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相”聊養生,長假應以“補”為主 2021-09-25 18:23人民科技官方賬號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900多年前, 當蘇東坡吟出這一千古名句時, 大概未曾想到, 月亮的陰晴圓缺, 不僅可以觸動人類的感情, 還對人體的氣血運行產生微妙的影響。 豐子愷《無言獨上西樓》 且受影響的對象,并不局限于女性,所有男女老幼均在其中。 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八正神明論篇》說:“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意思是,人的血氣隨著月亮的初生而逐漸旺盛,衛氣通暢。月亮圓滿無缺時,人的血氣充實,肌肉有力。而當月亮隱沒不見時,人的肌肉無力,經絡空虛,保護人體的衛氣也消失了,此時人體“徒有其形”。 鑒于天氣寒暖及月相變化 對人體血氣運行的影響, 《黃帝內經》提出: 要順應天時調整血氣。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天氣及月相變化及時采取方法調整體內的血氣,該瀉則瀉,該補則補。 《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又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緻,毛發堅,腠理郄,煙姤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這段話,詳細論述月亮盈虧對人體的影響。月亮圓而不虧時,“西海”潮水高漲,人體血氣足,肌肉充實,皮膚緊致,毛發牢固,腠理閉合。這時,即使遭遇“賊風邪氣”,其侵入也是淺而不深。 南宋馬遠《松月圖》 而當月亮虧缺時,“東海”潮水高漲,人體血氣虛,衛氣散,徒有其形。肌肉消減,皮膚松弛,腠理張開,毛發凋殘。這時,一旦遭遇“賊風邪氣”,就會被它深入體內,疾病的發作也急劇猛烈。 這就是人體與月亮“相應”的大概狀況。 因此,每個月的養生保健, 首先要留意月相的變化。 月相的變化,古人稱之為晦、朔、上弦、望、下弦等,月亮盈虧變化的周期,叫“朔望月”,與農歷的月份基本對應。 所謂晦,就是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此時幾乎看不見月亮。 朔,就是農歷每月的初一,為“月始生”之時。 上弦,農歷每月初八前后,月亮為半圓形,弦在左,弓背在右。隨著月球運動,月亮被照亮的范圍越來越大,這時上弦月變成了盈凸月。 望,農歷每月十五前后,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就是望。 下弦,農歷每月二十三左右,月亮弦在右,弓背在左。隨后逐漸變為“殘月”。 月亮圓而不缺只有望日,其他日子月亮都有虧缺。尤其是上弦前下弦后,或新月如眉,或殘月如鉤。《黃帝內經》所說的“月郭空”,指的就是這段時間。 陳少梅《楊柳岸曉風殘月》 去年的國慶節,恰逢八月十五中秋節, 正是月圓之時。 今年的國慶節,已是農歷八月廿五。 七天長假期間的月相, 是從下弦到晦、朔。 這段時間,也是“月郭空”之時。 《黃帝內經》所述的虛癥, 常在這段時間發生或加重。 所以在國慶長假期間, 無論居家或出外旅游, 都要特別注意養生保健。 具體方法如下: 1、因下弦月后人體血氣逐漸虛弱,精神、體力衰減,機體抵抗力也較弱,此時養生應以補為主,避免做一些損傷氣血的事。 尤其是貧血、低血壓及氣血不足、脾腎虛弱等患者,此時段可進行食補或藥補。 2、無論居家還是旅行,都要注意飲食和休息睡眠,勿食寒涼食物。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不要太奔波。 3、今年國慶長假間在秋分期間,這時我國北方地區大多已入秋。秋風蕭瑟,風高物燥,人體易被“賊風邪氣”入侵。在北方地區旅游者要注意保暖,不要隨意減衣,以防“賊風”。 4、下弦月及晦、朔之時,易發舊病,低血壓、代謝功能減弱、呼吸功能弱等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要避免受寒,增強體質,多吃溫性食物。也可適當進補,目的是防御陰邪入侵。 黃君璧《楊柳岸曉風殘月》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鐘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鐘葵(翻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戴雨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