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5年中央軍委在中南海進行授銜儀式,一位遠在香港的老人聽到授銜名單時,忍不住長嘆一聲。因為在授銜名單中,有5位元帥和6名開國大將都曾是他的部下。 老人悔恨的說:“若是當年我沒有選錯路,那么說不定我就是元帥之首......” 那么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他又為何會這樣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則故事。 ![]() 張發奎的革命生涯此人就是張發奎,1896年張發奎出生于廣東韶關。張發奎14歲時,和村里地主家的兒子李君一起下河游泳,結果李君不小心溺死。地主十分生氣,認定這是張發奎所為。 無奈之下,張發奎只得選擇離家,去到廣州學習染織工藝。 辛亥革命爆發后,張發奎毅然決然選擇參軍入伍,沒多久又考上了黃埔陸軍小學堂讀書。 北伐戰爭時期中張發奎擔任第四軍軍長,因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被將士們稱為“鐵軍英雄”。 ![]() 北伐軍出征以后,張發奎就給部隊的將士定下了四條鐵規:不嫖娼、不賭博、不抽大煙、不開小差。
除此之外,張發奎也不像其他國民黨高官一樣,他十分體恤下屬。 在攻打臨潁時,李漢魂給張發奎發去電報,說:“我們沒有糧食補給,現在官兵們已經喝了兩天的白粥!” ![]() 張發奎當即派附近的部隊送去補給,并說:“將軍部所有的糧食全部拿出來,一定要讓戰士們吃飽了打仗!”后來又得知前線缺少醫療物品,張發奎又讓唐生智協助部隊運送傷員。 國共兩黨合作時,數張發奎部隊中的共產黨員最多,張發奎也十分欣賞共產黨員,葉挺、朱德都曾在他手下任職。 其實張發奎的部隊被稱之為“鐵軍”,是因為葉挺獨立團在汀泗橋戰斗中奮起抵抗,一舉將敵人殲滅。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共產黨員的奉獻,這才有了北伐戰爭的初期勝利。 ![]() 后來張發奎也曾感慨的說:“那時候,很大一部分共產黨員都是知識分子,盡管他們的職位不高,但是工作起來很是認真負責。” 當時共產黨員廖乾吾在張發奎手下擔任政治部主任,張發奎深受他的影響。 他曾對士兵們說:“我覺得現在國民黨軍官的架子很大,廖主任出門就從來不帶衛士,我們為什么不能向他學習呢?”此后張發奎外出也不帶衛士,衣著上也與普通的士兵一樣。 ![]() 1926年3月之后,張發奎不顧蔣介石的命令,依然吸收共產黨員到自己的隊伍中。 葉挺是張發奎的老鄉,兩人從小在一起長大,關系是親密無比。葉劍英也是深得張發奎信任的黃琪祥推薦給他的,張發奎對這兩人十分器重。 1927年7月,張發奎在汪精衛的命令下,才讓部隊中的共產黨員退出部隊。 南昌起義之前,黨中央曾派鄧中夏等人,去勸告張發奎一同參加起義,張發奎雖然沒有同意,但直到起義軍7號從南昌撤離之后,張發奎才率軍進駐南昌。 ![]() 當時張發奎還請郭沫若轉告賀龍,說:“我希望他們快速退出南昌,因為我也要到南昌,但是不希望我們會發生沖突。 若是賀龍部要回廣東,請走東江避開我的部隊。還有我要遣散部隊中的共產黨員,也請你們善待我的部下。” 隨后在前往廣東的途中,張發奎也聽取了葉劍英(身份并未暴露)的建議,并未追擊起義軍。 ![]() 1927年12月,葉挺等人在廣州發起起義,張發奎派兵阻止起義,此事之后,張發奎被國民黨政府撤職,他只能去到日本暫時休息。 抗日名將張發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張發奎立誓說:“此次若是不能上戰場抵抗日寇,那么我就要剃發為僧!” 隨后張發奎就被任命為國民黨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痛擊了日軍的勢力,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7年8月,張發奎主動找到郭沫若,請他轉達黨中央,希望能派一些政工干部到他手下任職。 ![]() 黨中央經過慎重思考,以戰地服務團的形式,將黨員干部派到張發奎的部隊中任職,這也是在國民黨軍隊中最早成立的戰地服務團。 張發奎對這些共產黨員十分器重,張發奎說:“大敵當前,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抗日救國!”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張發奎回到廣州主持軍政,卻在蔣介石的影響下,不肯承認共產黨在廣州領導的華南抗日縱隊,甚至還打算出兵攻打。 在周恩來的痛斥和教育下,張發奎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解放戰爭時期,張發奎徹底違背人民期盼和平的意愿,這也讓晚年的張發奎十分后悔自己的選擇。 張發奎:若是不選錯路,說不定我就是元帥之首1947年冬天,因為蔣介石還心存芥蒂,張發奎只得到了一個虛名而無實權的戰略顧問委員的職位。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發奎辭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既沒有選擇在老家廣東定居,也沒有追隨蔣介石去臺灣,而是遷往香港居住。 ![]() 建國以后,黨中央曾多次積極爭取張發奎。 葉劍英在北伐戰爭時期曾是張發奎器重的參謀長,于是他就找到當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擔任副黨代表的李朗如、李章達說:“請你們轉告張發奎,黨中央歡迎他回到廣州旅游。” 何香凝也給張發奎寫去信件,然而張發奎并沒有任何表示。 ![]() 幾年后,周恩來又讓蔡廷鍇給張發奎寄去信件,請他回到家鄉參觀。張發奎見黨中央對他如此重視,心中也不免十分感動。 1955年,黨中央舉行了授銜儀式,張發奎得知賀龍、徐向前等人都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羅瑞卿等人都被授予了大將軍銜,既是開心,也是遺憾。 他自嘆道,若是當年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說不定今日他也會位列元帥之首。 1980年3月,張發奎逝世,享年84歲。 ![]() 葉劍英聞此,特意發去電報悼念張發奎,可見他對張發奎的尊重與懷念之情。 結語希望我們能吸取先輩的經驗教訓,以史為鑒。 文章最后,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