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2385 字 閱讀時間約:4 分鐘 本文章節: 01、經歷別人的“背叛”,該如何應對? 02、被人背叛后,我們也要學會自我反省 03、“背叛”的背后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本能 以上為本文的音頻,如有需要可點擊聆聽 文 | 何日輝 發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 經歷別人的“背叛”,該如何應對?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經歷過“背叛”。有些人對朋友掏心掏肺,卻發現朋友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有些人在感情中無私付出,卻換來伴侶的出軌。 最近,俄羅斯瓦格納集團創始人普里戈任在飛機失事事故中遇難。他曾是普京的“利劍”,但在俄烏戰場中發動了“兵諫”,普京指責普里戈任是叛徒。哪怕是普京大帝,也避免不了被人“背叛”。 當我們經歷別人的“背叛”時,應該怎么理性、積極地應對? 第一,有些“背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背叛,只是時過境遷,大家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比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番成績,甚至成為領導之后,身邊追隨的人自然會很多。但他們調崗、或者退休后,以前關系要好的下屬、員工卻驟然減少了主動來往。他們很有可能感覺到“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凄涼,甚至認為那些下屬、員工“背叛”了自己。 這其實不是真正的背叛,因為那些下屬、員工以前追隨你,是因為你手上擁有能直接影響他們的權力。而當你手上的權力消失了,他們自然會轉而追隨新的領導。這是社會運行中非常常見的規律,也能使人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當然,有的領導在任時非常體恤員工,獲得下屬們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他們即使調崗或者退休后,很多老部下仍然會惦記他們,保持來往。但畢竟直接的工作關系沒有了,來往的頻率自然會比過去更低。 第二,面對真正的背叛,要有意識地擺脫“受害者”思維,而是用“幸存者”的思維去面對。 美國投資家、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很可能也經歷過背叛。當別人詢問他“如何看待欺騙與背叛”時,他的回答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我不會因為人性而感到意外,也不會花很長時間去感受背叛。 視頻來源于網絡 ![]() 被人背叛后,我們也要學會自我反省 第三,為什么我會遭到背叛?我們要深刻反思這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思考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是否有不足之處。 有些人總是在背后講別人的壞話,偷偷議論別人,一旦被對方發現,就很有可能遭遇別人的背叛。事實上,在對方眼中,是你的行為先構成了背叛,ta只不過是以牙還牙。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加強自我反省的意識,并懂得采取“黃金法則”——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如果不想遭遇別人的背叛,那就要懂得換位思考,先學會真正的尊重別人,而且理性上要清楚,背叛是他人的權利。 可能有的人會說,我明明付出了很多,可為什么別人對待我遠遠沒有我對待他們那么好?這太讓人氣憤了! 這種想法往往源于人際關系中不理性的“反黃金法則”——我這樣待你,你也要這樣待我。 這個法則強調的是雙方平等,表面上看,這沒有錯。但如果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認為別人必須像自己付出的那樣來回饋自己,“以己度人”,就很容易失去理性,在人際關系中不斷體驗強烈的負性情緒,并引發人際矛盾及沖突。 關于人際交往的三大法則,可回看相關文章:抑郁、雙相、強迫癥患者想養寵物,父母這樣做才能加快康復,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第四,遭遇背叛后,我們不要一味埋怨:我那么善良,待人那么真誠,竟然被人反咬一口,這太不公平了! 有些人甚至會產生扭曲的認知,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善良是錯的,并發誓以后不再善良。 其實,善良沒有錯,但善良要分對象,更要注意方法。農夫對蛇這種本來就有攻擊性的動物采取盲目的善良,自然很容易反咬一口。我們要識別生活中的“蛇”,不要讓自己成為現代版的“農夫”。相關文章:善良要分對象,如何學會識別生活中的“蛇”,避免成為現代版的“農夫”? 而且,有些人在生活中無論對誰都掏心掏肺地好,反而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希望這部分人要提高自我覺察意識,識別自己是否遭受過來自父母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導致自己的內心深處非常自卑,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我個人很快就要開啟我的第6次創業了。在我多次創業的過程中,我體會過忠誠,也曾體會過背叛。 在我還未了解到芒格說的“幸存者”思維之前,我在人際關系中就一直采取的“黃金法則”。但我也意識到,人性是趨利避害的,雖然我選擇了真誠,但有的人會出于利益而選擇背叛,這也是他們為人處事的權利。 這種心態令我在面對背叛時能夠平靜地處理,不會失去理智,反而會有意識地將其轉化為奮斗的能力,不斷地前進。那些背叛過我的人一開始可能瞧不起我、嘲笑我,但隨著我的能力不斷提升,到達新的人生高度時,他們逐漸會看不透我。當他們看到我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甚至成就后,甚至可能會覺得我高攀不起。 而無論他們用怎樣的眼光看待我,我都并不在乎。我會一直保持謙卑,不斷自我反省、努力及奮斗,從容且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 “背叛”的背后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本能 在多數情況下,背叛其實源于人性中趨利避害的動物本能。 比如現在國際社會奉行的仍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很多國家在自身的利益面前,經常會選擇背叛以前的朋友乃至盟友,甚至違背對國民許下的承諾。比如堅持排核污染水的日本政府。相關文章:冒天下之大不韙!日本政府已經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我們該如何積極應對?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社會雖然部分已進入了文明階段,人類是社會化的動物,但其實我們身上仍帶有很多動物的本能,在一些決策面前會做出只考慮自身、不考慮他人和社會利益的選擇。 這種行為和現象在一向標榜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發達國家反而更加突出。不少西方國家政府注重于眼前的利益,秉持“以我為中心”、“利己主義”的價值觀。一旦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脅時,他們很容易選擇背叛。 而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方,中國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 他還作出過一個有名的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中華文化將一統世界。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過的國家,以至于有人說我們國家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一直講究“克己復禮”,具有“利他”的價值觀。在數千年的發展中,我國的文化內核不斷“去其槽粕、取其精華”,已經到達了很高的層次。 身為華夏兒女,希望我們更能理解人性和“背叛”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真正值得尊重的人。 熱門文章: - 被原生家庭狠狠傷害了?將“受害者”思維轉化成“幸存者”思維,這是一把利劍! - 冒天下之大不韙!日本政府已經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我們該如何積極應對? - 早年有相似經歷的兩人,人生結局卻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決定了命運? 重要提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