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上半年,為加強邊境軍事斗爭保障力量,駐烏工作站奉命整建制移防南疆和田,在戈壁深處、沙漠邊緣安營扎寨,并于當年在工作站基礎上擴編成立第八團,新八團成立后,三師抽調所屬部隊部分官兵以及軍校畢業生陸續充實到第八團,逐步完成滿員編制。八團成立以來,先后共經歷五屆團領導班子,第一屆領導班子:團長張如吉,副團長杜文熙;第二屆領導班子:團長李金貴,副團長郁文富、劉雙振,副政委李慶云、劉桂林;第三屆領導班子:團長劉雙振,副團長索勝才,副政委劉永清、吳振寧,支隊參謀長劉俊敏(曾一度將團改為支隊,領導班子增設參謀長一職);第四屆領導班子:團長趙耀宗,政委肖順,副團長靳殿恒(不久接任趙耀宗)、時幼卿,副政委甄玉波;第五屆領導班子:團長靳殿恒,政委宋金田,副團長時幼卿、羅志權。在歷屆班子領導下,全團官兵繼承和發揚了原七團和新八團在惡劣自然環境下的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精神,堅持邊戰備、邊建設指導思想,履行使命、忠于職守、開疆拓土、勤儉建團,不斷完善營區基礎設施建設,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先后完成了烏魯木齊、和田、喀什、于田等多處戰備值勤點的建設工作,將曾經蠻荒之地的破舊營區,建設改造成綠樹成萌、水果蔬菜滿園、豬馬雞成群、設施配套,工作和生活較為完善的綠色軍營,較好地保障了戰備值勤任務。 三、精簡整編 八團撤銷 1985年,中央軍委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需要,全軍進行精簡整編,1986年5月,八團裁撤、番號取消,時任八團領導的靳殿恒團長、宋金田政委、羅志權副團長、時幼卿副團長分別調入其它單位和轉業,所屬官兵大部調往三師所屬其它單位。八團撤銷后,在原址保留一個獨立科,遂轉隸陜西第六團建制,原八團所屬營區一并劃歸六團管轄。至此,八團走完二十三年戍邊歷程,在三師建制中畫上句號。 四、基因未改 血脈相承 三師駐新疆單位雖經編制體制多次調整,但隸屬關系、工作任務和所轄營區始終未發生改變,與原八團仍存在歷史淵源。1986年6月八團撤銷后,轉隸六團的烏魯木齊獨立科絕大部分科領導先后由原八團的王炳錄、王為榮、郭克智、梁根全、白洪遠擔任;1998年2月,根據形勢任務需要,三師在六團駐烏魯木齊獨立科基礎上擴編成立第十三團,所轄新疆營區同時劃歸十三團。新組建的十三團首任領導班子團長陳錫鋼,政委楊玉軍,副團長白洪遠也來自曾經的老八團。番號雖然不同,但幾經改編的駐疆部隊歷任領導大多來自老八團,他們帶領全體官兵繼承和發揚老八團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勤勉盡責、同甘共苦、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的作風,將老八團精神和文化融入到單位全面建設實踐之中。
光陰荏苒、物是人非,在歷史長河中,老八團過往經歷與沉淀的精神文化已深深地刻在老八團戰友的腦海中,時至今日,老八團戰友仍以曾是老八團的一員而倍感榮光和自豪,常以樸實、詼諧的語言“八天汽車戈壁行、喝過澇壩水、掄過坎土曼、水溝里面摸過魚、打過鳥、殺過驢、喂過豬、修過路、打過煤磚、會維語”作為老八團經典而充滿活力的身份標簽。老八團的歷史即是文化也是傳承,這種文化體現在領導干部躬身實踐、率先垂范以其自身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全團官兵艱苦創業的優秀品質;體現在治軍嚴格,聽令景從、軍營有序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志;體現在相濡以沫、守望相助、患難與共、親密無間、惺惺相惜的戰友情緣;體現在不畏艱苦、顧全大局、安心本職、無愧于心的奮發進取精神。 在此,曾為老八團的人,十分敬慕和感謝老八團的開創者之一和奠基者劉雙振老團長,他在新疆工作近二十三年,親歷了組建八團、建設八團的整個過程;他是擔任老八團主官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在以他為核心的團領導班子的影響和帶領下,培育了老八團作風,創建了老八團文化,戰友們尊崇他是老八團的靈魂人物。老八團文化底蘊如同陳年老酒,時間越長、愈是醇厚、愈是珍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情愫。為紀念老八團曾經的崢嶸歲月,老八團聯誼會編委先后出版《難忘歲月》《歲月交響》和《流金歲月》三本專輯,在戰友之家??芯庉嫵隹o念文章456篇,充分反映了老八團在戰友們的心目中是永不磨滅的番號。 戈壁沙漠戰友情,艱苦創業寫忠誠以此作為本文結語。最后,我們謹以崇敬的心情深深懷念和沉痛哀悼長眠于和田的魏富倉、劉萬民、阿曼、門淑英同志以及曾為老八團做出重要貢獻逝去的領導和戰友。 2023年7月19日 編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