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七月 方知春去 看到火一樣的太陽 和時而烏云密布 時而晴空萬里的天空 方知夏深 淡淡的云 輕輕的風 隨著凝固的思緒緩緩流動 風兒在大自然行走的聲音 瑩潤了心之燦爛 人體身上穴位多達數百個 每一個穴位不僅具有專屬的名稱和位置 還擁有存在的價值 在艾灸過程中 對準穴位合理施灸 是艾灸見效的重要前提 今天解讀一個實用的 保健“萬能”要穴——足三里 即使是剛入門的灸友 也可艾灸這個穴位 它不僅位置易找 還能夠給身體帶來諸多好處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與功效: ①改善腸胃問題 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 《黃帝內經·靈樞》也記載: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 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 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 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足三里。” 還有五總穴歌中“肚腹三里留”之說皆表明 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腸胃問題 艾灸足三里是相當有效的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具有生發胃氣、燥化脾濕的功能 所謂“三里”,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在肚腹的上方,胃脹、胃脘疼痛時 應“理上”,也就是艾灸足三里的同時往上方施灸 ——腹部正中出現不適時 應“理中”,即對準穴位灸就行了 ——小腹在肚腹的下方,小腹疼痛時 應“理下”,也就是艾灸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施灸 ②補氣升陽 足三里以下的各個穴位的 上行之氣皆匯合于此 故而這個穴位也是理氣要穴 唐代王燾輯錄的綜合性醫書《外臺密要》有載: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 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 也就是說,人過了三十歲后 如果不艾灸足三里 容易出現陽氣漸衰、氣短、兩眼昏花的現象 反之,艾灸足三里有助于益氣補虛,培補元陽 ③延年益壽 《中醫養生保健學》《灸法學》 《中國灸法全書》《中醫灸法大全》 均援引了俗語“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稱足三里化膿灸是古人常用的保健法 化膿灸初灸后,皮膚局部會變黑、變硬、結痂 而下次仍可再在硬痂上施灸 如果化膿了,可以按壓排出膿液,然后再灸 如果痂皮脫落,可以用敷料覆蓋,等結痂后再灸 這種灸法也被稱為“養生灸” 有提高免疫力、強身健體之效 艾灸足三里的治療時間 可以選在每天午后的1到3點 也就是13點到15點 在這里要注意不要剛吃午飯就去艾灸 因為艾灸溫通經絡,祛除寒濕 補益人體陽氣 選擇在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間艾灸 補益的效果才最佳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