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理便有氣”,是一句流傳千年的名言。此話何意?“氣”指什么?讀完本文,也許有助于理解名言之意和“氣”的含義。 ![]() “氣”這個概念在中華文化中應用廣泛,含義極為豐富。人們常說,“人活著就是一口氣”,足見“氣”的重要。在這句話里,“氣”就有兩層含義:其一指呼吸的氣息,沒有了一口氣,自然不可能活著;其二指信義、氣節、品行等的綜合,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所謂“爭一口氣”,就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 “氣”在日常生活、文學、醫學、哲學中有多重含義,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 一、“氣”在日常生活和文學用語中的主要含義 1. 空氣,如氣流、氣溫、氣壓、氣旋等。 2. 氣味,如香氣、臭氣、酒氣、霉氣、泥土氣等。 3. (呼吸)氣息,如氣短、氣急、氣息奄奄、氣息暢通等,引申為詩文風格, 如鄉土氣息、都市氣息、時代氣息等。 4. 聲勢、魄力,如氣勢磅礴、氣勢雄偉、氣吞山河、氣壯如牛、財大氣粗等。 ![]() 5. 志氣、節操,如民族氣節、革命氣節、高潔氣節、堅貞氣節等。 6. 作風習氣,如官氣、傲氣、嬌氣、匪氣、奴氣、戾氣、市儈氣、書卷氣、土豪氣等。 7. 精神面貌,如朝氣蓬勃、暮氣沉沉、士氣高昂、氣宇非凡等。 8. 文學意象,如氣韻無窮,氣象萬千等。 ![]() 二、“氣”在中醫術語中的主要含義: 在中醫文化中,“氣”既指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也指推動人體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能量,“氣”是物質和能量的結合。 以生成來源區分,“氣”可分為: 1. 先天之氣,與生俱來,由遺傳獲得。 2. 水谷之氣,經脾胃運化吸收的精微物質。 3. 清氣,通過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氣。 ![]() 以功能區分,“氣”可分為: 1. 元氣,也稱“原氣”,由先天之氣所化生,藏之于腎,依賴后天水谷之氣和自然清氣不斷滋養,才能發揮其作用。元氣維護和推動人體各器官的運行,扶正固本,防御病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質的入侵。 2. 宗氣,也稱胸氣,形成于肺而積于胸,一面推動呼吸,一面貫注心脈,推動血行。 3. 營氣,屬陰,運行于脈道,化生血液,營養全身。 4. 衛氣,屬陽,運行于脈外,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御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是人體的“守護神”。 5. 臟腑之氣,維護和推動各臟腑發揮各自功能,進行生理活動,如肺氣主司呼吸宣發,肝氣主司疏泄暢通,腎氣主司代謝化生,脾氣主司運化吸收,心氣主司血液流通等。 ![]() 三、“氣”在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含義 中國古典哲學中有很多關于“氣”的論述,歸納起來,“氣”有如下三種主要含義: 1. “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王充(《論衡》)說,“元氣未分,渾沌為一……萬物之生,皆稟元氣。《白虎通義·天地》也指出,“天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2. “氣”是宇宙萬物生成的中間環節,其自身由道或太極產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 3. “氣”是人體生命的體現。如《管子·樞言》說:“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 ![]() 現在我們再回到本文的開頭。“有理便有氣”,并非理直便氣壯、理屈則詞窮的意思。這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朱熹闡釋“理”與“氣”的關系的哲學名言,引自《朱子語類》中的一段話“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由此看來,朱熹論述中的“氣”的含義,屬于上述古典哲學中的第2種,“氣”是萬物生成的中間環節,其自身由“理”產生。朱熹所說的“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類似老子所說的“道”,也有點像黑格爾哲學中的“絕對精神”(The Absolute Spirit)。 ![]() |
|
來自: 昵稱47938125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