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大宋之殤——談司馬光與王安石

     公元2012 2023-07-26 發布于新疆
    拿司馬光與王安石來對比,實在是分析北宋歷史的絕佳材料,他倆都曾達到各自政治生涯的頂峰(宰相),也均在宦海中起起伏伏,同樣對宋朝歷史造成了深刻的影響。王安石晚于司馬光兩年出生,兩人在同一年(1086年)先后去世,從此也標志著宋朝開始走向徹底的衰敗,從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到1127年被金國所滅,北宋存在了167年,南渡的南宋也只存在了152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命運與北宋內憂外患的環境密不可分

    一、內憂外患

    北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鄧廣銘、漆俠的《北大宋史專題課》第一課“宋朝在中國的歷史地位”第4頁說:“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但恰恰是在這個時期,北方強敵虎視眈眈,西夏、遼國、金國,都是強大的游牧民族,也決定了北宋最終的命運。因為中國歷史上農耕社會與游牧社會的戰爭多數是后者獲勝,之后的蒙古族、滿族均入主中原。在大的朝代中,宋朝也是漢族統治版圖較小的朝代,就是因為西北、北部的游牧社會軍事實力過于強大。
    圖片
    司馬光、王安石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外部環境中。那北宋內部環境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      重文輕武: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背叛了后周,奪了后周的天下。所以他很擔心手下人造反,之后“杯酒釋兵權”,手下石守信等大將均被剝奪兵權。雖然此舉加強了對軍隊的中央集權,但是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同時對武將的不信任、猜疑等,采用以文人治軍的政策,均造成了北宋軍隊實力的下降。這也是北宋與西夏、遼國、金國作戰時屢敗的原因之一。
    圖片
    •      財政困難:1)北宋實施“收繳兵權、中央養兵”,同時建立了復雜的官僚機構,機構臃腫,看似軍隊和官員互相制衡,但是耗費了大量財力。宋真宗期間,在冊官員9785人,宋英宗在位時達到24000人。宋太祖時期全國總兵力20人,宋英宗時期兵力達到116萬。2)北宋的“恩蔭制度”,使得享受祿位的人群數量不斷膨脹。北宋對于官員的賞賜也是驚人的,各種祭祀活動也是鋪張浪費。3)宋真宗后期財政已經出現危機,到了宋仁宗、宋英宗時期,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入不敷出的危機日益嚴重。4)仁宗的陵園建設和葬禮,以及英宗的過度鋪張和賞賜,更是將財政狀況推向絕境。
    圖片
    •      慶歷新政失敗:宋仁宗在位的1043年,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在皇帝的支持下進行了新政改革,新政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由于觸動了大多數官員的利益及皇室利益,加上宋仁宗的優柔寡斷,新政只推行了三年就失敗了。反對派攻擊范仲淹等是“朋黨”,擊中了宋仁宗的敏感神經,說到底宋朝皇帝都怕“朋黨”,所以宋仁宗廢除了新法。這種改革(其它也包括官員任命、政令發布等事情)的反覆,在北宋歷史上不斷出現,造成社會、政治的混亂,也加速了皇朝的衰敗。

    圖片

    二、交往與政敵
    •      神交歲月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交往始于1059年(嘉祐四年),那一年的春夏之交,王安石到開封就任三司度支判官,而司馬光已經在三司工作了,擔任判度支勾院。他們的頂頭上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那時候的開封政壇星光璀璨、名流薈萃。
    歷史上有名的“嘉祐四友”指司馬光、王安石、呂公著、韓維,當時四位年齡分別是41、39、42、43歲,都是年富力強、開封政壇冉冉升起的明星。那時候他們雖然已經接近政治中心,但是尚在外圍,所以還沒有政見上的直接沖突,經常聚在一起,交談歷史文學,不亦樂乎。這時候的司馬光和王安石惺惺相惜。
    圖片

    司馬光與王安石

    •       蟄居江南
    王安石在京期間,曾經向仁宗上書,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張,未獲仁宗同意。但是仁宗很賞識王安石,多次委以重位,王安石均推辭。士大夫們以為王安石無意功名,不求仕途,其實王安石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得不到宋仁宗的改革支持,1063年王安石母親病逝,他借此辭官回到江寧。期間,王安石多次推脫入京為官,不是他不想做官,是他在等機會。1067年宋神宗登基,王安石等的機會終于來了。之前一直蟄居的王安石,這次一收到宋神宗詔書,就“迫不及待”地出山了,讓所有官員都“大跌眼界”,因為其他人推測他不肯入京為官。由此可見,王安石是有大韜略的政治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圖片

    王安石故居半山園

    •       初露鋒芒
    1068年5月7日王安石與宋神宗第一次對面長談,王安石奏上了《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里面沒有具體改革方案,只是概括性地指出問題,王安石是在投石問路。隨著君臣長談的繼續,宋神宗確認王安石就是自己想要的改革家,而王安石也確定宋神宗會支持自己的改革政策。

    圖片

    宋神宗為什么要改革?最根本的原因是宋神宗想有一番作為,想開疆拓土,改變與西夏、遼國作戰的被動局面,但是國庫空虛、財政虧空,是不能實現他的理想的,所以他必須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宋神宗的父親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親生兒子,宋仁宗一直到臨死都舍不得傳位給宋英宗,希望自己能生個兒子來繼承江山。所以宋英宗一直耿耿于懷,也只在位了四年。宋神宗想證明自己父親一脈是“天降大任”,能振興宋氏王朝。

    王安石一到京城,就開始與司馬光一派爭鋒,在朝廷上兩者意見往往相左,爭論不休。這個時候,“嘉祐四友”惺惺相惜的祥和氛圍蕩然無存,為政見不同分道揚鑣。
    •      爭鋒相對

    自從王安石進入政治核心圈后,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的分歧就開始蔓延了。當王安石剛入開封時,司馬光還是對王安石寄予厚望的,畢竟曾經的“嘉祐四友”也是很和諧地談古論今,而且司馬光一直認為王安石是堪當大任、造福蒼生的人才。可惜司馬光并不了解王安石,他了解的王安石是才高八斗、不貪圖富貴,但是他不了解對方的政見和改革方向。

    1068年8月在延和殿上司馬光和王安石爆發了第一次沖突,討論的事情是“是否要南郊賞賜”,事情雖小,但是沖突很大。王安石說出“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司馬光認為“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最終神宗支持了王安石,因為神宗是需要國庫有錢的,如果按照司馬光的說法,必須搜刮民間財富國庫才能充裕,這顯然違反儒家道德。

    緊接著,在對“山東殺夫案”的重審中,王安石又別出新樣,對已有的司法重新進行了解讀,在司馬光看來,這完全站不住腳的解讀,神宗再次給予了支持。

    其實,王安石這樣針對小事情較真,不惜與司馬光對著干,就是為自己的改革進行鋪墊:他知道,自己的改革必須得到神宗的完全支持,必須將官僚隊伍變成自己的工具,必須要消除異己,尤其是身在高位的反對派。所以,這些小事件都是鋪墊,真正的“血雨腥風”馬上就要來了。

    •       新政爭議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逐步發布了改革新政,涉及經濟、軍事、科舉選才。王安石吸取了慶歷改革失敗的教訓,“聰明”地避開了對官僚體制的變革。主要內容如下:

    1)經濟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
    2)軍事方面: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
    3)科舉選才: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

    1069年9月青苗法率先實施,其做法看似合理:在青黃不接的季節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農民自愿借貸,到收貨季節還款,這樣農民不必忍受民間高利貸的盤剝,而國家可以獲得合理的利潤。這就是王安石的“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但是在實際執行中,“自愿貸款”變成了強制貸款,所有農戶都必須借貸,貸款利息是30%,根本不是低息貸款。1070年初前任宰相韓琦向神宗告了一狀,揭露了他在河北看到的青苗法實際執行情況。

    神宗不能不重視此報告,畢竟韓琦是前任宰相,在前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圍繞著報告,兩派展開斗爭,王安石此時告病請辭,他其實是在向神宗傳達這樣的意思“要么推行青苗法,要么我走人,沒有中間道路”。

    在神宗猶豫的時候,司馬光犯了政治路線錯誤:神宗任命司馬光為樞密副使,但司馬光堅辭不就。他上書神宗,強調必須取消王安石的制置三司條例司,廢除青苗法,司馬光是拿個人前途進行賭博。前任宰相韓琦特地派專使勸說司馬光接受任命,留在皇帝身邊,就可以繼續影響朝廷的政策,還可以保留對變法的糾偏。司馬光認為,要么皇帝按我的意見行事,否則我接受官職,就意味著對原則和理想的背叛。他回信給韓琦道“君實作事,令人不可及,直當求之古人中也”,迷信古人的道德水準,韓琦只嘆司馬光太書生氣了。

    神宗最終還是選擇了王安石,在司馬光第四次遞交辭職報告的同一天,王安石復出了,隨機展開了對“反變法派”的攻擊,反對派紛紛被貶,王安石逐步控制了朝廷。
    •       西去洛陽

    1070年11月司馬光先去西安,后申請在洛陽任閑職。從1071年到1085年,司馬光在洛陽專心致志地完成了《資治通鑒》,當然費用是神宗支持的。1073年司馬光建造了獨樂園,與失意的“官場老翁們”一起“娛樂”,民間稱之為“耆老會”,一共有12人:領頭的是洛陽留守、前任宰相文彥博,77歲;年紀最大的是前任宰相富弼,79歲。這些失意的前朝高官,也是苦中作樂呀。1082年正月,司馬光寫了《洛陽耆英會序》,記錄聚會的盛況。

    圖片
    司馬光的獨樂園

    洛陽是反對派的聚集地,而開封則是王安石的天下,統治了宋朝15年。前6年是王安石在前臺、神宗在后臺支持;后9年是王安石退居在金陵,神宗獨攬大權,直接把宰相當成了高級秘書,皇權走向專制、官僚淪為工具。理財富國基本實現了,國庫充裕,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開疆拓土卻失敗得較多。

    王安石培植了自己的親信,呂惠卿、蔡確、章惇、韓縝等,凡是阻礙變法或持異議的人,均被貶到外地或被迫退休,包括韓琦、文彥博、富弼、范鎮、蘇軾、李常、呂公著、程顥等等。

    •      復仇

    司馬光最終也未能與神宗再見一面,1085年3月5日神宗駕崩,皇帝年幼,高太皇太后掌政。變法造成了底層民眾的疾苦,實際上農民沒得到什么好處,所以變法得不到民眾支持。高太皇太后是反對變法的,所以她一上臺,就開始啟用閑置的司馬光。反對派終于等來了復仇的機會,王安石一派很快被趕出權利中心,變法全部廢除。

    司馬光并未保留變法中合理的部分,一刀切地廢除,他只想回到仁宗時代的制度,本質上司馬光確實是“保守派”。司馬光本質上還是慶歷新政的支持者,從儒家傳統出發,希望進行官僚機構的內部改革,節約國家財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至于提高農業技術、發展商業,這還真超越了他的理解范疇。

    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病逝于南京,朝廷和司馬光給予王安石極高的哀榮。高太皇太后宣布停止朝會活動兩天,贈給王安石正一品的太傅官階,給予其7名后人入官資格,等等。

    但是復仇還在繼續,所有王安石提拔的官員,都得到貶謫。盡管司馬光、呂公著等人不愿意進行“復仇”,但他們已經無法左右“復仇的進行”。

    1086年9月1日,司馬光溘然長逝,他與王安石的個人沖突就此完結。但兩派的斗爭并沒有結束。
    •      朋黨之爭、翻云覆雨

    盡管無論是宋仁宗還是宋神宗,都竭力避免朋黨之爭,但是事實上還是形成了朋黨之爭。從慶歷新政到熙寧變法,“改革派”與“保守派”實際上就是兩大集團,王安石不會對保守派手軟,保守派一旦掌權也絕不放過對改革派的復仇。

    1093年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繼位,王安石一派重新掌權,司馬光被剝奪了謚號,“保守派”被趕下政壇。之后的宋徽宗,啟用了王安石的學生蔡京為宰相,蔡京搞出了“元祐奸黨碑”、“元祐黨籍碑”,凡屬于“元祐”范疇的均被打入底層。在宋徽宗和蔡京的統治下,北宋很快就滅亡了。

    到了宋高宗時期,高宗宣布王安石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司馬光等保守派重新成為“國家的楷模”。
    三、孰是孰非

    我們可以給司馬光和王安石貼各種標簽,從本質上來說,兩人都是北宋時代的杰出人物,論道德節操、文化修養都是頂級的,兩人也曾惺惺相惜。兩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政見不同、信仰不同

    司馬光是儒家道德的維護者,希望君王能勤政愛民,官員能恪盡職守,農民能安居樂業。在對西夏、遼國的策略上,主張維持邊界的平衡,不主張主動出擊。宋神宗如能完全信任司馬光,按司馬光的主張來施政,也未嘗不可。但是宋神宗是想開疆拓土的、需要國庫充盈的,司馬光的主張是滿足不了宋神宗的理想的。而宋神宗也不是李世民,他沒有唐太宗的雄韜武略。

    王安石相比司馬光,絕對是一個大政治家。他提出的改革制度,從制度本身來講,確實是富國強兵的好方法,極富有超前性。比如“方田均稅法”: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并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分為五等,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這絕對是好政策。再比如“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費用由當地住戶按貧富等級高下出資興修水利,也可向州縣政府貸款;“市易法”:在東京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已經有很超前的商業意識了。就是被人詬病最多的“青苗法”、“募役法”,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那為什么變法會遭到“保守派”官員的抵制,底層民眾也不歡迎呢?

    •      變法走樣了:王安石的改革制度,沒有細則,沒有對官員的約束,官員只管向底層收錢,變法走樣了。盡管變法16年,國庫是充盈了,但是就像司馬光所說,社會財富并沒有增加,是盤剝底層民眾而獲得的。王安石只重視官員每年向朝廷交了多少錢,根本不管錢從何而來。這就造成奸佞之人投其所好,粉飾太平,到最后整個朝廷都是“收錢機器”。王安石是標準的“唯結果論者”,他可能就沒有動過“糾偏”的念頭。
    •      唯我獨尊:王安石掌權后,凡是反對改革的,都被驅逐出政治中心。他對科舉、選才的改革,更是獨斷專行。王安石編寫《三經新義》,宋神宗頒布全國,作為官學教材和科舉考試的標準讀本,王安石還把儒家“六經”之一《春秋》仍在一邊,這就是壟斷思想、排除不同觀點,那么下面人要當官,就必須迎合王安石對經典的解讀。北宋建立以來,一向對文人是寬容的,允許不同思想并存,出現了很多大儒,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傳統。經王安石這一“唯我獨尊”,好的風氣蕩然無存。

    我查了一下網上資料,很多人對王安石推崇倍加,例如蔣介石等。很多人認為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變法的超前性與社會現實的落后性差距過大,變法沒有適應的土壤”。許多人認為王安石的變法很有商品經濟的味道,如黃仁宇認為“王安石的多項改革,涉及將當時的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商業,以及數目字管理,但不見得容于當時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關技術能力而無法取得成功。”我自己認為,王安石確實是個大政治家,但其變法目的是“富國強兵”,沒有考慮底層民眾的疾苦,這些制度的“超前性”只是現代人的“臆想”,不管放到任何時代,不管民眾疾苦的改革一定會失敗。

    四、后記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見是“水火不相容”,倘若兩人都能兼容并蓄,王安石能不“唯我獨尊、排除異己”,司馬光能不“死抱傳統”,王安石推出變法、司馬光負責糾偏,也許可以發揮變法的優勢。

    不管怎樣變法,北宋遲早要被女真族所滅,南宋要被蒙古族所滅。軍事實力和軍事技術相差太大了。想當初,蒙古鐵馬踏遍歐亞大陸,無人能敵。崇尚文人的宋朝,是無法與游牧民族抗衡的。

    一直有個疑問,為什么商業經濟沒有在中國古代發展起來,一直到19世紀中國一直是純粹的農業國家。同樣,盡管有“四大發明”,可是科技卻一直停留在初期階段,即使是農業生產上,也沒有明顯的科技發展。從王安石變法是否可以獲得一些啟示:整個中國古代的官僚體制(稱之為“封建社會”)和其根底的儒家思想,限制了商業和科技的發展。整個社會的選才是依據對儒家經典的解讀。王安石帶有“商業管理”思路的改革,必定遭到儒家思想武裝的士大夫的反對。王安石試圖改變以解讀儒家經典來取士選才的標準,也必定遭到士大夫的反對。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國古代朝代周而復始輪回,鮮有發展。盡管王安石“只追求結果、不管過程”的改革思路有缺陷,但即使沒缺陷,他的很多改革措施也推行不下去。中國就是這樣奇怪的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家,必須等到受列強瓜分、被逼到絕境,才爆發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顛覆了整個農耕社會的根底,中國才開始走向復蘇和自強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深夜av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欧美饥渴熟妇高潮喷水|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AV|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久久婷婷大香萑太香蕉AV人|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AV老司机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系列|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韩国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深夜av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熟妇女性视频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