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金華 一,打開南京北大門一三浦戰(zhàn)役 1949年3月底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制定《京瀘杭戰(zhàn)役實施綱要》提出以部分兵力鉗制白崇禧集團,以主要兵力首殲湯恩伯集團,占領蘇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奪取京(南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決于4月15日18時,以全線渡江作戰(zhàn)。 同時,總前委對于渡江戰(zhàn)役發(fā)起后國民黨軍隊,可能采取的一系抵抗行動做了充分估計。《綱要》規(guī)定(簡述):……可能產(chǎn)生的敵軍變化:(一)收縮兵力于京、滬、杭三角地區(qū)和南京、蕪湖地區(qū),并圖于我突進至京滬線上之東線兵團實行決戰(zhàn)。而以蕪湖以西各部是至浙贛線上,以保障其退路;(二)向后撤收,在無錫、南京、蕪湖及其以南部署防線,利用浙贛線轉運兵力,確保南京、蕪湖兩要點,并求得切斷我東西兩線之聯(lián)系,或退至浙贛線上與我決戰(zhàn),或沿浙贛線作戰(zhàn)略撤退,(三)主動放棄武進、鎮(zhèn)江、南京、蕪湖地段,沿江各敵全線退集浙贛線上和無錫、上海、杭州沿海地區(qū),以便利用鐵道、??谧黝B強之抵抗,或作有秩序之撤退;(四)在情況不利于撤退的時候,分別固守京、滬、杭諸點,以圖頑抗。 如敵實行第一方案,第三野戰(zhàn)軍則全力于寧滬線上同敵進行決戰(zhàn),第二野戰(zhàn)軍則以一個兵團進至衢州附近,截斷浙贛線,其主力沿江東下,攻取蕪湖、南京;如敵實行第二方案,則改由第二野戰(zhàn)軍主力出浙贛線,余同第一方案;如敵實行第三方案,第二野戰(zhàn)軍以一部接替南京警備,主力解決浙贛線上之敵,第三野戰(zhàn)軍則全力負責解決無錫、蘇州、上海、杭州地區(qū)之敵;如敵實行第四方案,則以第二野戰(zhàn)軍攻取南京,第三野戰(zhàn)軍攻取杭州、上海。如敵完全混亂,則以實際情況臨機處置??偳拔褂萌A東局電臺,與兩個野戰(zhàn)軍及三野四個兵團聯(lián)系。三野各兵團,凡有關作戰(zhàn)事宜的電報,除發(fā)給粟、張外,應同時上發(fā)給總前委。叢觀前四種情況,總前委都是確定由第二野戰(zhàn)軍來攻占南京。 這時,蔣介石業(yè)已下野,躲在幕后指揮,而讓李宗仁“代總統(tǒng)”,派員進行和平談判,借以茍延殘喘,同時糾集殘兵敗將,在江西湖口至上海八百公里地段上部署長江防線,妄圖阻擋我軍渡江。共部署江防部隊有75個師,45萬兵力,另有海軍的江防艦隊和第二艦隊等,及300架飛機集結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我軍決定以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組成東、西、中三個突擊集團,采取寬正面、有重點地,多路突破手段,實施強渡長江作戰(zhàn)計劃。其中東集團以三野八、十兵團及蘇北軍區(qū)部分部隊組成,共35萬人,由粟裕、張震指揮;中集團以三野七、九兵團組成,共30萬人,由譚震林指揮;西集團以二野三、四、五兵團及地方部隊組成,共35萬人,由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指揮;此外四野先遣兵團及中原軍區(qū)20萬人亦歸西集團指揮。號稱: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9年2月28日,我三十五軍接到南下的命令,連續(xù)幾天的行軍到了徐州,轉坐著火車南下經(jīng)蚌埠,至固鎮(zhèn)。許多的重裝備都上了平板,輕裝些的都跟著車隊走了。很多的戰(zhàn)士都是第一次坐火車,除了悶罐車就是沒有頂?shù)呢涇嚭凶印?o:p> 包括軍醫(yī)療二隊劉鳳陽女兵們,大家高興得不知姓什么了,上車一看,既沒有窗戶子,更沒有座位,有的說這是悶罐車,三月的夜晚,想想沒有頂?shù)呢涇噳騿?。知足了,大家把自己的背包打開鋪在車上,有的說著故事,有的搖晃著睡著了。 在黎明燦爛廣闊的背景里,百萬雄師下江南!大路、小路、田埂上,全部沐浴在一派紅火里,只要能走人的地方,全都是黃壓壓的軍隊。大路走車、走炮:美式卡車拉的155榴彈炮、騾馬拉的日式150榴彈炮,各式各樣的山炮、野炮、加農(nóng)炮,排著長隊。小路走兵:步兵、騎兵,一隊隊,一列列,寬的地方四路縱隊,窄的地方兩路或者一路縱隊。肩上架著美式武器,M式重機槍、勃朗寧輕機槍、美式加蘭德步槍、湯姆沖鋒槍;日式92式重機槍、11式歪把子機槍、96式輕機槍、三八式步槍,另有馬克辛重機槍、?克式輕機槍、中正步槍等。不光是隊伍,從山東來的民工、推著轱轆馬背著槍,同樣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一隊隊走在部隊的兩邊,不時地互相還打著招呼。這股大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金戈鐵馬,旌旗獵獵,像一股漫天漫地的洪流,一個勁地向前、向前壓。 當大部隊行至蚌埠,因為淮河大橋在淮海戰(zhàn)役中被炸毀,只好下車行軍跑路。部隊剛下車,就遇到兩架敵機飛旋轟炸,我們輕重機槍一起對空射擊,使敵機不敢低飛。聽說要南下,很多戰(zhàn)士把棉衣里棉花掏出來,成了棉夾衣跑 路還可以。遇上了下大雨,部隊沒有雨具,很快就成了落湯雞?;春幽嗤恋匕巡簧偻拘佣颊车袅耍蠹抑缓贸嗄_行軍。直到第二天老百姓沿著公路撿鞋子,一筐筐挑到水里洗干凈,交給子弟兵。碰到太陽出來,泥土飛揚,公路上成為一條泥龍,臉上都沾滿塵土。戰(zhàn)士們開玩笑地說“我們個個都是泥菩薩了”。這段經(jīng)歷成了三零七團偵通連排長李玉山等難忘的記憶。 在接到部隊調防命令前后,又接到三野召開的作戰(zhàn)會議通知,要求軍、師派主管作戰(zhàn)的領導參加。當時三位軍事主管均不在位,軍長吳化文治病去了濟南。副軍長胡大榮在外地,脫不開身,未能到職。副軍長楊友柏因參加上級舉辦的集訓班,一時也回不來。第一零五師長何志斌調軍政大學學習。何克希和張雄同志商量:現(xiàn)在咱們班子人手少,你對下面的情況了解多,各級干部都比較熟悉。政工、訓練、作戰(zhàn)、后勤不可能分得那么細,下面不管涉及哪方面的事情,能答復的答復,能處理的及時處理,重大問題咱們互相通氣,共同商量。 張雄副政委率宋獻章及三個師負責指揮作戰(zhàn)的同志,去泰州參加三野總部作戰(zhàn)會議,何克希政委帶領大隊人馬行動,先后抵達預定位置。我三十五軍經(jīng)蚌埠連著行軍十幾天,三月中旬到達滁縣、烏衣、東葛一帶。軍部在滁縣烏衣駐扎,第一零三師在江浦縣附近湯泉地區(qū)駐扎,第一零四師在烏衣以東東葛、永寧地區(qū),第一零五師駐扎在烏衣西,全椒、界首以東地區(qū)。形成對敵軍的嚴重威脅,直逼南京的北大門號稱“三浦”的江浦、浦鎮(zhèn)、浦口,也是國民黨政府在此設立唯一重兵把守的據(jù)點。他們精心構筑了工事,先由國民黨96軍,后由第二十八軍防守,號稱能守半年。 我軍在這一帶剛一展開,就聞到了火藥味兒。按照中央軍委的最早考慮,像南京這種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國民黨政府首都,必然要重點設防,所以這一段時間并不急于渡江。第三十五軍的主要任務是鉗制國民黨當面守敵。 1949年4月初,張雄副政委帶領參加作戰(zhàn)會議的宋獻章等師領導趕回駐地。向何克希政委匯報了粟裕、唐亮等首長講話精神:貫徹黨中央、毛主席關于將革命進行到底,實現(xiàn)全國解放的偉大戰(zhàn)略決策堅定不移;敵人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還要作垂死掙扎,我們要丟掉幻想;渡江戰(zhàn)役開始后,迅速解決江北殘敵,向江南進發(fā)并包抄南京。宋獻章同志傳達了第三野戰(zhàn)軍前委泰州會議上的決定“第三十五軍(歸第七兵團建制)在第八兵團的統(tǒng)一指揮下,配置在津浦鐵路兩側烏布、東葛、永寧、全椒、界首、滁縣地區(qū),任務是采取積極動作,封鎖江面,鉗制南京敵人不使逃跑,以配合我各路大軍包抄和消滅敵人”。為了把國民黨二十八軍牽制在長江北岸,總前委指示第三十五軍,不要立即攻占三浦和炮擊南京。牽制敵二十八軍。 聽完匯報后,何克希政委陪同八兵團參謀長何以祥同志抱病前來,進行陣地勘察,聽取并同意了我軍的作戰(zhàn)的初步方案。粟裕還電令三十五軍:保持與兩浦之敵接觸,在我軍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時,同時攻占江浦,爾后各個逐次殲滅浦口外圍之敵,從正面鉗制南京守敵。該軍何時南渡,爾后視機決定令行。 我三十五軍軍部何克希和張雄同志立即召集各師指揮人員開會,充分做好兩手準備,研究具體的作戰(zhàn)部署。政委何克希同志在會上號召說:我們要按照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堅決執(zhí)行前委和三野的命令。迅速集中優(yōu)勢兵力消滅敵人,因此首先從右翼拿下江浦,從正面奪取浦鎮(zhèn),再占領浦口中。先機待命隨時做好,強渡長江直搗南京的準備。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參謀長張湘榮宣布:以一零三師三個團和一零五師一個團從右翼攻擊江浦縣城;以一零五師為預備隊;伏擊打援,直插江浦、浦鎮(zhèn)間的公路,占領公路北側的村莊和有利地形,切斷兩地敵人間聯(lián)系,并且掃除據(jù)守在這一帶山頭上的敵人;再以一零四師從左翼進攻浦鎮(zhèn)東北一線高地,奪取浦鎮(zhèn)敵人的前沿陣地。將使江浦、浦鎮(zhèn)、浦口的敵人均處于被我分割包圍,孤立無援的境地。會后,各師指戰(zhàn)員迅速進入工事。 三浦這一帶是水網(wǎng)地帶,大河小河四通八達,橋卻很少會妨礙行船。要是走陸路,有時到對面村子,竟然要繞幾十里,又都是小路窄又滑。偏偏這里雨水多,隔一兩天就來一場,路更難走了。不會使船游水,還真不中,更別說對付長江了。 古話說:“北人騎馬,南人駕舟”,大多是山東人的三野將士大部分不會駕舟。有個說法“江沒底,海沒邊”,好多士兵害怕了,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軍部要求:抓緊時間,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開始了緊張的練兵,主要任務是學會使船游水和水上射擊。 后勤部和衛(wèi)生部也做了準備:第一、三醫(yī)療隊與手術隊,按衛(wèi)生部確定的方位,所承擔的手術與收治任務,大部集中在東葛、烏衣、界首一帶的郊外荒野;第二醫(yī)療隊在擔子街鐵道旁的山坡下扎起了八個綠色的野戰(zhàn)帳篷,每個醫(yī)療辦公室以二個帳篷和附近民房為基點,負責收治前方轉下來的傷員150名左右,另留2個大帳篷作野戰(zhàn)手術與搶救用,24小時預計200至300名。楊在春隊長要求以三個室長負責收治單位的手術組、搶救組、重傷收治組和轉院組,做好戰(zhàn)前的準備工作。 在練兵的同時,軍部召開了偵察會議。軍參謀長張湘榮要求:軍、師、團的偵察工作要統(tǒng)一領導,分級進行,得到情報除自己掌握,需立即匯報給上級,統(tǒng)一分析使用。至于偵察方式,除了靠自己的力量,還要和當?shù)氐叵陆M織和老百姓聯(lián)系,利用他們收集情報。任務布置下去后,各部隊數(shù)百個偵探兵,身著便衣,全部潛入了兩軍的前沿地帶。 第一零三師參謀長林毅和偵察科長沈鴻毅,對三浦一帶偵察活動全面展開,師偵察連分了六個小組,三個小組深入敵占區(qū)偵察,三個小組在附近和當?shù)氐叵曼h組織以及老百姓聯(lián)系。三個深入敵占區(qū)的小組分別是董玉麟、孫晉海和徐傳翎;何鵬、彭二和一排三班尹洪亮;魏繼善、鄒建堯和楊守萊。 第一零四師參謀長張紹安率偵察連指導員楊紹津等既往江邊,偵探敵情及尋找渡船等。軍師團各級開展積極地對敵偵察活動,主要目標:七壩以西的江防情況;江浦城及其周圍的敵布防情況;浦鎮(zhèn)至浦口的敵布防情況;江浦到浦鎮(zhèn)至浦口,江浦至新河口,新河口至浦口兩條水陸交通的堤防情況。 (未完待續(xù)) 作者軍裝照 |
|
來自: 哈哈獅的信箱 > 《解放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