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就“我國癌癥流行現狀”和“癌篩及早診、早治進展”兩大相關課題進行細致入微、通俗易懂地深度剖析。 世衛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約2000萬,死亡病例約1000萬。而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發病、死亡率也較高(發病占比23.7%;死亡占比30.7%)。 在我國吸煙率偏高,肺癌發病率死亡率超過了全球的1/3,但數據表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男女性分布上并沒有明顯差別,都處于高位(死亡率男性29.71%;女性22.9%),這可能與被動吸二手煙、空氣污染、油煙等相匹配,提示我們,要規避這些危險因素。 1.美國高發癌癥,大多是預后較好類型,比如美國男性發病率最高的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甚至接近100%,女性方面的乳腺癌,美國發病率也高出中國,恰好乳腺癌也是預后相對較好。 2.我國很多地區癌癥篩查的早診率不高,老百姓的防癌意識不足、基層專業人員對早期病變或癌前病變的診斷不足,也客觀影響這一指標。 早診早治項目的目的不僅僅是篩出早癌,而是通過公共衛生的項目,提高我國整體的癌癥防治水平,提高人民的防癌意識,及基層和專業人員的技術力量。 國內首份癌癥預后大數據排名發布所有類型的預后數據包括四列數據:總體(也就是所有的癌癥患者)、早期癌癥、中期癌癥和晚期癌癥的預后數據。排名順序按照總體的5年生存率排序(如總體5年生存率相同,按照晚期數據排序),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1 常見38種惡性腫瘤(含亞型) 早中晚期預后數據及排名 (注:預后數據統計的為5年生存率)
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匯總、分析及發布工作。(由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后,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6年登記資料。)該研究基于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從全國682個癌癥監測點中遴選487個高質量監測點,覆蓋人口達3.8億,詳盡闡述了2016年中國癌癥疾病負擔情況。與2015年相比,上報統計數據的監測點數量增加181個,高質量監測點增加119個,表明我國的腫瘤登記工作覆蓋面逐步推進,數據質量和規范程度進一步提高,為國家衛生政策制定提供更有力的科學依據。 基本情況 新發病例:406.4萬 世標發病率:186.46/10萬 男性高于女性(207.03/10萬 vs 168.14/10萬) 性別差異 年齡差異 男性高于女性:0~19歲、60歲以上 女性高于男性:15~59歲 峰值:男女癌癥新發病例峰值均在60~79歲 地域差異 總體城市高于農村(189.7/10萬 vs 176.2/10萬) 城市高于農村: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 農村高于城市: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 基本情況 總死亡人數:241.4萬 世標死亡率:105.19/10萬 男性高于女性(138.14/10萬 vs 73.95/10萬) 性別差異 所有年齡段:男性死亡人數均高于女性 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膽囊癌、甲狀腺癌 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他所有癌種 年齡差異 男性高于女性:0~14歲、60歲以上 女性高于男性:15~59歲 死亡率最高:60~79歲 地域差異 總體農村高于城市(106.1/10萬 vs 102.8/10萬) 城市高于農村: 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農村高于城市: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 發病趨勢 上升:
下降:
死亡趨勢 上升:
下降:
男性和女性部分癌癥2000—2016年間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趨勢。A:男性發病率;B:女性發病率;C:男性死亡率;D:女性死亡率。 發病情況
死亡情況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死亡數持續上升,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城鄉分析結果顯示,城市地區的發病率略高于農村,而死亡率農村略高于城市,但城鄉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的差異逐漸減小,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危險因素的城鄉差異在縮小,如吸煙、慢性感染、飲食習慣以及空氣污染等,導致發病率日趨接近。而農村醫療資源的相對匱乏,防癌意識相對薄弱,導致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仍偏高。在過去的10余年里,惡性腫瘤生存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癌譜和發達國家癌譜存在差異,我國預后較差的消化系統腫瘤如肝瘤胃癌和食管癌等高發,而歐美發達國家則是以甲狀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預后較好的腫瘤高發。但必須看到,中國預后較好的腫瘤如乳腺癌(82.0%)、甲狀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的5年生存率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差距(90.9%、98%和99.5%)到。出現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臨床就診早期病例少、早診率低以及晚期病例臨床診治不規范。因此,我國應在擴大相關腫瘤的篩查及早診早治覆蓋面、腫瘤臨床診治規范化和同質化推廣應用兩方面共同發力,降低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 總之,我國惡性腫瘤負擔日益加重,城鄉差異較大,地區分布不均衡,癌癥防控形勢嚴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癌譜并存,防治難度巨大。 △上文圖表均根據原文章數據整理,引用時請標注原文章,格式見頂部。更多信息請查看原文: https://www./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2000047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近日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 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癥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這個比之前發布的數據高上了不少,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具體數據分析: 推薦一本口碑好書:腫瘤免疫治療指南:腫瘤轉化研究與免疫治療 雙雙登頂:中國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由于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癌癥新發人數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癌癥新發人數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457萬,美國228萬,印度132萬,日本103萬,德國63萬,巴西59萬,俄羅斯59萬,法國47萬,英國46萬,意大利42萬。 2020年各國癌癥新發病例數 2020年全球癌癥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癌癥死亡人數300萬,占癌癥死亡總人數30%,主要由于中國癌癥患病人數多,癌癥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癌癥死亡人數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300萬,印度85萬,美國61萬,日本42萬,俄羅斯31萬,巴西26萬,德國25萬,印度尼西亞23萬,法國19萬,英國18萬。 2020年各國癌癥死亡病例數 肺癌霸主地位不可撼動,死亡人數亦遙遙領先 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457萬例,乳腺癌在全球發病數高居第一,但在中國則在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之后,位居第四。 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82萬,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萬,乳腺癌42萬,肝癌41萬,食管癌32萬,甲狀腺癌22萬,胰腺癌12萬,前列腺癌12萬,宮頸癌11萬,這十種癌癥占新發癌癥數的78%。 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2020年中國癌癥死亡人數300萬,肺癌死亡人數遙遙領先,高達71萬,占癌癥死亡總數的23.8%。 2020年中國癌癥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71萬,肝癌39萬,胃癌37萬,食管癌30萬,結直腸癌29萬,胰腺癌12萬,乳腺癌12萬,神經系統癌癥7萬,白血病6萬,宮頸癌6萬,這十種癌癥占癌癥死亡總數的83%。 2020年中國癌癥死亡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中國男性數據:肺癌、胃癌、肝癌大山依舊 2020年中國男性新發癌癥病例數248萬,占總數的54%,其中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發病數最多。 2020年中國男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54萬,胃癌33萬,結直腸癌32萬,肝癌30萬,食管癌22萬,前列腺癌12萬,胰腺癌7萬,膀胱癌7萬,甲狀腺癌5萬,非霍奇金淋巴瘤5萬,這十種癌癥占男性新發癌癥數84%。 2020年中國男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2020年中國男性癌癥死亡病例數182萬,占總數的61%,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死亡數最多。 2020年中國男性癌癥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47萬,肝癌29萬,胃癌26萬,食管癌21萬,結直腸癌16萬,胰腺癌7萬,前列腺癌5萬,白血病4萬,神經系統癌癥3萬,非霍奇金淋巴瘤3萬,這十種癌癥占癌癥死亡總數的88%。 2020年中國男性癌癥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中國女性:乳腺癌新發超越肺癌,登頂首位 2020年中國女性新發癌癥病例數209萬,占總數的46%,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發病人數最多。 2020年中國女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乳腺癌42萬,肺癌28萬,結直腸癌24萬,甲狀腺癌17萬,胃癌15萬,宮頸癌11萬,肝癌11萬,食管癌10萬,子宮內膜癌8萬,卵巢癌6萬,這十種癌癥占女性新發癌癥數81% 2020年中國女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2020年中國女性癌癥死亡病例數118萬,占總數的39%,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死亡數最多。 2020年中國女性癌癥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24萬,結直腸癌12萬,胃癌12萬,乳腺癌12萬,肝癌10萬,食管癌9萬,宮頸癌6萬,胰腺癌5萬,卵巢癌4萬,神經系統癌癥3萬,這十種癌癥占癌癥死亡總數的83%。 2020年中國女性癌癥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在全球范圍內,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預計2040年相比2020年,癌癥負擔將增加50%,屆時全新新發癌癥病例數將達到近3000萬。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顯著。 對于中國而言,將癌癥預防和治療干預納入衛生計劃,將有助于降低未來的癌癥負擔,同時推動抗癌創新藥物的發展,“預防+治療”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降低癌癥負擔,護衛人民健康。 推薦一本口碑好書:腫瘤免疫治療指南:腫瘤轉化研究與免疫治療 ![]() 由國際著名專家奉獻 探討免疫療法作用 闡述免疫療法發展和研究 詳述有關腫瘤轉化研究 展示各種各樣的免疫療法 ![]() ![]() 本書是由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權威專家編寫的一部先進的腫瘤免疫治療指南。書中探討了免疫療法在治療各種癌癥中所起的作用及相關概念,舉例說明各種治療方案和替代療法的選擇,以實現個性化的靶向治療。本書綜述了新興抗癌療法的相關歷史、現狀和未來,介紹了包括藥物開發、臨床試驗的相關內容,涉及免疫療法的發展,以及臨床試驗面臨的困難、臨床經驗和研究應用。 ![]() ? 全面介紹了最先進的腫瘤免疫療法,以加速臨床治療的步伐。 ? 介紹了發展個性化治療的概念、病例和方法。 ? 探索了反映免疫系統本身復雜性的治療方法。 ? 涵蓋了來自免疫治療領域的國際專家小組的貢獻。 主編和主譯簡介 主編 [美]勞倫斯·J.N.庫珀,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兒科副教授。 [美]伊麗莎白·A.邁特多夫,美國MD安德森中心乳腺外科腫瘤學教授。 [美]朱迪·莫耶斯,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兒科研究員。 [美]塔比莎·普拉巴卡蘭,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乳腺外科腫瘤學教授。 主譯 王華慶,教授,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博士研究生導師。南開大學天津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天津市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全國理事;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常委;中國老年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醫學會血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食品與藥物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 王輝,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天津人民醫院腫瘤一科兼放療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放療醫師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腫瘤專委會常委。主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擅長呼吸及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各系統腫瘤的精確放射治療,對肺癌、結直腸癌及前列腺癌有深入的研究。 王鳳瑋,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南開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導師。南開大學天津人民醫院腫瘤二科主任,中西結合腫瘤科主任,放療科首任主任,天津市中西結合腫瘤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美國Mayo Clinic癌癥中心做博士后和客座教授,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放療科做訪問學者。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腫瘤規范化治療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天津市腫瘤放射學分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醫藥專家協會中西結合委員會副主委,天津抗衰老學會中西醫結合委員會主委。學貫中西,將傳統中醫與西醫融會貫通,擅長治療疑難雜癥,特長為腫瘤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 目錄 ![]() 內容預覽 ![]() ![]() ![]() ![]() ![]() ![]() ![]() ![]() ![]() ![]()
|
|
來自: 江南一魚6jvvqc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