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訴苦,說近來總是感到腰酸,兩側脅肋部也有疼痛感;還偶爾出現頭暈、耳鳴的現象。
小編一聽,這不就是典型的肝腎陰虛的表現嗎?隨后就讓他去找膝蓋上的一個穴位,堅持按了一段時間后,朋友反饋說這些癥狀都得到了改善。
這個神奇的穴位就是曲泉穴,它能夠肝腎同補,很好地解決肝腎陰虛的情況。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穴位。

曲泉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而且它還是肝經的合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穴位。
什么叫做合穴?所入為合,就像奔騰的河流匯聚入海一樣,合穴是經氣最后匯集的地方,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
我們身上有十二正經,每條經絡上都有一個合穴,一共是12個合穴。它們都位于肘關節或膝關節附近。
曲泉穴也是如此,這個穴位位于我們的膝關節附近,肝經經氣由此深入上行進入肝臟,因此曲泉穴是用于養護肝臟的重要穴位。

曲泉穴不僅可以養肝,它還具有補腎、利膽的功效,常按此穴,可補三臟。臨床可用于緩解膝蓋疼痛,還能夠調理婦科病癥,可謂是“婦女之友”。
前面我們說到曲泉穴是肝經的合穴,是養護肝臟的重要穴位。曲泉穴有著調肝和血的功效,多按對肝臟有好處。
現代臨床中,曲泉穴常常與肝俞、太沖等穴位相配伍,用于治療肝炎。
曲泉穴還有著溝通肝腎的作用。曲泉穴五行屬水,腎水由此滲灌與滋養筋骨,可用于治療肝腎陰虛。
肝主藏血,腎藏精,而精血同源,所以肝腎陰虛常同時出現。肝腎陰虛一般會導致出現腰膝酸痛、脅痛、眩暈、耳鳴、眼花、失眠多夢等癥狀。
按這一穴,可達到肝腎同補的功效,緩解因肝腎陰虛帶來的一系列的身體不適。
成語有個詞叫做“肝膽相照”,在中醫里有著相似的理論,即肝經與膽經相表里。
肝經與膽經是一對好兄弟,兩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膽經上的一些疾病,也可以通過肝經上的穴位來進行治療。
據現代研究發現,電針曲泉穴有著利膽的作用。曲泉穴現代還常用于治療膽經上的相關病癥,膽道及膽囊疾病。
研究還表明,針刺曲泉有降血壓作用,患有高血壓的朋友們平時可以多按一按這個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降壓的效果。
肝主筋,筋是主管關節屈伸的。而膝是我們人體大關節之一,膝部周圍有不少強固的筋,因此膝被稱作“筋之府”,為筋結聚之所。
曲泉穴作為肝經的合穴,有著舒筋活絡、強筋的功效,可防治筋痹引起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以及膝關節疼痛、腫痛,下肢痿痹等與膝關節相關的病癥。
這一功效在《針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針灸聚英》這三本中醫典籍中都曾提到過。
曲泉穴的主治病癥還包括婦科病癥,如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癢、陰挺(即子宮脫垂)、產后腹痛等。
《針灸甲乙經》中對此功效就有所描述:“少腹腫,陰挺出痛,經水來下,陰中腫或癢......曲泉主之。”
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們常按曲泉穴,有助于防治婦科疾病。那么我們要怎么利用好這個穴位呢?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曲泉穴的穴位療法。

不管是什么方法,前提是先找準曲泉穴。曲泉穴位于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取穴時,一定要屈膝,采取端坐的姿勢,在膝蓋內側,能夠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股骨內側髁)。
怎么確定有沒有找對骨頭呢?這個骨頭的后方有兩條筋,能摸到筋就說明找對了。在這塊骨頭的下方,有一處明顯凹陷,這里就是曲泉穴了。
找到曲泉穴后,朋友們可以采取按摩、艾灸、刮痧等方法刺激曲泉穴。
用大拇指按揉曲泉穴處,按揉3~5分鐘即可,每天早晚各按一次。兩側穴位都要按到,可以先先左后右的順序,也可以兩側同時進行按揉。
按揉時以穴位局部有脹、酸、疼痛的感覺為佳。如果附近局部皮膚有破損,就不要按摩曲泉穴了。
會艾灸的朋友們,或是學習過“溫元通脈灸”的朋友們,不妨采取艾灸的方法刺激曲泉穴。
手持已點燃的艾條,使燃著的一端對準曲泉穴,與皮膚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離,以感到熱量徐徐透入穴位,灸透為度。每次施灸5~10分鐘。
采取坐姿,先確定曲泉穴位置,涂上適量的刮痧油,再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90°角,從上至下進行刮拭,每次刮拭25下,以出痧為宜。
刮出痧之后,等痧褪才能刮下一次,若是沒有出痧,第二天可以接著刮。刮痧的力度以及速度適中即可,注意手法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而刮傷皮膚。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了。膝蓋上的曲泉穴,肝腎同補,還可利膽,不僅能治膝蓋疼痛,還能調理婦科病癥,真是一個用處多多的寶藏穴位!
以上僅供參考,請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