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雄志 西泠印社理事、河南印社社長、古璽印鑒藏家 說來也奇怪,一向被歸為雜銅類冷門的古銅印,近年來卻突然被藏家追捧的火熱。 去年的嘉德香港秋拍,珍秦齋藏印專場中,戰國銅質烙印“平匋”拍出768 000港元,秦銅質魚鈕“喪尉”以960 000港元,西漢銅質蛇鈕“王鳳私印”以864 000港元,漢銅質龜鈕鑲嵌瑪瑙“文德私印”以720 000港元,西漢覆斗鈕琉璃質印“家君”以744 000港元,西漢銅質鼻鈕“建平君印”“周昌”一組以1800 000港元,北朝銅質龜鈕“安陸太守章”以600 000港元,五代銅質橛鈕(附印匣)“立馬弟四都記”以1560 000港元,南宋瓷質龜鈕“沙隨程迥”以624 000港元成交。 今年嘉德北京春拍中,有一方自日本回流的齊國官璽“敝陵右司馬敀鉨”,這方戰國齊系官印,尺寸碩大,著錄累累,名聲赫赫,晚清民國間的舊譜幾乎都有著錄,是齊系官印中的名譽品,終以862 500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 疫情的原因,全世界經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在藝術品市場略顯疲軟的態勢下,珍秦齋古璽印專場優異的表現,市場和業界感受到了這次脈動所帶來的驚喜,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近二十年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古璽印鑒賞與收藏的隊伍不斷地擴大,除了傳統的金石銘刻收藏群體之外,眾多的篆刻愛好者也加入了這支隊伍,鑒賞收藏逐漸深化細化和專題化。尤其是對一些有出版著錄的代表作品,趨之若鶩。去年嘉德香港秋拍中,《珍秦琳瑯——珍秦齋藏歷代古璽印及銅器》專場備受關注,大獲成功。108組共497方戰國至宋元古璽印,均高出底價數倍的價格盡數拍出,博得了一個滿堂彩!這場專題拍賣,除了精選的拍品自身珍稀程度之外,其歷史與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專場中有眾多的拍品,被專業的印譜典籍廣泛著錄和引用,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許多名譽之品在印界被如數家珍,耳熟能詳,追逐熱捧。 
披覽今年秋拍珍秦齋諸品,珍罕稀貴者依然眾多。 其中最令人稱贊者,乃秦官印“參川候印”。“參川”,即“三川”,秦統一后所設郡名。《史記·秦本記》:“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古封泥集成》中收錄有“參川尉印”秦封泥。這枚“參川候印”印文并非通常的直讀,亦非旋讀與對讀,而是橫讀,此版式極罕。此“參川候印”與“參川尉印”封泥同銘,互為參照,彌足珍貴!  1.《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60,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2.《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鑒》P18,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2010年3月。 3.《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P370,三秦出版社出版,2014年。 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68,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秦官印“武柏私府”,字口寬且深,篆法豐腴中見靈動。和秦官印中鑿刻而成典型的“細勁”一路相對照,有著明顯的區別。與存世的“铚粟將印”“彭城丞印”“蒼梧侯丞”幾方秦官印風格一致,皆如同鑄出。《漢官儀》:“長公主傅一人,私府長一人,食官一人,永巷長一人,家令一人,秩皆六百石,各有員吏。”學界認為,漢代私府是太后、皇后、諸侯王后、諸公主家等所設立的管理日常金錢、儀仗的機構。武柏為地名,史籍失載。筆者所見秦“私府”半通官印有數十枚之多,通常者印面往往僅刻“私府”二字。雖有秦“北私庫印”銅印和“私庫丞印”封泥存世。而“私府”前冠以地名者,此為僅見。武柏當為某代秦公之王后或公主封邑。 
 1.《珍秦古印展》第5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3.《中國歷代印風系列—秦代印風》P31,許雄志編,重慶出版社出版,2011年。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84,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先秦楚鉨中,有一枚圓形“藏室”鉨,玲瓏可愛,品相與篆法皆佳。與一枚缺失半合的“藏室”鉨,可儷成一對。另一枚柱鈕符合印“□府”,雖均缺失半合,首字難測,也甚珍貴。符合印,多見于戰國楚秦之地,官鉨者,楚地為盛;私印者,多見于秦楚兩國。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一組三合鉨者,其中一合為后配而成。所見二合、三合官鉨完整無缺者,僅見于上海博物館所藏。 
 注釋: 藏室:似専指藏書之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老子任“周守藏室之史”,《索隱》曰:“藏室史,周藏書室之史也。”可與本書所載楚“藏室”二合璽并觀。1.《珍秦齋藏印·戰國篇》第19頁,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 年。 2.《中國書法》P46,中國書法家協會刊行,2004年7月第4 期。 3.《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34,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4.《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 期。 5 .《戰國璽印分域研究》P 1 5 7,陳光田編,岳麓書社刊行, 2009年。 6.《中國書法》P63,中國書法家協會刊行,2005年第4期。 7.《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16,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6月。 1.《珍秦齋藏印·戰國篇》第3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文分域研究》P447,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1.《珍秦齋藏印·戰國篇》第4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文分域研究》P447,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三晉官鉨中,咎郎將行,左鞭司冠,垣余子序,□陽都,大史里,卜大夫,“倉”字異形鉨等等,字字珠璣,方方珍品。
 注釋:咎郎為地名,咎郎據考證為古書中之皋狼,漢屬西河郡,戰國時為趙邑,今山西離石附近,“將行”為官名,亦曾見南宮將行印。《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謂秦官有將行,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長秋。1.《珍秦古印展》第3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古璽探研》P78,田煒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 3.《古璽文分域研究》P54,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 4.《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5.《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24,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1.《珍秦古印展》第2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篆刻》,榮寶齋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 3.《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編號506,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4.《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36,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5.《戰國璽印分域研究》P190,陳光田編,岳麓書社出版,2009年5月。 6.《中國書法》P62,中國書法家協會主編,2012年11月總235期。 7.《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展》,澳門書法篆刻協會刊行,2015年。 8.《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16,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6月。
 1.《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展》P11,澳門書法篆刻協會刊行,2015年。 2.《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09、434,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6 月。 印文:1.□陽都。2.都。3.卜大夫。4.大史里。The largest, 1.7×1.7×1.7 cm.1.《珍秦齋藏印·戰國篇》第16-19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探研》P128,田煒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大史里) 3.《古璽文分域研究》P538、P311、P438,肖毅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出版,2018年。(都、卜大夫、大史里) 4.《先秦璽印圖說》P367,徐暢編,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卜大夫)西漢“白土牢監”地名職官均罕有。西漢“材府”半通印,“材”字篆法奇特,字法含秦篆之韻。西晉繁陽令印,皮殼熟美,印文古拙。 1.1×2.1×1.7 cm./1.1×2.1×1.7 cm.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9,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1.3×2.3×1.2 cm./1.5×2.5×1.3 cm.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8,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諸多私印精品中,秦“丁布”玉印,和田白玉,質地純凈通透,印面布局開合有度,砣痕清晰。漢橛鈕“大富”吉語印,印面左右雙龍盤繞,動感極強,呼之欲出。漢橛鈕“袁君千萬”三聯珠印,印面構成,可謂奇思妙想,鈕頂部又鑄“袁君大”三字,姓名與吉語一體。漢龜鈕四聯珠“巨朱之印”,龜鈕印臺與印面四柱相連,令人稱奇,堪稱佳構。漢彈瑟帶鉤鈕印,帶鉤作印鈕,印鈕雙人彈瑟,其工巧作,栩栩如生。唐代橛鈕“敦實”銅印,印腔深峻,文字氣息古奧,似箴言印,是典型的隋唐時期“盤條”工藝。唐、五代官私印均存世稀少。  1.《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展》P77,澳門書法篆刻協會刊行,2015年12月。 2.《新見古代玉印選續》P31,藝文書院刊行,2017年。
 1.《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105,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2.《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26、P176,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印文:1.袁君大 袁君千萬。2.巨朱之印。3.王僧儒印。4.王姬。5.樂立昌。6.白郡□茲成□文禮印。The largest, 1.4×1.8×1.7 cm. 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22-124,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1.8×2.4×2.1 cm. /5.3×1.4×2 cm.1.《珍秦古印展》第193、195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壬) 4.《印章》P22,孫慰祖編,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1998年。(壬) 5.《先秦璽印圖說》P153,徐暢編,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6.《孫慰祖論印文稿》P106,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壬) 7.《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P195,孫慰祖編,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壬)3×2.7×2.6 cm./8.6×1.6×2.9 cm. 1.《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34-135,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2.《唐宋元私印押記集存》彩頁圖版4,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1年。(敦實) 3.《可齋論印新稿》P221、P228,孫慰祖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3年。 4.《可齋論印三集》P60,孫慰祖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7年。(敦實) 5.《孫慰祖璽印封泥與篆刻研究文選》P268,孫慰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敦實)另外,頗值一提的是,古璽印專場中驚現一組殷商甲骨文,乃珍秦齋主人忍痛釋出。這類拍品,路份極高,屬金石銘刻類收藏之頂層,且拍場多年未見,雖散金碎玉;集腋成裘,足可名世。  The largest, 12×2.4×0.3 cm.出版著錄:《珍秦齋藏甲骨文》,澳門基金會出版,2015年。時光荏苒,至今還清楚記得,2003年“非典”平復之后,隨著天氣轉熱,中國內陸各類商品呈現出“報復性消費反彈”的態勢。藝術品市場的拍賣成交價格更是高歌猛進,一路上揚,從此拉開了一個長達十多年市場繁榮的序幕。 印者,信也。一方方遠古的印信,穿越時光隧道展現在你的面前,千秋傳承。一印在握,或為生活方式的憑寄,或是精神世界的追求。鏤金刓玉,握芝懷瑜。人于印前,感嘆人生之須臾。而這千秋古印,于我們生命中相約而遇,也何其緣也,何其幸也! 在這不平凡的三年里,人們經歷了許多困頓與磨難!但我們堅信,不管有多少挫折,世界總是朝著文明與富足發展,生活依然會回到從前的優渥與安逸。而在當下,誰又能說這不是藝術品收藏投資的最佳窗口期呢?贅述數句,以蠡測海。  注釋:新近出土有封泥“居室丞印”、“居室寺從”,居室為少府屬官,“室印”可能是其簡稱。 “革工”應是負責制造或管理皮革工用印,屬工師所管。從出土兵馬俑得知秦使用皮革非常之多,且多用于甲衣制作,其技術精美,甲衣按官階等級類別不同,理應設有制革部門。1.2×1.9×1.3 cm. /1.6×2.3×1.1 cm. /1×2.1×1.4 cm. 1.《珍秦齋藏印·秦印篇》第17-19號,臨時澳門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革工) 3.《先秦璽印圖說》P91、P155,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室印、革工) 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39,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革工)
 出版著錄:《新見古代玉印選續》圖041,藝文書院刊行,2017年。
 1.《珍秦古印展》第196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孫慰祖論印文稿》P96,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季拍賣會 預展:10月3 - 6日 | 10am - 8pm預展:10月3 - 6日 | 10am - 8pm
中國嘉德(香港) 電話:+852 2815 2269 電郵: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地址:香港金鐘道89號力寶中心一座5樓 北京總公司 電話:+86 10 8592 8288 電郵:mail@cguardian.com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上海 電話:+ 86-21 5466 0508 ——— 廣州 電話:+ 86-20 3808 8589 ——— 南京 電話:+ 86-25 8670 2356 ——— 杭州 電話:+ 86-571 8535 9925 ——— 臺灣 電話:+ 886-2 2757 6228 ——— 日本 電話:+ 81-3 6206 6682 ——— 美國 電話:+ 1 212 308 8889 + 1 888 799 8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