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朗月,不期而遇 ![]() 溯源君 成都中醫藥大學的 小可愛 2021/第十九期 半夏 【基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 01 植物特征 中國植物志系統位置 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天南星目 Arales 天南星科 Araceae 天南星族 Trib. Areae 半夏屬 Pinellia 形 態 特 征 morphological feature 塊莖圓球形,直徑1-2厘米,具須根。 葉2-5枚,有時1枚。 ![]() 葉柄長15-20厘米,基部具鞘。 鞘內、鞘部以上或葉片基部(葉柄頂頭)有直徑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發或落地后萌發 ![]() 1 2 ![]() 幼苗葉片卵狀心形至戟形,為全緣單葉,長2-3厘米,寬2-2.5厘米 老株葉片3全裂,裂片綠色,背淡,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兩頭銳尖,中裂片長3-10厘米,寬1-3厘米;側裂片稍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淺波狀圓齒,側脈8-10對,細弱,細脈網狀,密集,集合脈2圈。 ![]() 花序柄長25-30(-35)厘米,長于葉柄。 2 ![]() ![]() 佛焰苞綠色或綠白色,管部狹圓柱形,長1.5-2厘米;檐部長圓形,綠色,有時邊緣青紫色,長4-5厘米,寬1.5厘米,鈍或銳尖。 肉穗花序:雌花序長2厘米,雄花序長5-7毫米,其中間隔3毫米;附屬器綠色變青紫色,長6-10厘米,直立,有時“S”形彎曲。 ![]() 漿果卵圓形,黃綠色,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ㄆ?-7月,果8月成熟。 ——《中國植物志》 第13(2)卷 (1979) 203頁 本草考證 02 名 / 稱 半夏之名始見于《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鳖亷煿抛ⅰ都本推分^:“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為名也?!?/p> 入藥則首見于《五十二病方》,半夏瀉心湯等十余個以半夏為主藥的方劑至今仍為醫家所沿用。 形 / 態 《唐本草》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用,功狀殊異?!?/p> 《蜀本草圖經》載:“苗一莖,莖端三葉,有二根相重,上小下大,五月采則虛小,八月采實大?!?/p> 《圖經本草》記載:“二月生苗一莖,莖端出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而光,江南者似芍藥葉?!?/p> ![]() 1 2 ![]() 由上所述形態特征,并參照《證類本草》.《本草品匯精要》.《本草綱目》及《植物名實圖考》等的附圖,可以確證半夏的基源與當今所用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一致。 道 / 地 《名醫別錄》云:“生槐里(今陜西南鄭)川谷。” 《圖經本草》載:“在處有之,以齊州(今山東省歷城)者為佳?!币虼?,清朝以前多認為半夏山東產為好。 《中華道地藥材》記載半夏在唐代以前,以陜西漢中一帶為主產區,后來逐漸遷移至山東,宋、明則以山東的“齊州半夏”為道地;明代以后又擴展為河南、山東、江蘇所產的為道地;今則以四川、湖北、貴州、河南、安徽等地產量較大。綜上,半夏的主產和道地產區從古至今的變化較大,廣泛分布于我國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外的大部分地區。栽培主產區是四川、湖北、貴州等地。 ![]() (半夏區劃圖) 據《南充縣志》、《閬中縣志》和《南充地區醫藥志》等記載:清代嘉慶二十五年( 1820)前,南充盛產的63種藥材中,以半夏、僵蠶等有名氣;清代咸豐年間( 1851 - 1861) ,浙江紹興商人繆復泰在保寧(今南充閬中所在地)創辦“保寧半夏曲”手工作坊,其產品暢銷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和東南亞。 四川為半夏的主產區之一,據1951年《中國土產綜覽》記載:1936年全省產半夏600噸, 1947年300噸,1949年210噸,建國后,四川省正常年產量1000噸左右,占全國產量的10%。 生態環境 本種喜暖溫潮濕,耐蔭蔽;可栽培于林下或果樹行間,或與其它作物間作,可用塊莖、珠芽或種子繁殖。 ![]() 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發現野生的外,全國各地廣布,海拔2500米以下,常見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為旱地中的雜草之一。朝鮮、日本也有。 ![]() 03 中藥飲片 半夏·飲片 ![]()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 ![]()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0.7~1.6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p>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p> 【用法用量】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中國藥典2020版 》 一部 123頁 不同炮制品 【生半夏】 ![]() 【炮制】生半夏用時搗碎。 (【性狀】【鑒別】【性味歸經】同半夏) ![]() 【法半夏】 ![]() 【炮制】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凈,陰干或烘干,即得。 每100kg凈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松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 【姜半夏】 ![]() 【炮制】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時,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凈半夏,用生姜25kg、白礬12.5kg。 【性狀】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 【清半夏】 ![]() 【炮制】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或煮至內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 每100kg凈半夏,煮法用白礬12.5kg,浸泡法用白礬20kg。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或黃白色至黃棕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粉性或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用于濕痰咳嗽,胃脘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注意】半夏所有炮制品均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 找不同 # 半夏經過不同方法炮制,臨床功效各有偏重 生半夏:生半夏有毒,長于消腫散結,一般外用,用于治療癰腫痰核。 法半夏:法半夏炮制輔料所用甘草汁,具緩和藥性而降低毒性的作用,且甘草本身也有祛痰止咳之功,從而增強半夏止咳化痰之力,因此法半夏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痰多咳嗽、痰飲眩悸等。即法半夏偏于祛寒痰。 姜半夏:姜半夏所用輔料生姜汁,可殺半夏之毒,又因其本身具有溫中止嘔之功,從而增強了半夏的降逆止嘔的作用,故姜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較優,常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等。即姜半夏偏于止嘔降逆。 清半夏:清半夏是用白礬水浸泡制成,白礬性寒,具有解毒、祛痰、收斂燥濕的作用,半夏用白礬水浸泡后其 溫燥之性大減,性緩而長于化痰,用于濕痰咳嗽,咯吐不出等。即清半夏偏于化痰。 ![]() 現代藥理研究 04 一、呼吸系統作用 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經傳出活動而具有鎮吐作用,生半夏則能“戟人喉”“令人吐”。半夏能延長硫酸銅致犬嘔吐的潛伏期或不發生嘔吐,能拮抗皮下注射鹽酸去水嗎啡犬的嘔吐,此作用不受川烏的影響。 半夏水煎醇沉液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離酸度和總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黏膜的修復,具有抗大鼠幽門結扎性潰瘍、消炎痛性潰瘍及應激性潰瘍的作用。 3.對肝膽的影響:半夏能促進家兔膽汁分泌,能使小鼠血中皮質酮上升,增強皮質酮對肝臟內絡氨酸轉氨酶的誘導作用,升高肝臟內絡氨酸轉氨酶的活性。 半夏具有較明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夠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紅細胞的聚集和提高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半夏蛋白是已知的唯一只與甘露醇而不與葡萄糖結合的一種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質,與兔紅細胞有專一的血凝活力,濃度低至12μg/mL仍有凝集作用。 05 市場行情 12 半夏藥材簡介 ![]() 品 名:半夏 別 名:旱半夏,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頭,老鴰頭,地巴豆,無心菜根,老鴰眼,地雷公等。 產新時間: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產區分布:甘肅,貴州,湖北,山東,山西,四川,云南,重慶 品種特點:易蟲易霉,易摻假,生長期1-3年,種植費工時,采挖(摘)加工費工時,常用大宗,家種主供。 ![]() (圖示半夏藥材市場價格) ![]() (圖示半夏藥材產地價格) ![]() (圖示半夏市場價格走勢) ![]() ![]() 寫 在 最 后 今天的道地藥材到這就結束了哦 是不是有些意猶未盡呢? 別急 咱下期不見不散~~~ ![]() ![]() 編輯:六六核桃露 審核:鯛魚燒 圖片來源:遷地志成員/《四川道地中藥材志》/中藥材天地網/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