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是很常見的檢查手段,既能預防腸癌,又能發現早癌。 但很多人對腸鏡望而生畏,不愿意或者恐懼做腸鏡檢查,以至于查出腸癌就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01 為什么多數人不愿做腸鏡? 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不足15%。 為啥很多人不愿意做腸鏡呢? 1、忽視癌癥早篩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呈升勢,但我國內鏡檢查普及率較低。 很多人缺乏定期體檢的意識,對“去醫院”這件事諱莫如深,嫌麻煩,忽視癌癥早篩。 2、不想喝瀉藥 做腸鏡前要先清潔腸道,此時就需要用到瀉藥,使排出來的大便變為黃色透明的無渣水樣便。 瀉藥口味又咸又澀,難以下咽,而且用量較大,一小時需要喝1000ml左右,要喝3至4升。 有些人會因喝瀉藥出現腹脹、嘔吐、惡心等胃腸道不適癥狀。 3、盲目恐懼 很多傳言說,做腸鏡很痛苦,很難受,還會傷害腸道,有危險。 缺乏對胃腸鏡了解的人,聽信了這些傳言,因此對腸鏡檢查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見,盲目持恐懼心理。 4、害怕尷尬 腸鏡檢查,是通過肛門插入一根軟管,因此,很多人覺得脫掉褲子,暴露隱私部位十分尷尬,也擔心檢查時會有其他病人在場,怕被圍觀。 02 院士忠告:做一次腸鏡,或能保5年不得腸癌 別再盲目拒絕腸鏡了,實際上,這個“不招人喜歡”的檢查,真的對健康有益,能拯救生命。 腸鏡檢查有助于診斷腸息肉、腸炎、腸結核等40余種疾病,更是目前結直腸癌診斷的“金標準”。 腸癌不是一蹴而就的,醫學研究表明,約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結直腸息肉從良性變為惡性,一般要經歷: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 這個周期約有15年或以上,如果能早做腸鏡,早發現、早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達90%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也曾在一次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說:“做一次高質量腸鏡或能管5年、10年不得結直腸癌。” 其實,腸鏡檢查并不可怕! 做普通腸鏡的確可能有些不舒服,導管進入腸道,會有輕微腹部不適感及腹痛,但是只要放輕松,積極配合醫生,大多數人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實在緊張害怕或耐受性差,還可以選擇無痛腸鏡。 無痛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患者迅速入睡,檢查過程無意識、無痛苦,放松地睡一覺,就可以輕松完成檢查。 另外,檢查時并不會有多人圍觀,醫生會注重保護患者隱私,在私密的環境進行,不用過于害羞。 總而言之,腸鏡檢查是很安全的,好好做一次腸鏡檢查很重要。 建議無論男女,45歲后都應考慮做一次腸鏡,以便發現息肉,并切除這個“禍根”。有腸癌家族史者,更應提前開始腸鏡檢查。 03 身體出現“三多兩痛”,警惕是腸癌來臨 據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2,其中新發病例40.8萬,情況不容樂觀,嚴重危害國人生命健康。 想要預防腸癌,就要讀懂腸癌發出的“信號”,如果身體出現“三多兩痛”,請及時去做腸鏡檢查,千萬別拖延。 “三多”指:屁多、排便多、便血多 ①屁多:放屁較多,大多數與飲食有關,也可能是吃飯速度過快、腸道菌群失調等原因導致,通過調理可以改善。 但如果放屁次數異常增多,并且伴隨刺鼻的腥臭味,則需要多加注意。 ②排便多:肛門腫瘤刺激直腸,會導致排便次數增加。 如果排便次數異常增加,且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是伴隨排便不盡,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變扁或中間有凹槽、血痕)持續2-3個月,那就需要警惕了。 ③便血多:發現便血,可能是肛裂或痔瘡,但便血增多也可能是腸癌的信號。 腸癌和痔瘡導致的血液顏色不同,痔瘡引起的便血多鮮紅色血、大便后滴下,以內痔為多見; 腸癌則以黏性血液大便為主,便血為暗紅色,且與糞便混合在一起。 “兩痛”指:腹部痛、肛門痛 ①腹部痛:導致腹部疼痛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急性胃炎、急性腸炎、胰腺炎、胃穿孔、闌尾炎等。 但長期腹痛也是腸癌典型癥狀之一,表現為腹部隱痛,部分伴有惡心、嘔吐。 如果腫瘤不斷增長變大,導致腸腔空間越來越狹窄,引發腸道梗阻,就會有腹脹、腹痛等癥狀,加重腹痛,表現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然后疼痛突然消失。 如果持續性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經一般性治療無法緩解,需警惕結腸癌的可能性。 ②肛門痛:出現肛門的疼痛,一般是肛腸疾病的表現,如痔瘡、肛周膿腫等。 但肛門疼痛,也可能是腫瘤細胞刺激神經末梢所引起。 如果腫瘤的位置在腸道末端附近,肛門就可能會出現墜脹感和疼痛感。 腸癌在惡性腫瘤中算是比較有希望治愈的癌癥,但關鍵是早發現,不要等到有癥狀才去檢查,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體健康。 預防腸癌,我們要積極控制危險因素,盡量少吃加工紅肉制品,多吃新鮮食材和粗糧食品,戒煙戒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減少腸癌發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曹體明.結直腸癌的征兆、原因及其預防[J].藥店周刊,2021:2(11,14). 【2】王衛國.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與腸鏡檢查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 【3】王平.無痛腸鏡與普通腸鏡檢查的臨床效果比較研究[J].《長壽》,2020 |
|
來自: hercules028 > 《健康&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