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戰功不多”為何能當元帥?毛主席:只有周總理能比他牛!葉帥雖然長期擔任我軍總參謀長,但他基本沒有打過什么仗,戰功不多的他在十大元帥中,他無疑是最特殊的那一個。 任何頭銜的授予都是有功績和歷史可尋的,都是經過細細考量的。元帥頭銜的評選,更是如此。 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葉劍英作為蔣介石的“嫡系”,卻毅然決然的通電全國反蔣,發動武裝暴動,支持中國共產黨。 很快,武裝暴動失敗,蔣介石下達通緝令,緝拿葉劍英。 葉劍英卻絲毫不害怕,反而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仰: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才能挽救這腐朽落后的中國。 不久,他逃到了武漢,受張發奎的邀請,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7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后,葉劍英向周恩來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先不公開共產黨身份,繼續留在國民革命軍工作,以便傳達信息,發揮更大的價值。周恩來同意了。 時間就這樣悄然走過了半個月,來到了七月的尾巴。 那是南昌起義的前夕,葉劍英像往常一樣處理工作時,獲得了一個信息:汪精衛等人企圖解除準備參加起義的葉挺、賀龍部隊武裝。 知道這個消息的葉劍英很是著急,急忙尋找合適的時機,絲毫不顧及自己安危的把消息傳給了葉挺,讓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獲得成功,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離南昌,南下廣東。 在武漢國民政府議事處,一群人正對著地圖討論。突然,張發奎說道:“對于共產黨南下廣東,葉參謀長覺得我們是要追還是?” 葉劍英面對張發奎的發問,神情不變的說道:“我覺得我們不必追擊,直開廣東就好。” 此話一出,張發奎狐疑的看了他一眼,詢問為什么? 葉劍英對于張發奎的審視,一點都不緊張,而是漫不經心的利用了軍閥之間的矛盾,解釋了原因。 聽到其他軍閥,權衡利弊下,張發奎還是聽從了葉劍英的建議,并沒有追擊賀龍和葉挺。 就這樣,在葉劍英的暗中保護下,南下阻力得到一定減弱,起義部隊順利的打開了南下的通道。 不久,張發奎便讓葉劍英兼任了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后來,這支革命武裝還成為了廣州起義的主力。 12月,葉劍英帶著第四軍來到了廣州。在11日的時候,他和葉挺等人一同領導了廣州起義。這兩次起義和秋收起義一起,成為了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932年10月,黨中央覺得葉劍英赴蘇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軍事,已經學有所成,便讓他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和政治委員。葉劍英也幸不辱使命,培養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干部和鐵一般的紅軍。 1935年8月,葉劍英正積極執行著黨中央下達的北上方針,突然,他察覺到領導左路軍的張國燾行為有些異常。 他相信自己的直覺,便開始仔細觀察起張國燾,果真,發現了張國燾的陰謀。得知張國燾要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時,他急忙報告毛主席,使得黨中央及時做出反應,沒讓張國燾的陰謀得逞。 長征到達陜北后,葉劍英擔任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等職,協助毛主席等人,一同鞏固了陜甘革命根據地,可以說葉劍英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 在之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葉劍英依舊長期擔任參謀長,他憑著敏銳的直覺和長遠的目光,在一次又一次的大事面前,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比如協助周恩來堅決執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講授抗日游擊戰略戰術,宣傳持久戰思想,堅持同各方面的愛國民主人士聯系,發展黨的力量……由此,毛主席評價他是“呂端大事不糊涂”。 1955年9月,正在外地主持全軍軍事訓練工作的葉劍英突然得知他將被授予元帥軍銜,沉默了一小會,又接著訓練了起來。 吃過晚飯后的葉劍英坐在書桌前,拿出紙和筆,深思了許久,終于落筆了。在信中,他向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讓銜的請求,他表明應該把榮譽讓給沖在前線打拼的同志,自己多是在后方工作,并沒有立下多少戰功。 黨中央和毛主席收到葉劍英的信后,駁回了他的請求。 葉劍英不是司令,不是將軍,很多時候,他的身份是軍師,是教師。他的戰功不多,但他的戰略促使了多次戰爭的勝利,他的睿智使得黨躲過了危機,他為黨發展了一大批人才,訓練了一批又一批戰士……這一切,都表明了他當得起元帥的頭銜。 參考資料: 人民網·品讀新中國元帥讓銜的“理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955年首次授銜的前前后后 人民日報·為共產主義事業執著奮斗的光輝一生─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 人民網·新中國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