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補氣,很多人都會認為人參是首選。但其實,還有一味藥,功效并不比人參差,而且只要幾十塊錢一斤,不少中醫的抗癌方里,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黃芪!今天就給大家具體講一下, 黃芪是如何在抗癌方中發揮作用的。 首先補氣。癌癥患者常見疲憊乏力、胃納不佳、少氣懶言等虛證,而其中氣虛之象尤為明顯。黃芪補氣而入肺脾兩經,長于補肺脾之氣,故多用于肺氣不足,脾氣虛弱的中晚期肺癌、縱膈腫瘤以及胃癌等,并且常與黨參、白術、茯苓、蜀羊泉等配合應用。 其次是升陽益氣。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等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往往有大便溏薄,惡心嘔吐,胃納不佳等脾陽不振,清氣不升之象。而黃芪性溫主升,正可升陽益氣。臨床應用時可升麻、柴胡等藥配伍調理,常常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黃芪還能補氣以生血,用于治療血虛及氣血兩虛證,常與當歸等補血藥物一起使用。此外,黃芪還有益氣行血的功效,常用于屬氣虛血滯者。 一般說來,早中期腫瘤病人,機體抵抗力尚可,氣虛之象并不嚴重,主要用黃芪扶正以祛邪,劑量不宜過大,以防留邪或礙胃之弊;中晚期病人,體質大多比較虛弱,虛象明顯,則劑量可適當大些。 若病情比較復雜,用藥時既要照顧全面,又要力求平穩。所以用的藥味常常比較多,此時黃芪的劑量就不能過大;相反,若病情比較單純,用藥較少,則黃芪用量可大,以做到藥專力宏。 總之,掌握黃芪劑量的關鍵,還是依據邪正的盛衰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