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4075期。從紅軍早期,我軍就建立了政委制度:團以上部隊除了軍事主官外,均設置政治委員;營連級別有指導員,負責政治工作。政委與軍事主官是平級干部,不僅僅是在部隊里貫徹黨的原則和政策,還是作戰行動中下最后決心的人,職權非常突出。不難看出,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協商互助外,政委對軍事主官還具有明顯的牽制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專權、確保部隊決策的正確性。 正因如此,很少出現“軍政一肩挑”的情況。《亮劍》里面的李云龍團長,可以算是個軍事奇才,但若沒有政委趙剛壓陣,部隊很容易出現問題。影視作品里是這樣,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尤其高級別作戰單位,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基本都得由不同的首長擔任。聞名遐邇的“朱毛紅軍”、“劉鄧大軍”、“林羅組合”,都有著經典的軍政搭配:似乎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身邊也得配一個政工干部。 凡事總有特例。在軍史上比較特殊的人物,是位居開國元帥第二位的彭老總。解放戰爭時期,彭總擔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即便在49年規模擴大、建立第一野戰軍之后,司令員和政委仍然由彭德懷一個人擔任。更有說服力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這場立國之戰彭總臨危受命,他不僅僅是志愿軍首任司令員,同時還兼任志愿軍政委。 也許在一些讀者的刻板印象中,彭德懷是以作戰大開大合、性情勇武剛毅著稱的軍事統帥,管政治工作似乎不是強項。這恰恰體現出了毛主席對彭總無比的信任,毫無疑問“軍政一肩挑”屬于特例,只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思想都得到充分考驗的高級將領,才能同時兼任兩項職務。解放戰爭時的西北戰場,從兵員到環境都異常困難,主席需要彭德懷總攬大局;而抗美援朝時我軍面對從未遭遇過的強大對手,統帥的臨機決斷尤其重要,偉人完全信任彭德懷。 還有人認為彭總脾氣暴躁,和政治委員處不好關系,所以主席才干脆給他放權,讓彭德懷軍政一把抓。這種想法很偏頗,彭總雖性格剛烈,但不代表不講道理沒有組織紀律性。其實在彭總軍事生涯早期,有過多個政委搭檔,而且都是軍內的“大人物”,他們之間的工作對接很順暢,沒有出現對立情緒。 比如滕代遠、楊尚昆、李富春,紅軍時期先后跟彭德懷一起工作過,當過紅三軍團政委,彭總對他們的評價很高,李富春甚至給彭總做過“媒人”,私交也不錯。紅軍陜甘支隊成立后,彭德懷任司令員,當時的政委是誰呢?就是毛主席本人。所以跟彭總做軍政搭檔,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難,完全可以配合起來。 當然,彭總在軍事生涯后期很少有政工搭檔,和他本人軍內陸位的提高也有一定關聯。彭德懷長時間擔任人民軍隊的副總司令,一旦需要到前線親自指揮作戰,組織上要匹配與之同級別的政委,人選方面有些難度。因此常見的處理方式是,彭總掛職政委,具體的政工組織工作由副政委或政治部主任來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