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麻丸: 出自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補益肝腎的中成藥,用于治療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現代醫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后遺癥等。主要用于肝腎不足以及風濕痹陽所致的手腳麻木。 2、人參再造丸: 為氣血雙補中成藥,具有益氣養血,祛風化痰,活血通絡功效,常用于治療腦血栓及腦出血后遺癥,或者是由于腦外傷引起的偏癱;同時也可以治療由于氣血虛導致的半側肢體麻木和風邪侵襲所致拘攣疼痛;或者由于風邪阻絡引起的面癱及其后遺癥。主要用于氣虛血瘀或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后遺癥(手腳麻木)。 3、活絡丹: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祛風通絡,趨寒止痛之功,用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伸屈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中風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有痰濕死血,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跌打損仿,瘀阻經絡而疼痛者。主要用于風寒濕痹引起的手足麻木和肢體疼痛。 4、愈風丹: 為治風劑,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之功,適用于風寒邪癥,如關節筋骨疼痛、腫痛、刺痛、手足麻木、腰酸腿疼、肩背疼痛、骨質增生;頭疼、偏頭痛、神經肌肉疼痛、坐骨神經疼痛;冠心病、腦溢血、中風、偏癱等。 5、腦絡通膠囊: 具有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等作用,主要用于腦血栓、腦動脈硬化、中風后遺癥等各種腦血管疾病氣虛血瘀證引起的頭痛、眩暈、半身不遂、肢體發麻、神疲乏力等癥。主要用于緩解氣虛血瘀證引起的頭痛、眩暈、半身不遂、肢體發麻、神疲乏力等癥。 6、桂附地黃丸: 出自《金匱要略》,既補腎陰,又補腎陽,陰陽互生,陰中求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用于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主要用于腦血管病和頸椎病引起的手腳麻木。 7、六味地黃丸: 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的治療。主要用于腎陰虛所致的手腳麻木。 8、追風透骨丸: 出自《奇效良方》,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之功,具有祛風化痰、利頭目之功,治以偏正頭痛、頭目眩暈、心煩百節痠疼、項背拘急等癥,加以散寒祛濕、活血化瘀理氣之品,遂成追風透骨方,主治風寒濕痹,緩解肢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癥。 9、仙靈骨葆膠囊: 具有滋補肝腎,接骨續筋,強身健骨之功,用于因肝腎不足、瘀血阻絡、筋骨失養所致骨痿,癥見腰脊疼痛,足膝酸軟,乏力困倦,骨脆易折?,F代醫學用于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骨關節炎 、骨無菌性壞死等。主要用于風濕痹阻或肝腎不足所致的痹病疼痛,足膝酸軟,乏力麻木。 10、通心絡膠囊: 為益氣活血的中成藥,具有益氣活血、行氣止痛之功,用于氣虛血瘀,脈絡阻塞不通所致的半身不遂,周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現代醫學用于治療高脂血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偏頭痛、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早期腎病、缺血性中風等。主要用于緩解氣虛血瘀絡阻所致的手腳麻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