、元精與心神之間的互動關系,同時討論如何通過神意對元精、元神的活動進行調理和控制,從而修煉成丹的哲學意義。 一、心意發動通行本《周易參同契》開篇“大易總敘章第一”有一段:“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后面還有一些與此內容相關的段落,應該如何解釋和理解?《參同契》的核心是煉丹,如何理解“丹”?火候是其中一個很難把握的要素,甚至是煉丹中最難的一點。煉丹時火候的加賞或減罰,跟一年之間的春生秋殺之道相應證; ![]() 一日從昏晚到明晨之間所用的火候,跟一年之間寒往暑來的變化節奏相應和。這是講火候與把握天時的關系,對自身意識的把控和領會,跟一年四季天地之間陰陽氣息運化的過程相通,身意時時刻刻通于天意,通于陰陽變化之大道。這種基本的理解,是本次講座的基石。 我們在理解“丹”——不管是內丹還是外丹,在面對、把握“丹”的時候,其實一定是指一個非常微妙的存在,這微妙的存在跟天時、人的心意狀態,以及心意狀態對外在時間、空間的領會等連接在一起。可見,所謂“丹”之微妙存在貫穿天人,合于四時,通于五行。心意的發動要順應春生秋殺,寒往暑來。 ![]() 爻辭說明心意發動的仁愛與合宜的狀態,在乾陽適合發動的時候,即有生生之能,在坤陰適合發動之時,即存自滅之宜。中庸平和的喜怒情感表達,合于時勢流轉,心意合于四季,恒通于季節、時令、天道之變。此正是本講座表達的基本主旨:人神意運動與天道地理五行運轉高度和諧。 ![]() 在《參同契》的文本背景及傳統的解釋脈絡下,因為不能夠離開傳統詮釋的基本語境,對其理解與延伸空間自然有限。于此上進行闡發,我們又何以把握、何以領會此核心——“丹”,問題便不可逃避。天地有陰陽,人身有陰陽,我們的心意也有陰陽,心靈發動的一瞬間就分陰陽。這一瞬間分的陰陽和外在于肉身的陰陽、四時的陰陽之間存在一種配合關系。 心意發動的陰陽有“已發”和“未發”兩種狀態,那么發露的狀態如何配合天地陰陽,心意未發的狀態又應如何把握其內在和諧的原生情態?后天八卦配一年四季及二十四節氣,又配干支顯現了易道與天時能量、與地理陰陽五行的配合關系,并可應用到丹道的心意與外在狀態的配合中。 二、乾坤立意“乾坤設位章第二”云:“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 ![]() 易道于天地定位之后,日月與萬物在天地間變易流轉化生。天地一高一低,一陽一陰,以乾坤之象來表征。因為天地實在無邊無際,言不可盡,于是只能用象來指代。天地定位,陰陽設位,二者互相配合。坎離為陰陽之交,象征物交互作用,成就丹道的流轉與變易,本質上是對意的錘煉,是丹藥合乎日月坎離運轉之道。意隨陰陽交轉變化,通過六個爻位的時空系統來加以表達。上下不定,往來不息,有時深隱、有時藏匿,意在或隱或顯當中不斷轉化。 一切生物形成與化育,皆因陰意與陽意的感應相合與化生而成,從而形成丹藥并使之凝聚成形。神意修煉的難處在于,如何于后天的意念發動領會并體現出對于先天之意的領悟和把握。這種先天元氣的力量在意念發動之處的體現就是有意于無境的狀態,可以從日月之交媾,即日月之會的神妙難言的奇妙境界來領會。 ![]() 《參同契》有一個傳統的詮釋語境,由此語境展開哲學性的解釋有其合理性。比如成就丹道的流轉與變易,本質上是對“意”的錘煉,而對“意”的把握,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是簡單地把握意念狀態的概念,還需要通達丹藥合乎日月坎離運轉之道。 “意”隨陰陽交轉變化,通過六個爻位的時空系統來加以表達。卦爻的陰陽消長變化,屬于《周易》的基礎知識,譬如乾卦六爻從初九到上九,根據爻辭分別對應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和亢龍,相應的又有“初難知、二多譽、三多兇、四多懼、五多功、上易知”的時空特點。 ![]() 通過丹的無,可以置身于萬物之有。不管外丹還是內丹,一般的解釋都把丹看成“有”;而“丹”其實比較復雜,它既是“有”又是“無”。如果執著于外丹或內丹的“有”,則它被視為一種有限的、占有一定空間的存在。不同于傳統具象講法,綜合外丹與內丹各門派之說,可以認為,丹藥可以不理解為具體存在物,而丹道核心在于“意”隨著天時之道盈虛消長,故而無形,而非有形。無形之意通過共感與天地相合,可以感受到陰陽交流的先天力量。以丹之“無”,可合道于萬物之“有”。若是執著于某種器物性意念之丹,最后可能一無所獲。 三、通神之意修丹本身有其意義,不管是外丹、內丹,如果能夠修出某種具體存在物,當然不可忽略其意義。丹道的核心在于神意隨著天時之道盈虛消長,真丹所用為無形丹藥(心神),而非有形藥物。坎離不是用有形的意念,而是以“無”通先天意念的存有,通過共感與天地相合,陰陽感應力量巨大,這種力量不可落入后天,因此要用先天的意念契機調動先天陽氣。神意發動,皆要合乎天道進退,而陰陽之力的流轉本身沒有固定的時位,故不可拘執其中。 ![]() 易(意)本身就是日月經天流轉變化而成,坎月本無光,借離日之真陽放生光輝,所以光輝能夠進入意念,使日光合乎月精并為“意”所領會。日光與月精之交合而成光輝之丹,丹藥也是在意(土)的作用下,將火與水相融會貫通,使之既濟,又融匯金與木,使金木相戀,而成丹藥,而丹藥全憑神意交匯作功。 ![]() 這里涉及到后天八卦配五行:“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此處以日月比喻煉丹所需的元精與元神,以日月經天流轉成易說明元精與元神流轉而成丹藥。人身的陰陽運行合乎大道,意念可與易道相貫通,丹藥之意與易意之間的體用兩面性神妙莫測。元精與元神在身上的運行如日月經天,如車輪回轉于鼎爐、天根月窟之間,唯有用先天的神意,才能調動后天元精與元神的運化。爻動于易卦之中,彰顯易道生生之機,而可得而意之。 修煉神意者,于人身一陽發動之幾之生意之中采藥修煉。一陽初動是修煉的時機,一陽發動,人身與天地配合氣機發動,陽氣發生,此時用意的分寸非常微妙,有的修丹方法講到這個時候不用意念去導引,讓其自生作用,即能采藥修煉而出。 ![]() 一陽發動,如爻象周游六虛,變化無常,皆可因時因地而采之,無窮神化,不可為典要,唯神意之陽動所適。如震卦一陽生于下,陰陽交媾開始,后天之身意上不著相而可使陰陽交媾繼續穩定。陰陽之氣的交流與轉化之中,神意溢于天地生生不息之陽氣,生生之神意持續發動,玄妙播出精氣,陰氣受到生生之陽氣的觸動與感化,把如陽氣之生生的神意轉化為丹藥的孕育過程,從而促進丹藥的形成與化育。 一切生物的形成與化育,皆由于陰意與陽意的感應相合與化生,是對彼此神意的調動,從而調動彼此的氣象,形成丹藥并堅持使之凝聚成形,此謂神意的無為而有知的過程。通于神意的圣人并非無故至于世間,圣人通曉陰意陽意交流溝通機制,于陰陽二意的溝通之中,能夠領會到天地之中的陰陽交流之道,知人間陰陽二意之溝通,皆合天體陰陽之道的運行之法。 ![]() 著實用意是陽意,不著實用意、把意虛化是陰意。天地陰陽二意之交換,此間意念進與退的分寸如何把握?一方面要反身自省,非常清晰地知道意念的狀態;另一方面意念的分寸要與天時,即天地的陰陽運行相配合。先后天八卦配四時,揭示了天地陰陽之運行在一定程度上的外化,與之配合即可。不但人身的陰陽之氣符合陰陽之意的運用,內心的力量什么時候可以進,什么時候可以退,意念參與其中的分寸既是本能的,又是可以運意而動的。 四、先天之意丹藥修煉養成在調動后天氣息過程之中,使元氣運行符合先天陰陽運化節奏。從月相的弦望盈縮對應卦象的屈伸進退中,領會用意的分寸與尺度;從日影的標桿移動的方式,去推理太陽氣息的分寸。神意先天維度的調度要符合日月運行的先天節奏。 ![]() 當人來到世間,在有意地去修行之前,本來就存有一個先天的結構和狀態,需要人們去配合。也就是說,調動元氣來修行的過程要跟先天的節奏相配合,毫無疑問,意念的把握和運化也要符合先天節奏,這便是修丹的基礎。 煉丹要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貫徹落實于神意的修煉中。但神意的運行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動植物生長、人心之動相配合。丹藥的修煉和形成,是隨時要把先天之意落實于后天契機的實化狀態之中,所以要極度謹慎。意念每一個發動的原生情態,都要依照卦爻象的變化作為指南。每一個意念平復的狀態,都要依循卦爻辭所體現的義理,讓乾坤陰陽之意得到良好的交流和實化,神意通于先天之意,而與宇宙大化融為一體。 ![]() 這樣境界當中的每一個意念活動,都要異常小心謹慎。意念的發動過程基本落實在后天的修意、用意的過程,除了非常好的領悟、理解和把握之外,還要以敬畏的心態小心地契合這種狀態,以后天的單向狀態去契合先天的節奏。所以神意的發動,需要極度專注、謹慎,如紫微中宮居中不動,如萬民之首心順天時。心正意誠,方能如紫微統御眾星一般統御天下之星。 丹藥修煉可成與否,可以說取決于神意的調試與運行的分寸,猶如天體眾星依賴紫微的意念狀態、人類的治亂依賴君王的意念狀態一般。丹藥的形成就要在意念的發動之處上接天心,在意念發動的瞬間具有善的狀態,這種善的狀態既是先天又是后天。先天具有天地自然之善,后天則可善可惡,因此需要調節到先天純善的狀態,才能安寧應物,起意如若無意,不可起意發念于后天之境,否則如卦爻之中爻,爻一動則吉兇立即升起,天時人情立即失時失序。 ![]() 神意修煉的難處在于如何于后天的意念發動、觸發意念而通于萬物之化的過程之中,領會并體現出對于天下之意的把握,即先天八卦體現出來的宇宙原初結構與力量。這種先天元氣的力量在意念發動之處的體現就是有而無之,即有意于無境。 先天真心靈異通天,用先天意調動后天氣息。這種有意于無境神意的發動,可以從日月之間的交媾,有意于無境的狀態中領會出來,即日月之會的神妙難言的奇妙境界。這里需要體會心靈的意念發動的原生情態如何回到先天狀態,能夠去引導后天氣息的交流與變化,達到圓滿融貫的狀態,陰陽交媾的狀態,如日月相會的神妙狀態。 ![]() 結語對《周易參同契》的“通神之意”的理解中最核心的是在修煉過程當中對意念的參與、把握的狀態的反思和理解,在修丹過程當中所形成的、與意念關聯的“意丹”,是超越人的有限存在的、通于宇宙力量的“丹”,是一種有而無之的存在。從這個角度,從哲學上,對《周易參同契》的修丹傳統,無論是內丹還是外丹的解釋,都作一個系統性的超越。 ![]() 其實,“意丹”和傳統的“丹”本質上并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可以說首先不是外在的物理性的丹藥,也就不是外丹;其次因為強調意,與傳統的內丹也有所不同,區別于身體之丹、物性之丹、氣感之丹的實體性理解,而強調如“神意”一般有而無之、通天貫地、跨越時空的永恒特性。 參考文獻《周易本義》 《周敦頤集》 《周易參同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