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揚州何園,一座私家宅邸,成為了明清時期江南園林的典范,流傳至今;除了建筑本身,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到此一游? 何園的主人,一位集官僚、鹽商、隱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傳奇人物,通過建筑本身,又該如何去了解他及他的家族和那個時代的變遷故事? 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揚州私家園林中的壓軸之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并與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同時被評為首批全國重點園林。 清光緒九年(1883年)何芷舠(dāo)辭官離職到揚州,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為園林,建造寄嘯山莊。 '寄嘯'二字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中“依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大意是靠著南窗寄托曠放不拘的本性,富貴和做神仙都不是內心所求,當珍惜良辰美景,登高以長嘯,傍著溪流詩畫人生。 二、何園主人 何芷舠(dāo)大名何維鍵。安徽望江縣吉水人,1835年出生。少年得志,仕途通順。 當上戶部郎中,曾在福建司,云南司任職,后又改任道員,分發到湖北,主辦軍需局。此后兩次代理鹽法道,補任督糧道,在其擔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接任漢黃德道,并兼任漢江關監督。 朝廷賞一品封典,誥封資政大夫,晉升光祿大夫。 其父何俊,曾在江蘇任布政使多年,政績突出。 布政使:古代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清朝相當于常務副省長。俗稱藩臺、藩司等,康熙以后,每省設布政使一員,江蘇設二員。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財賦之出納。 按察使是一省的司法長官。主要職責是考核全省吏治,主管省內的司法、刑獄事務。相當于司法廳廳長兼公安廳廳長。 光祿大夫,官名。為皇帝近臣,依皇帝詔命行事。文臣中最高階官,相當于現今的國策顧問。 何氏家族與近代史上幾個大家族的關系: 何芷舠娶光緒皇帝老師孫家鼐(nai)的侄女;李鴻章之兄的女兒嫁給孫家鼐的侄子;且三人都是同鄉。 與光緒皇帝另一個老師翁同龢(hé)以及清廷重臣張之洞也有姻親關系(何芷舠唯一的女兒是張之洞的胞侄媳)。 東園——以商務和形象為主;牡丹廳是何園序幕的開啟,包括船廳以及讀書樓; 西園——娛樂休閑區域;景觀主體與建筑特色的核心,以水體居中,以申樓為主體,以復道回廊相連。建有水心亭,北為蝴蝶廳、西側為桂花廳。 園居——私密居住空間;北有賞月樓(其母親居住)、玉繡樓(主人居住)、煦春堂(正廳)、騎馬樓(客舍)。 片石山房——假山園林景觀;原名“雙槐園”,是石濤和尚唯一一座親手堆制假山的園林。 牡丹廳:造景言志 穿過“寄嘯山莊”的圓洞門進入了牡丹廳,牡丹是何園的園花,山墻上嵌有“鳳吹牡丹”的磚雕,是晚清揚州磚雕中的精品,因此而得名。 園林通常有“開門見山”作為障景的做法,牡丹廳前“石屏風”的太湖石值得仔細看看,史料沒有對該石有過多的記載,只能靠我們自己去理解其中深意。 除了障景和界定區域外,如此整塊的天然太湖石也不常見,且似斷非斷,隨處“漏”而成洞,自然形成了框景的手法,看到不一樣的景觀。 貼壁假山—平地疊石的手法 高墻是私宅的基本建造特點,但高墻視線景觀不好,裝飾高墻也是造景手法之一。何園緊貼墻壁堆疊著一組長達六十余米的假山,用石頭講述了主人與匠師共同搭建的系列故事。 一定要了解太湖石的“瘦、皺、漏、透”的特點,更能夠感受大自然贈予江南的魅力,也能夠形成山、水與景自然多角度結合,感受江南園林假山特色。 船廳/(桴fu海軒)——造園藝術中的旱園水處理 東園最精致的建筑;形似船形,周圍以鵝卵石、瓦片鋪成水波紋狀;抱柱上有對楹聯“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為四壁船為家”;西側廊壁間鑲嵌著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蘇東坡手書《海市帖》刻石。四周用通透玻璃鑲嵌著花窗。 船廳取名于孔子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時說過:'道不行,吾將乘桴桴于海。'意思是:如果人們都不接受我的'主張,我就乘船到海外去。暗喻了主人心有夢想的勇氣和意志。 讀書樓 何園文脈的象征,當年何家大公子何聲灝在這里發奮苦讀。何氏子孫傳承了厚學重教、詩禮傳家的門風。先后出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整個家族都是學識淵博。 讀書樓簡樸清雅的陳設、威嚴肅穆的家訓、試卷、捷報工整的陳列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寒窗苦讀本就該這個樣子,這才是讀書人應該有的清骨和氣節。 水心亭——造園中“畫龍點睛” 借助海上仙山名為方壺的神話,建設水心亭壺上春秋。同時也是水中戲臺,巧妙借助水面與走廊的結合,360度全方位看戲。 蝴蝶廳——建筑景觀之一 上下兩層結構,歇山式建筑(屋面的下部有四坡,而上部只有前后兩坡)四角飛起,形狀像飛舞的蝴蝶,是主人宴客的場所,也稱宴廳。廳內裝飾名家名畫以及書法作品。充分體現了文人雅士的喜好。 桂花廳——建筑景觀之一 種有幾十株桂花,其中還有上百年的老桂樹,是私宅休閑賞景的專屬去處。特別是中秋賞月賞桂,更是大戶人家特別重要的儀式。 西園的樓宇看著都是單體建筑,卻通過復形回廊將該區域連成一片。 園居/煦春堂 ![]() 園居/玉繡樓 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具有異國風格。主體建筑采用中國傳統的串樓理念,房間里使用西洋的吊燈、壁爐等。 前后兩棟用回廊圍成了獨立的院落,院里栽種的是廣玉蘭和繡球樹,所以取名玉繡樓。 片山石房——疊石增山 原名“雙槐園”,因園內有兩棵槐樹而得名。是石濤和尚唯一一座親手堆制假山的園林。可以看到“滴水噴瀑”、日月同輝、鏡花水月等景點。 古人認為“槐”字不吉利,因為棺材是木頭做的,人走近木就變成鬼了。最后還是何芷舠看中了假山的藝術價值,就買了下來。 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后裔,為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為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疊石時將胸中郁憤轉化為佳山秀水。石濤死后葬在揚州蜀岡。 四、晚清揚州地位
五、為什么在揚州建園 一個安徽人,工作在湖北,選擇在揚州置業,又終老于上海;這是何園主人,一個集官僚、鹽商、隱者、教育家多重身份傳奇人物的軌跡,查閱了一些資料后,個人分析有以下可能: 原因一:當年何芷舠的父親一直在江蘇執政,并且政績突出,過世后葬于江蘇。何家對江蘇地區的接受度更高。 原因二:何家的姻親關系及資源都分布在江南一帶,為了家族的發展方便,也應當選擇(后舉家去了上海)。 原因三:何芷舠因官而商,是封建紳商的代表人物。不滿朝政49歲而辭官,不是告老而是圖謀更大的發展空間,以經營鹽業致富,自然在揚州有不錯的資源。 原因四:祖籍安徽望江縣吉水鎮,緊靠長江,以漁業為生計之地。少年得志,出外當官,對故鄉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太熟悉,當時祖地進出交通不便。 六、遷往上海后家族成就 何芷舠在1900年率家離開揚州何園,舉家遷往上海。當時洋務運動和“西學為用”思潮正在流行,其家族試圖在工商界和金融界、教育界等領域尋求更大的發展。何家到上海后,所取成就確實更上一層樓。 其長子何聲灝由清軍機處章京卸任到上海后,即成為中國最早的鋼鐵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董事之一; 次子何聲煥帶領其子何世楨、何世枚在上海創辦了持志大學; 長孫何世模在上海清政府原戶部銀行改組的大清銀行(民國二年又更名為中國銀行)任股東會會長。 七、何園建筑獨特之處 【天下第一廊】復道回廊 廊是園林建造中最靈活和變化的建筑,不僅可以作為建筑的點綴,還擁有交通功能,甚至是建筑亮點之一。 何園的廊道全長1500多米,分上下兩層,串聯起東、西園子和所有院落亭臺,構成園林建筑通道與回環變化,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形。 一層廊道功能與園林中廊的建設手法相似:曲徑長廊,連接著園中各個景點,依墻又離墻,穿插靈動,有意境。 上層連廊既可以連接交通,又可以自由觀景。通過外連廊的形式,建立了二層的平面交通,與一層地面交通形成了“復道”。 為了增加廊與景的結合,廊的中間還建設有一道白墻,既保障了每個單體建筑的私密性,同時又增設了大塊花窗的設置,框景手法運用其中。 建筑、景觀、交通、意境全方位考慮,且互相結合。不缺銀子,建筑果然是藝術品。 【天下第一亭】水心亭 水心亭可供人在亭中休息。它是中心,觀西園整體園景。 也是水中戲亭。它是中心,周邊樓宇都可以自由觀看。 是中國少有的水中戲亭。《紅樓夢》、《還珠格格》等一百多部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 【天下第一窗】什錦花窗 何園的造園者知道,此園外景不可借,唯有廣泛的內景互動,才能增加景致和趣味。于是以花窗分隔。有梅朵形、海棠形、折扇形、花瓶形等。繞廊賞景,步移景異,什錦花窗是園林花窗中罕見的極品。還鑲嵌顏真卿、王羲之的詩條石,豐富景觀。 【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 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而疊石增山成景又須與內室、整體園林使用功能結合,將同一個景點,由不同的角度,打造成近景、遠景、實景、借景總相宜的手法。體現了匠師們的高超之處,也體現了建筑之美,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鏡花水月、人工造月是片石山房的佛理景觀;片石山房占地面積不大,卻以山石之境,將園中所有的景色有機結合,單看時它孤獨而沉寂,流動時,又成了“點睛”之處! 揚州的旅行游記暫時寫到此了,寫完感嘆江南歷史的豐韻,又感概先人勵精圖治,吾輩當自強。 揚州此行及其系列成文個人收獲不少,對江南的歷史、建筑、城市發展等進行了認真梳理,希望喜歡”一城一燃“公眾號的閱讀者也能有所獲益。 其實還想寫一篇關于大明寺的文章,但需要查證資料太廣,時間跨度太長,只能暫緩了;希望能找到合適的時間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將杭州靈隱寺、南京棲霞寺、揚州大明寺、蘇州寒山寺做一個專題系列。如果你有興趣,歡迎私信,一起參與。 如果你喜歡,請點擊在看和轉發,并關注公眾號,謝謝! |
|
來自: Davil_Wo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