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于陰陽,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同得長久。 太一含真氣,龍自火中生。虎自水中起,陰陽知顛倒。本自于元始,五行不順行。還同于天地。 《金丹四百字序》曰:“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行住坐臥,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 《五篇靈紋》曰“夫性命者,神氣之根源也。氣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 性者,無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虛無。命無性不靈,性無命不立。無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炁也。有者后天之命,氣者真一之精也。” 經云:“如欲得丹,必須棄世大靜,小靜三日,中靜五日,大靜七日。靜中自然生動,所謂“人死自活”,此時全仗道友護持之力。“混沌鴻蒙,牝牡相從”,鴻蒙者一氣未分時也,相從者陰陽混于中而不相離也。當其未離也,神凝氣聚,混融為一,內不覺一身,外不覺宇宙,與道為一,萬慮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強名曰“太乙含真氣”,又名曰“先天一氣”,為金丹之母。” 詩曰:“卻去伏氣與休糧,別有門庭道路長。君不見破迷歌里說,太乙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辭多狂劣,只教時人難鑒別。惟君心與我心同,方敢傾懷向君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