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大明,一個60多歲的退休工人,住在湖南的一處老城區。 那一天,我在炎熱的午后,獨自在老家的破敗屋檐下整理雜物。 這棟老屋承載著我和我父母,以及那一代人的記憶。 在這里,每一個角落、每一處塵土,似乎都隱藏著過去的故事。 我坐在長滿藤蔓的木質椅子上,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慢慢地翻看著放在面前的一堆舊物。 破舊的相冊、沾滿泥土的球鞋、已經不能用的舊手表……這些都是我和我父母生活的痕跡。 就在我即將結束這場舊物清理工作時,我注意到了一個木制抽屜的邊角處似乎有些不同。 我用力推開抽屜,里面出現了一個精致的小盒子。 我拿起這個盒子,輕輕打開,里面放著一本舊舊的銀行存折。 看到日期,我驚訝地發現這是30年前的存折。 我頓時想起了爸爸那時候的樣子,他身穿深色的長袖襯衫,頭戴一頂沾滿泥土的帽子,笑著對我說:“小豪,你看,這是我們的積蓄,等你長大了,就都是你的。” 我把那些記憶放在一邊,繼續看著存折。 上面寫著五萬的數字,看到這個數字,我心中一陣激動。 這可是我父母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他們本想用這筆錢為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第二天當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拿著那本舊舊的存折走進銀行時,卻發生了讓我難以接受的事情。 銀行的工作人員小楊接過存折,看了一會兒,然后抬起頭看著我,“張大爺,這個存折已經過期很久了,您應該早點來取款。” 我不解地看著他,“過期了怎么辦?我不是可以取出來嗎?” 小楊看著我,慢慢地說,“張大爺,我們銀行有規定,過期十年以上的存款,只能取出存款當時的基本利息。根據這個存折的記錄,你只能取出22元。” 我一時間呆住了,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耳邊的噪聲也變得遙遠。 我用顫抖的手握住那本舊舊的存折,我不敢相信這個現實。 “你們銀行不是說存款一直有效嗎?”我聲音帶著顫抖,“我怎么會只能取出22元呢?這是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我要找法律援助。” 小楊神情無奈,只能說:“張大爺,我們也是按照規定辦事,如果你不滿可以選擇起訴。” 在我離開銀行的那天,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 我感到對抗一個龐大的銀行機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一切。 我在老城區的一個茶館里碰到了我的老友李文生,他現在是一名律師。 我向他講述了我的遭遇,他聽后表情嚴肅,向我保證會幫我爭取權益。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開始調查存款條款的規定。 終于,我們在一個老舊的報紙廣告中找到了關鍵線索。 在廣告上寫著“我們的存款永久有效,安全可靠”。 這是銀行對我作出的明確承諾,而且在存折上也沒有任何過期條款的注明。 我們把這份廣告復印并保存起來,準備作為法庭的證據。 我們把這份證據提交給了法院,案件在法庭上開庭。 在開庭的過程中,銀行方面拿出了一份證據,是他們內部的規定,明確寫著超過十年不取款的,只能取出原金額。 這份證據讓我感到心寒,看似我又要失敗了。 但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李文生拿出了我們找到的廣告,指出銀行在對外宣傳和對內規定中存在明顯矛盾。 法官對此表示了重視,并要求銀行提供詳細解釋。面對法官的質問,銀行的代表只能無言以對。 最后,法院判決銀行應按照存折的金額給我支付。 我終于看到了公正的一面,也體驗到了法律的力量。我深深感謝李文生,也對自己的堅持感到欣慰。 PS. 碎片化時代,更文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前行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