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作日更的第16/300天 你好,我是小何。 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段劇情讓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克里斯拖欠了很多債務,窮困潦倒。為了維持生計,他同時做了很多事,一邊參與無薪資的實習培訓,一邊推銷囤積已久的醫療儀器,一邊還要照顧好自己的兒子。
為了接送兒子,他需要在六小時之內完成同事九個小時做的工作,中途不放聽筒、不喝水,從而省出更多的時間。 01 這給我的提醒是,要通過復盤反思,提升時間利用效率。
高效能人士,會進行大量的思考,每天自我迭代。阿滿就是善于通過思考提升效率的人。
比如,拆解一個視頻的文案,第一次,他花了10分鐘,一邊聽一邊手打文字。第二次他花了4分鐘,因為他會想辦法縮減時間,把手打換成語言輸入。第三次他借助了工具,10秒鐘就能完成。
如果每天都是10分鐘拆1個視頻,效率實在太低。但優化拆解方式后,10分鐘可以拆解60個視頻,這差距可想而知。
02 為什么這個知識很重要?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是沒有反思意識的。比如說,我第一次點評小組的打卡文章,花了1個半小時,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如此,日日低效而不自知。
但是,對于同一件事,特別是每天必做的事,阿滿在第二次做這件事時,就會主動思考優化方向。 因為他腦子里有這種意識,培養了復盤能力,所以,他做事越來越高效,一天之內,可以有條不紊地完成多個計劃事項,進步速度自然快。 03 這個知識普遍被如何誤解?
我發現最近的時間利用效率比較低,早上圈出了幾件和目標相關的重事,到了晚上就發現,還有很多事沒有完成。
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增事項,我會感覺有點煩,既然事情無法完成,就想把它舍棄掉。 比如,把公眾號的日更換成周更3篇,換成重發舊文,留出時間去發小紅書筆記,把觀影作業延后完成等想法。 04 這個知識實際上,真正是什么意思?
現在,我發現這種“事情完成不了就放棄想法”是不妥的。事情多只是一個現狀,不是逃避的借口。如何高效完成事項,提升時間利用效率,才是亟待解決的能力問題。
05 正確理解這個知識后,有什么好處?
有意識地提升時間利用效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我能夠每天復盤反思自己做過的每一件小事,經常思考其中可以優化的點,
一方面,我可以掌控進度,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另一方面,我可以提升思考能力這個很重要的底層能力,輔助我做好任何事。
06 如何正確使用這個知識?
第一、列好每天需要做的事項,按優先級排序,先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前完成,再處理其他事。執行后如果還有疑問,可以請教他人。
第二、在“日復盤”便簽里記錄每天的時間花費情況,記錄每個事件完成的時間,按“事件+原因+改進”的格式反思做過的事。
第三、設置固定的復盤時間,不然這事很容易不了了之。比如,在“22:00~22:30”的時間段,固定時間寫日復盤。
總之,通過大量的復盤反思,提升時間利用效率,會為你的成長加速。
以上。
點擊下方的小卡片,即可關注我,我每天都更新,不更新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