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竹山(1902~1980),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2年出生,是著名革命家譚平山的胞妹。因父母早逝,譚竹山于少時便跟隨二哥譚平山生活。她勤奮好學,追求進步,曾考入廣州市立女子職業學校讀書,后因家境困難,又入廣州市電話局當司機生,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在大革命前夕,譚竹山除得到兄長的直接教育外,還經常接觸譚植棠、張善銘、譚天度等共產黨員,有機會讀到許多進步書刊。在他們的教導和思想影響下,譚竹山進步很快,并自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活動。 1924年初,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譚竹山在大革命浪潮中參加了中共領導的革命學生組織“新學生社”, 經常帶進步書刊回市職學校和電話局,在學生和女工中傳閱,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發動她們參加新學生社,參加革命活動。不久,譚竹山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擔負起組織青年婦女參加革命斗爭的任務。 1924年9月,由劉爾崧等介紹,譚竹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在劉爾崧、孫律西等黨的負責干部的支持和指導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于10月在廣州教育路教育會成立了“廣州市電話女司機聯合會”(簡稱“女司聯” ) ,會員100多人,譚竹山被選為女司聯主任。女司聯的成立標志著廣州女工運動的開端,它掀起了廣大女工起來參加革命斗爭的浪潮。經過這次斗爭,女司聯涌現出一批女工積極分子,形成一支婦女運動的骨干隊伍。1925年秋,女司聯加入了廣州工人代表會,譚竹山是該會的委員之一。 1925年2月,廣東區委為把革命的婦女運動向各地擴展,派譚竹山、馮菊坡、周冠卿等到順德縣大良鎮籌辦繅絲女工夜校,發動女工工潮。 1925年5月10日,廣東婦女解放協會成立,夏松云為主任。同月,譚竹山奉命返回廣州,她深入新學生社、市職學校、電話局等單位,發動婦女參加協會,參加革命斗爭。6月,震動世界的省港大罷工爆發,譚竹山領導女工們積極投身其中。是年秋,中共廣東區委為了加強對婦女運動的領導,成立了廣東區委婦女運動委員會,譚竹山當選為委員。接著,又被選為廣東婦女解放協會的候補委員。 1926年l月,譚竹山被派到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工作,擔任宣傳員職務。后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也成立了婦女部,部長何香凝,秘書鄧穎超,譚竹山也是該部的主要干部。她受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委派,先后到曲江、惠州、江門、新會、臺山等地指導婦女運動,積極進行各地婦協分會的組建工作。在惠州,國民黨省黨部成立了惠州特別委員會,蕭鵬魂為主任委員,譚竹山是委員之一。同年6月,她又回廣州組織車衣女工開展斗爭。廣州的車衣行業很發達,車衣女工很多,但都沒有固定工作,收入無保障。針對這種現象,譚竹山在黨的領導下,把車衣女工組織起來,成立了廣州女車衣工會。為提高女工經濟待遇,譚竹山領導車衣女工進行要求增加工資的斗爭,并派出代表到軍服店找老板談判。經過針鋒相對的斗爭,車衣女工的工資普遍提高了20%。譚竹山為了婦女的民主權益,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7月,廣州女司機聯合會改組,譚竹山當選女司聯執行委員會委員。 l926年10月,黨派譚竹山等一批革命青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在莫斯科,譚竹山見到了先前已抵達莫斯科學習的弟弟譚君牧和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全會的哥哥譚平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譚竹山立即向學校申請,要求回國工作。同年7月,譚竹山獲準回到廣州。其時,黨組織已轉入地下,廣州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黨安排譚竹山到香港,在省委機關負責聯絡工作。由于她經常和譚天度、區夢覺、區夏民等碰頭,引起了當局的注意。有一次,英警以查鴉片煙為名,到竹山住房進行搜查。事后,她立即把情況報告組織,并轉移到了中環,機智地避開了敵人的破壞。 1928年夏,譚竹山和宋維靜、區夢覺一起在省委交通局工作,她們團結戰斗,克服困難,設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同年冬,中共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第二次干部擴大會議,譚竹山奉命和賀昌以“結婚”儀式作掩護,避開了英警和特務的耳目,使會議得以順利進討。不久,譚竹山又轉移到南北行一帶開展活動,她以家庭教師為掩護,不分晝夜地為組織秘密傳送文件,還為省委機關刊物《紅旗》撰寫文章。 1929年夏,譚竹山奉命到香港市委婦女部工作,負責與女工聯系。1930年春,省委機關遭受破壞,譚竹山受命到新加坡從事地下活動。在新加坡,她與黨的負責人詹寶祥取得聯系,被安排在機關秘書處工作。譚竹山和同志們一起印刷文件,及時把黨的文件發送到各個黨組織。不久,黨組織又安排她在愛群小學任校長和黨支部的負責人。她以教學為掩護,積極為黨籌集活動經費。同年秋,新加坡的白色恐怖日趨險惡,學校的黨組織受破壞,但她還繼續堅持斗爭。同年底,譚竹山奉命回到香港,由于環境惡劣,組織決定由她自找職業掩護。當時在香港很難找到職業,譚竹山生活十分困難,只得離港到上海謀生。從此,譚竹山與中共組織失去了聯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譚竹山在廣州市婦聯工作。1962年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1979年被選為江蘇省無錫市第六屆政協委員。1980年2月因病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