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常識; 中藥的補瀉,是如何運用的? 在中醫臨床治療中,補瀉是兩大基本原則。 首先辨清,病證的虛實; 一般虛證用補藥,實證用瀉藥。 如氣虛、血虛的虛證,當用補氣、補血的補益藥來治療; 而氣滯、血瘀的實證,則當用理氣、活血祛瘀等瀉性的藥物來治療。 同一寒證,有陰盛的實證和陽衰的虛證之別; 陰盛的實證,當用祛散寒邪的瀉性藥物來治療; 而陽衰的虛證,則又當用扶助陽氣的補性藥物來治療。 同一熱證,也有陽盛與陰虛的不同; 陽盛的實熱證,當用清熱瀉火的瀉性藥物治療; 而陰虛的虛熱證,則當用養陰生津的補性藥物來治療。 但是疾病的虛實并非單一的,往往虛中挾實,或實證兼虛,臨床治療又當虛實兼顧,補瀉并用。 或扶正兼以祛邪,或祛邪兼以扶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