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劇逗然鹆睢?/span>
張顯學(xué)
《喝火令》有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一青年喝了姑娘點(diǎn)燃后的美酒,二人成了神仙眷侶。姑娘寫下一篇唯美詞章,因?qū)偈讋?chuàng),青年命其為喝火令。
《欽定詞譜》只收錄了黃庭堅的一首《喝火令》,大概是作品很少或鮮有上品。今天很多人對《喝火令》頗有興趣,并總結(jié)出了它的特點(diǎn):
三槍、二對、一攤破,另外還有平仄無中、映襯、呼應(yīng)等。
下面我們分別討論。為便于討論,我們先展現(xiàn)黃庭堅的詞作并標(biāo)明平仄句韻。
見晚情如舊,
仄仄平平仄句
交疏分已深。
平平仄仄平韻
舞時歌處動人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煙水?dāng)?shù)年魂夢,
平仄仄平平仄句
無處可追尋。
平仄仄平平韻
昨夜燈前見,
仄仄平平仄句
重題漢上襟。
平平仄仄平韻
便愁云雨又難禁。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曉也星稀,
仄仄平平句
曉也月西沈。
仄仄仄平平韻
曉也雁行低度,
仄仄仄平平仄句
不會寄芳音。
仄仄仄平平韻
現(xiàn)在,我們將原作的下片略作改動:
見晚情如舊,
交疏分已深。
舞時歌處動人心。
煙水?dāng)?shù)年魂夢,
無處可追尋。
昨夜燈前見,
重題漢上襟。
便愁云雨又難禁。
星月雁行低度,
不會寄芳音。
改動后它的上下片是完全一樣的(除最后一句第一字平仄相異之外),我們且稱之為例2。為什么要這樣修改呢?這就是我們要說的
第一個特點(diǎn)
攤破
攤破二字是唐宋填詞用語。指因樂曲節(jié)拍的變動引起句法、協(xié)韻的變化,突破原來詞調(diào)譜式,故稱攤破。我們可以對比參考一下《浣溪沙》和《攤破浣溪沙》等詞牌的同異。
《詞律》認(rèn)為《喝火令》上下片是一樣的,就是我們前面例2的樣子。而今的《喝火令》把下片的三疊字句在一句的基礎(chǔ)上添字?jǐn)偲茷槿洹#ㄋ晕覀€人認(rèn)為這個詞牌叫攤破喝火令更為貼切)反過來講,也就是這三句去掉疊字和添字,合起來必須是一句。
將例2下片第四句的星、月、雁行分別加上曉也等字,攤破為三句。注意這個攤破是逐層遞進(jìn)的。
了解到這點(diǎn)之后,我們在填寫此詞牌時,可先寫成例2那樣,然后攤破,添加疊詞(曉也),擴(kuò)充詞意(稀、西沈)。
第二個特點(diǎn):
三槍
下片第四句不僅要攤破,并且必須用三疊詞(俗稱三槍),例如黃詞中的“曉也”。一般認(rèn)為這三句字?jǐn)?shù)從4、5、6字逐漸增多,手法和情感意境上要層層遞進(jìn),并不是平鋪直敘。
三個疊句中的疊詞(曉也),按照《欽定詞譜》的要求,必須是相同的。有人試圖對疊詞作些修改(只保留第二個疊字),但引來了詬病和質(zhì)疑。
這三個疊詞,用虛詞為宜。
三疊句適宜在一個情景交融的基礎(chǔ)上去攤開,該句應(yīng)是可描述性的具象或畫面。
第三個特點(diǎn)
二對
一般詞牌中,凡字?jǐn)?shù)相同,平仄相對,一句入韻一句不入韻的兩個句子并列在一起,它通常是要求使用對偶的。《喝火令》也不例外。
上下片開頭兩句必須對仗;(簡稱“二仗)”例如黃詞上片開頭:“見晚晴如舊,交疏分已深。”下片開頭:“昨夜燈前見,重題漢上襟。”
一首詞中,上下兩片重頭,且都使用對偶的話,我們往往要求其中至少有一處工對,另一處可寬對、半對、或使用流水句。上下兩片的這個對句最好在句子的節(jié)奏上有一些變化,也就是上片如果使用221句式,下片則最好用212句式。(黃詞二者兼具)等等。也就是兩處對仗要靈活一些,不可呆板。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喝火令》還有一個最為奇特的對仗:
上片第四句與下片未攤破前(例2)的第四句對仗(詞的對仗平仄可相同):
煙水?dāng)?shù)年魂夢
星月雁行低度
再看一首 喝火令·秋聚
硯席由今起,
因緣是夙生。
久逢相會喜相迎。
紅土瓦房追憶,
無處不深情。
一席閑談?wù)Z,
三杯祝福聲,
數(shù)輪過后繞臺行。
醉了黃昏,
醉了菊香亭,
醉了翠哥歡唱,
又見舞姿輕。
注:硯席,指同學(xué)。
后闋第四句疊用三個“醉了”,攤作三句,應(yīng)作“黃 菊 翠哥歡唱”,與前闋“紅土瓦房追憶”對仗。
這種對仗方法,可以說在眾多詞牌中是絕無僅有的,許多詞友不察,稀里糊涂地出格了。所以我們填此詞時要特別注意。
某大學(xué)教授說對仗嘛,可對可不對,不必強(qiáng)求。他說所有的詞牌都如此。但我認(rèn)為,某些對仗已約定成俗,還是應(yīng)對必對。《喝火令》在《欽定詞譜》上僅黃詞一例,又無變格(一些所謂的變格是不受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所以還是以黃詞為范本,不可胡亂“創(chuàng)新”。
第四個特點(diǎn)
平仄無中
開頭我們展現(xiàn)黃詞時標(biāo)注了平仄,平,就必須用平;仄,就必須用仄,沒有通融的余地。也有人認(rèn)為節(jié)點(diǎn)處的平仄不可更改,而非節(jié)點(diǎn)處可中,如首句仄仄平平仄,可為中仄平平仄。但這一觀點(diǎn)并不能得到廣大詞友的認(rèn)同。
第五個特點(diǎn)
映襯
上片的后兩句,下片未攤破前的后兩句,要映襯。如
煙水?dāng)?shù)年魂夢,無處可追尋。
星月雁行低度,不會寄芳音。
又如(為節(jié)約篇幅未引用全篇,下同)
鸞鏡舊時顏色,無復(fù)為君簪。
第六個特點(diǎn)
呼應(yīng)
上片最后一句和下片結(jié)句呼應(yīng)。如
無處可追尋。
不會寄芳音。
又如
檐下共誰聽。
顧影嘆伶仃。
無復(fù)為君簪
只識向奴斟。
短短一首小令,竟有這么多規(guī)矩,是非常難以填寫的。但它的對仗別具一格,加上“三槍”等其它特點(diǎn),是引人入勝的。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試填一闋,與本文一并求方家教正。
喝火令
張顯學(xué)
只自更何日,
憑誰共一觴?
素光斜照小池塘。
風(fēng)浪綠萍零亂,
驚起睡鴛鴦。
未定三生約,
空馀一夢涼。
那堪情字把心傷。
怎奈花殘,
怎奈柳絲狂,
怎奈碧簫悲咽,
吊影立秋霜。
本已結(jié)束,偶讀元好問的曲子《驟雨打新荷》,一時興起,將它改為《喝火令》:
畫閣臨池水,
安榴簇茜羅。
燕聲鶯語露蟬和。
風(fēng)雨撒珠跳玉,
翻倒半池荷。
白發(fā)須臾老,
良辰莫浪過。
命中窮達(dá)奈天何?
且可樽壺,
且可酒賒多,
且可踏歌扶醉,
日月任穿梭。
附元好問原詞: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
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
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
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
且酩酊,從教二輪,來往如梭。
寫畢,發(fā)現(xiàn)結(jié)句和上片尾句沒有呼應(yīng),你能把它改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