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江蘇揚州,一定要到何園走一走。她是江南私家園林的典范,身臨其境,會令你感到震撼與陶醉。 何園,位于古運河北岸徐凝門街77號內。清同治元年(1862)湖北漢黃德道臺何芷舠始建,光緒元年(1875)建成,歷時十三個春秋。何芷舠于光緒九年歸隱揚州后,又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建園林,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阜以舒嘯”的意境,題園名為“寄嘯山莊”。現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同時被評為首批全國重點公園。 園內擁有“天下第一廊”1500米復道回廊;“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天下第一窗”復道回廊上的花窗;“天下第一亭”水心亭。何園在藝術風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被稱為“晚清第一園”。 中國傳統的私家園居布局,都是前居后寢的“后園式”或“側園式”。但何芷舠在購得原有片石山房舊園擴建新園時,打破了傳統格局,將園居住宅玉繡樓安置在東南面片石山房、東面東園、北面大花園、西面怡萱樓小院這四個景區的中間位置,園居院落被東園、西園和片石山房包圍。園居位于全園中心的做法在園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 歷史上何園的正門是開在花園巷的南門,現參觀主入口是東門,走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何家后花園的東園部分。迎面月洞門上鐫刻的 '寄嘯山莊'門額,是當年園主人親自題寫的園名。'寄嘯'兩個字,分別取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東皋以舒嘯。'表達的是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不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污的志節情懷。何園主人與陶淵明有著辭官歸隱的相似經歷,寓意不言自明。 穿過“寄嘯山莊”的圓洞門,呈現在眼前的是牡丹廳,迎面山墻上嵌有“鳳吹牡丹”的磚雕,牡丹廳因此而得名。 有一說法:“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東園最壯麗的景觀,是右邊一座長達60多米的貼壁山,它就象嵌在墻上一樣,沿著墻面走向一路攀緣,狀若游龍騰蛟,攪動萬千氣象,把原本封閉壓抑的高墻深院,變成了一座抱擁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東園貼壁山是江南園林中享有盛名的登樓貼壁山,也叫揚派貼壁山。 ![]() ![]() ![]() ![]() ![]() ![]() ![]() ![]() 在東園的所有建筑群中,船廳是最精致的,整座廳形似船形,廳周圍以鵝卵石、瓦片鋪成水波紋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廳旁抱柱上有對楹聯:“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為四壁船為家”,船廳四周用通透玻璃鑲嵌的花窗。 ![]() 船廳又叫桴海軒,取自孔子周游列國時說過:“道不行,吾將乘桴桴于海?!币馑际钦f:如果人們都不接受我的主張,我就乘船到海外去。這船廳正是主人心目中的“桴海軒”。 ![]() 在船廳北側有一讀書樓,當年何家大公子何聲灝在這里三更燈火五更雞地發奮攻讀,從江南鄉試中脫穎而出之后,又一舉闖過會試、殿試、朝考大關,緊隨祖父何俊的步伐,被皇帝欽點翰林,成就了一門祖孫兩翰林 的巨大榮耀,也給何園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讀書樓”。 ![]() ![]() 翰林公子讀書樓,緊鄰風火墻上堆疊長達六十余米的貼壁假山。要登上此樓,須繞過東側貼壁假山上三段小路,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樓前地面為用鵝卵石鋪成的水波紋,則寓意“學海無涯苦作舟”。 ![]()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把連廊建筑的功能和魅力發揮到極至,號稱“天下第一廊”。1500米復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游覽空間,把中國園林藝術的回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發揮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立交橋雛形。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 ![]() ![]() ![]() ![]() ![]() “四面串樓環水抱,幾堆假山嘆自然。”串樓是何園建筑藝術的最大特色。串樓復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斷。 ![]() ![]() 進到西園,空間突然開闊。中央有一個大水池,樓廳廊房環池而建。池的北樓寬七楹,屋頂高低錯落。 ![]() ![]() 水池的北面中樓的三間稍突,兩側的兩間稍斂,屋角微翹,形若振翅欲飛的蝴蝶,故而俗稱“蝴蝶廳”。是主人用于宴請賓客的宴廳,廳內木壁上刻著歷代名碑字畫。樓旁與復道廊相連,并與假山貫串分隔,廊壁間有漏窗可互見兩面的景色。池東有石橋,與水心亭貫通,亭南曲橋撫波,與平臺相連,是納涼之所。 ![]() ![]() ![]() 西園的池中央有一水心亭,被譽為“天下第一亭”。這座水心亭是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專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納涼賞景之用。古時沒有現代化的音響設備,它巧妙地運用了水面和走廊的回聲,起到了增強音樂的共鳴效果。 ![]() 當年何園的主人就是在復道回廊之上,與賓朋共賞戲曲。《紅樓夢》、《還珠格格》、《畢升》等一百多部影視劇都曾經在此處取景。 ![]() ![]() ![]() ![]() ![]() 水池南側這座太湖石假山是何園的制高點,站在這里向下望去,懸崖峭壁,奇峰飛谷,呈現丘壑萬千之勢。山上有古樹名木,蒼翠欲滴。所謂“七分主人三分疊”西園湖山儼然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钡挠拿煲饩?。 ![]() ![]() ![]() 沿廊向南前行,可見在東南兩側樓廊的上下廊壁間各有一排什錦花窗,品味花窗和花窗賞景也是何園的有一特色。因此被譽為的“天下第一窗”,指的就是復道回廊上的花窗。 ![]() ![]() “天下第一窗”借助一串串開在復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組成了花窗帶,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為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十二個什錦花盆。 ![]() 花窗呈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行走在此,通過回廊上花窗這個“觀園鏡”可以看到園林建筑千變萬化的層次感。 ![]() ![]() 花窗還有另一個功能,過去大戶人家的女子不能拋頭路面,而這種種花型各不相同花窗的真正奧秘,就是每一個花窗都剛好對應前面玉繡樓的一扇窗戶,女子們可以端坐玉繡樓,聆聽窗外戲。 ![]() 走過花窗廊壁,就進入了何園的園居區。這些有點歐式特點的建筑就是主人起居的地方。前后兩棟用回廊圍成了院落,院里栽的是廣玉蘭和繡球樹,所以取名“玉繡樓”。 ![]() ![]() 這里有何氏家族及何園歷史展,通過展示可以全面了解何園背后的故事。 ![]() 何氏家族和中國近代史上幾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關系十分密切: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皇帝老師孫家鼐是同鄉加兒女親家,進退與共;與光緒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氣的老師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也有姻親關系。何園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運亨通,暗地里也捎帶著經營鹽業,擁有巨額財富。何芷舠四十九歲那年,從湖北漢黃德道臺任上辭官歸隱揚州,投入巨資良材,打造了這座宅園一體、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園林。 ![]() ![]() 玉繡樓中西合璧,主體建筑采用中國傳統的串樓理念,但房間里使用的設施可謂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吊燈、壁爐、沙發、席夢思床、鋼琴,一應俱全。 ![]() ![]() ![]() ![]() 居住區內何家小姐的書房、臥室、格外引人注目,在當時也算是引領潮流的了。 ![]() ![]() ![]() ![]() ![]() ![]() 走出玉繡樓,來到園的西南端,這是何園的正廳“與歸堂”。這是揚州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楠木廳。是主人會客只用。 ![]() ![]() 中堂不是傳統的太師壁,而像一幅國畫,實際上是用大塊玻璃映出的廳外竹石。西式通透的玻璃與中式莊重的梁架搭配,一掃中式廳堂的封閉和沉悶,洋溢著開放和明快的情調。據說所用的9毫米玻璃是用同質的黃金換的,采光效果特別好。 ![]() 與歸堂前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折射了主人的寧折不彎的性格和虛心為人的品德。 ![]() 在與歸堂東側有一騎馬樓,一邊是購物中心,一邊有石濤畫展。 ![]() ![]() ![]() ![]() ![]() ![]() 走到何園的東南區,這里有何園的南門,也是原何園的正門。南門東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的石濤“片石山房”。片石山房是因園內北邊的假山而得名。 ![]() 此園的設計,以石濤畫稿為藍本,順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現了石濤詩中“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 ![]() ![]() 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么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揚州八怪之一)疊石造園的人間孤本,門楣上的“片石山房”額系移用石濤墨跡。 ![]() ![]() 石濤和尚不僅是中國畫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疊石造園的高手。他在41歲時結束云游生涯,客居揚州,創造了片石山房,這是他留在人間的唯一疊石作品。 ![]() ![]() 片石山房結構別具一格,采用下屋上峰的處理手法。山勢東起貼墻蜿蜒至西北角,突兀為主峰,主峰堆疊在兩間磚砌的“石屋”之上。有東西兩條道通向石屋,西道跨越溪流,東道穿過山洞進入石屋。 ![]() ![]() ![]() 整個山體環抱水池,主峰峻峭蒼勁,配峰在西南轉折處,兩峰之間連岡斷塹,似續不續,有奔騰跳躍的動勢,頗得“山欲動而勢長”的畫理,也符合畫山“左急右緩,切莫兩翼”的布局原則,顯出章法非凡的氣度。 ![]() 在假山丘壑中,一“人工造月”光線透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堪稱一絕。 ![]() ![]() ![]() ![]() ![]() ![]() 在假山西側,一簇鮮花吐芯怒放,倒映在水中,猶如“鏡中花”,視乎與“水中月”遙相呼應。給人以“鏡花水月”之想象。 ![]() 西廊壁上還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片石山房”占地不廣,卻丘壑宛然,典雅別致,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盡之暇想。 ![]() ![]() ![]() 水池之南有一水榭,與假山主峰遙遙相對,面對崖壑流云、茫茫煙水。水榭此景頗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澹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 ![]() ![]() ![]() ![]() ![]() ![]() ![]() 何園,真的太美了!美的讓你無法形容。這里,人文與自然和諧、建筑與藝術交融、中西方文化合璧、小天地與大世界呼應。他把一個家族文化映射在造園之中,一草一木都帶給人無限遐想,令人陶醉和著迷!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煙花三月下揚州 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