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的129師在創建初期共有15個營長,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這15位營長最后的結局如何。 129師是我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劉伯承任師長,張浩和鄧小平先后任政委,129師下轄5個團一共15個營,通過下面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到,這15位營長除了犧牲和轉入地方工作的其余人員有五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三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一位被授予了大校軍銜。 其實李云龍所在的獨立團也在129師,隸屬于陳賡的386旅,時任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是李云龍的原型,所以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李云龍埋汰772團的程瞎子,這可能也是原著作者埋的伏筆吧。 建國后,在1955年大授銜時,李云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作為一個團長只授予了少將軍銜,是不是感覺有點低了,其實這也是有說法的。 獨立團作為129師的擴充編制,他和八路軍剛成立的時候就有的團,比如772團是不一樣的,772團是正兒八經的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而像李云龍的獨立團和孔捷的新一團都是擴充編制,是不被蔣介石承認的,所以授銜較低是正常的,這是其一。 另外一點必須說明的是李云龍來源于小說,那么小說就必須有原型,如果小說中把李云龍的軍銜授予過高,比如授予了上將,上將也就那么幾個人,而且各個人物鮮明,讀者一下子就聯想到是誰了,作者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只能委屈一下李云龍,給他個少將得了。 其實,營長不一定都被授予少將軍銜,比如孔慶德,滕海清和皮定均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皆因為他們的赫赫戰功。 ![]() |
|
來自: Loading69 > 《八路軍/十八集團軍(115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