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包斐豐 周四門診,來復診的趙大姐臉上流露出驚喜的神情,激動地晃動著兩張小便報告單。她用鉛筆劃出的部分,提示尿隱血已經轉陰。 ![]() 趙大姐,69歲,是一個慢性泌尿系統感染患者。自去年12月份感染新冠后,她的免疫力下降,尿路感染發作更頻繁了,小便顏色偏黃,白天小便艱澀疼痛,夜尿增多,一個晚上起夜4-5次,嚴重影響她的睡眠,她還有腰酸、小腹部脹滿、口渴等癥狀。到某綜合三甲醫院,醫生配了消炎藥,趙大姐也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平時用藥極為謹慎,她看了消炎藥的說明書,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服用,故轉輾去省中醫院服用中藥數十劑,然療效不明顯。自發病以來三個多月,她的食欲下降,體重也減輕了3kg,她在鄰居的推薦下來我門診。我給她的處方是小柴胡湯合豬苓湯。服藥10天后,復查尿常規,初診時的尿隱血3+轉為陰性,鏡下紅細胞也在正常范圍,僅剩白細胞酯酶略高;服藥20天后再次復查尿常規指標一切正常。 豬苓湯是東漢醫圣張仲景方,收錄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豬苓湯是古代經典的治淋病方。中醫傳統認為豬苓湯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根據仲景的條文以及以藥測證等方式,發現此方同時具有止痛、止血、除煩、安眠的功效。在恩師黃煌先生著作《經方方證》中明示:“豬苓湯證以尿頻、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癥狀為臨床特征,多見于泌尿系統疾病。” 豬苓湯能治療小便不利。《傷寒論》條文:“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清代經方家莫枚士曾云:“豬苓湯是治小便不利之專方”。古人所謂的小便不利,是一種概括性詞語,可以理解為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感覺異常,也可以理解為排尿不暢、尿等待、尿失禁等排尿過程反常,從豬苓湯方含止血劑阿膠,因此可推測小便不利還應包括小便顏色深,或尿血等癥狀。借助現代醫學的檢查,小便常規中出現的白細胞、紅細胞異常,也可視為豬苓湯證小便不利的延伸。 豬苓湯多用于尿路刺激癥狀,即急性泌尿系統疾病,對急性發作、癥狀突出時尤為適用。在黃煌經方醫學體系中,這種重在辨病,以疾病特異性癥狀為方證抓手的方法,稱為“方病相應”。在疾病發作急,癥狀相對單一、程度重時,大多采用這種方法,這個時候,患病個體的體質特征,可以忽略,或僅做參考。 為何合用小柴胡湯?本案患者尿路感染抗菌素治療乏效,反復發作多年,就是“往來”“休作有時”的小柴胡湯證,且體重減輕、食欲下降,也就是仲景對小柴胡湯機理概括:“血弱氣盡”的狀態,這也是傳統中醫的正氣衰弱,無法祛邪外出,即俗話說的免疫力下降,導致病菌在體內反復感染,從而疾病呈現慢性化、遷延化。故而合用經方經典的補益和解劑小柴胡湯,一方調體,一方治病,病體同調。 小柴胡湯合豬苓湯,是恩師臨床常用的經典合方,被恩師稱為“柴豬湯”。 柴豬湯,治療虛弱體質尿血的一張好方! |
|
來自: 有緣者可網診 > 《尿路感染、便血、膀胱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