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新元史 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五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六十

     新用戶4541Ay47 2023-09-21

    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五十六

      伯顏 相嘉失里
      伯顏,巴鄰氏。曾祖失兒古額禿,為巴鄰部長,率二子阿剌黑、納牙阿歸于太祖,授巴鄰部左千戶。納牙阿為太祖中軍萬戶,自有傳。
      阿剌黑,伯顏祖父也。襲父職,兼斷事官。從太祖伐西域,攻拔忽氈城,遂雙忽氈為其食邑。
      阿剌黑子曉古臺,襲千戶,從宗王旭烈兀于西域。曉古臺生伯顏。
      至兇初,旭烈兀遣伯顏入奏,世祖偉其言貌,曰:“非諸侯臣也,其留事朕。”以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伯顏凝重寡言,諸曹白事,尤難次者,徐以一二語判之。眾服曰:“真宰相也。”四年,改中書右丞。七年,遷同知樞密院事。”
      十一年,大舉伐宋,與史天澤并拜中書左丞相,行省荊湖。初,世祖劉與秉忠議伐宋。秉忠以無元帥對。及見伯顏,乃謂世祖曰:“取江南有人矣。”姚樞亦奏,如求大將,非安童與伯顏不可。至是,遂與天澤并任焉。天澤又以病,表請專任伯顏,乃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諸將并聽節制。秋七月,陛辭,帝曰:“昔曹彬以不嗜殺平江南,汝其體朕意,為朕曹彬可也。”
      九月甲戌朔,會師于襄陽,分三道并進:唆都以兵一萬,由東道趨棗陽;翟招討以兵一萬,由西道老鴉山趨荊南;伯顏與平章政事阿術由中道循漢水趨鄂州,萬戶武秀為前鋒。遇潦水泛濫,無舟楫,伯顏曰:“吾且飛渡大江,豈憚此潢潦。”命壯士負甲仗,騎而前導,麾諸軍畢濟,次鹽山,距郢州二十早,宋兵十余萬,夾漢水城萬勝堡,號為新郢,兩戰艦千艘,橫鐵縆江中,以遏舟師。惟黃家灣有小河,經鷂子山入唐港,可達于江,宋人又為壩筑堡于上,嚴兵守之。伯顏遣總管李庭、劉國杰攻拔黃家灣堡,鑿壩,挽舟出唐港,整列而進,諸將請曰:“郢城,我之咽喉,不取恐為后患。”伯顏曰:“用兵有緩急,攻城,下策也,大軍之出,豈為此一城哉。”遂舍郢不攻,由平江堰順流而下。伯顏與阿術殿后,不滿百騎。至泉子湖,郢將趙文義、范興以二千騎來襲,還軍擊之,文義、興俱死,斬獲數百人。
      十月,次沙洋堡。命斷事官楊仁風招之,不應,復遣一俘持黃榜、檄文,傳文義首入城,招其守將王虎臣、王大用。虎臣等斬俘,焚黃榜。其裨將傅益以水軍十七人降。伯顏復命呂文煥招之,仍不應。乃水陸并進。有裨將李國用在巫術召風,風起,伯顏命炮手元帥張榮實順風燃炮,焚城中廬舍,城遂拔。萬戶忙古歹獲虎臣、大用等,屠其城。進次新城,使萬戶帖木兒、史弼列沙洋所馘于城下,射黃榜、檄文以招之。守將邊居誼邀文煥語,至城下,飛矢中右,臂奔還。未幾,其總制黃順逾城降,明日副統任寧亦降,居誼終不出,乃令總管李庭攻其外堡,拔之,諸軍蟻附而上,內堡亦破。余眾三千人皆戰死,居誼闔家自焚。并誅王虎臣、王大用等。遣萬戶帖木兒等奏沙洋、新城之捷。
      十一月丙戌,次復州,安撫使翟貴以城降。阿術使右丞阿里海涯來請渡江之期,伯顏不答,明日又來,仍不答。阿術自至,問之,伯顏日:“此大事,主上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虛實乎?”潛刻期而去。大軍次蔡店。宋淮西制置使夏貴等以戰艦萬艘,分據要害,都統王達守陽邏堡。荊湖宣撫使朱禩孫以游擊兵扼中流,大軍不得進。伯顏大會諸將,議渡江。遣總管劉深、千戶馬福觀沙湖水勢。福建議,淪河口可通沙蕪入江,伯顏使覘沙蕪口,貴亦以精兵守之。乃圍漢陽軍,聲言由漢口濟江,貴果移軍來援。
      十二月丙午,大軍次漢口。諸將自漢口開壩,引船入淪河。先遣萬戶阿刺罕巡視陽邏城保。徑趨沙蕪,入大江。壬子,伯顏戰艦萬計,連檣而至,以數千艘泊淪河灣。諸將言:“沙蕪南岸有宋戰船,可攻而取之。”伯顏曰:“吾亦知其可取,慮汝輩貪小失大,一舉渡江,收其全功可也。”進攻陽邏保,再遣人招之,保不應。基將士曰:“我輩受宋厚恩,戳力死戰,此其時也。安有歸降之理?今日猶賭博之孤注,輸贏在此一擲。”伯顏麾諸將攻之,三日不克,乃密與阿術議曰:“彼謂我必拔此保,方能渡江。此堡守御堅固,攻之徒勞。汝今夜以鐵騎三千直趨上流,為搗虛之計,詰旦渡江襲南岸,已過,則遣人告我。”乃分遣阿里海涯督萬戶張宏范、忽失海涯、折的迷失等,先以步騎攻陽邏堡,夏貴來援。阿術出其不意,率萬戶晏徹兒、忙古歹、史格、賈文備四翼軍,溯流西上四十里,對青山磯而泊。是夜,雪大作,遙見南岸尚露沙洲。阿術登舟率諸將徑趨之。史格一軍先渡,為宋將程鵬飛所卻。總管史塔剌渾繼進,擒其將高邦顯等。鵬飛身被七創。敗走。獲船千余艘。遂抵南岸。阿術與鎮撫何瑋等數十人登岸,與宋軍相持。夏貴在江南不能為聲援,我軍遂起浮橋,成列而濟。阿里漲牙繼遣張榮實、解汝楫等四翼軍,般艫相銜,直攻夏貴。貴引麾下軍數千先遁,諸軍乘之,析馘不可勝計。追至鄂州東門而止。阿術遣使告捷,伯顏大喜,急攻陽邏堡,拔之,斬王達。諸將謂,貴大將,不可使逸去。請追之。伯顏曰:“陽邏堡之捷,吾欲遣使告于宋人,今貴走,代吾遣使,不必追也。”
      阿術還渡江,議兵所向,或欲先取蘄、黃,阿術曰:“若赴下流,退無所據,先取鄂、漢,雖遲旬日,可為萬全計。”伯顏從之。進次鄂州,焚戰船三千艘,火照城中,宋人大恐。乃遣呂文煥、楊仁風等諭之曰:“汝國所恃者,江、淮而已,今大兵渡江,如履平地,汝輩何不速降!”知鄂州張晏然、知漢最軍王儀、知德安府來興國,并以城降,程鵬飛亦以本軍降。伯顏承制以宋鄂州民兵總制王該知州事,王儀、來興國仍舊任。分宋降卒隸諸將,凡逃民悉縱還之。遣萬戶也的哥、忽都列入奏。分命阿剌罕先鋒黃頭,收壽昌糧四十萬斛,以濟軍需。留阿里海涯等,以兵四萬,戍鄂、漢。伯顏與阿術率大軍東下。以侍衛新軍都指揮使禿滿臺為諸軍殿。
      十二年正月癸西朔,阿術先至黃州,宋知州陳奕降,伯顏承制授奕沿江大都督。遣奕與呂文煥以書招蘄州安撫使管景模,阿術復以舟師造其城下。伯顏至蘄州,景模出降,承制授以淮西宣撫使,留萬戶帶塔兒守之。阿術以舟師趨江州,宋兵部尚書呂師夔、知江州錢真孫及知六安軍曹明,皆以城降。伯顏承制,以師夔守江州。師夔宴伯顏于庚公樓。飾宋宗室二女以獻,伯顏怒曰:“吾奉天子之命,興師問罪,豈以女色移吾意乎!”斥遣之。知南康軍葉閶來降,殿前都指揮使、知安慶府范文虎亦奉書納款。伯顏至湖口,遣千戶寧玉造浮橋以渡,大風,褥于山神,有頃,風息,大軍畢渡。
      伯顏承制授范文虎兩浙大都督,以其從子友信知安慶府事,命萬戶喬珪戍之。次池州,都統制張林以城降,通判權州趙昴發與其妻自經死,伯顏命具衣衾葬之。
      宋宰相賈似道遣袁克已、宋京致書,請還已降州郡,約貢歲幣。伯顏遣囊加歹偕克己入奏,止京以待。且使謂似道曰:“未渡江,議和人貢則可,今沿江諸郡皆內附,欲和,則汝自來面議。”囊家歹還,乃釋宋京。
      賈似道屯于丁家洲,步兵十三萬,號百萬,孫步臣為前鋒,夏貴以戰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似道將后軍。伯顏曰:“眾寡不敵,宜以計勝。”令軍中作大{代木}數十,置薪芻于上,陽言欲以火攻。宋人晝夜嚴備,戰士少懈。乃命左右翼萬戶率騎兵夾江而陣,炮聲震百里。宋軍陣動,我師掠宋戰艦,大呼曰:“宋人敗矣!”似道倉皇失措,遽鳴金收軍,軍潰。阿術以小旗麾何瑋、李庭等率舟師沖擊,伯顏命步騎左右犄之,追奔百五十余里,獲戰艦二千余艘。似道東走場州,貴走廬州,虎臣走泰州。
      進攻太平州,知州孟之縉及知無為軍劉權、知鎮萬軍曹旺等,并以城降。大軍次建康之龍灣,大賚將士。
      宋沿江制置使趙溍遁,都統徐之榮、翁福、茅世雄等以城降,命招討使唆都守之。鎮江府管軍總管石祖忠以城降,江東及淮西滁州諸郡亦相繼降。
      時民乏食,又疾疫,伯顏開倉賑之,兼施醫藥。宋人大喜曰:“真王者之師也。”伯顏遣左右司員外郎石天麟詣闕奏事,世祖大悅,悉允所請,命伯顏以行中書省駐建康。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樞密院駐鎮江,阿術別奉詔取揚州。
      四月,詔盛夏不利行師,俟秋再舉。伯顏奏曰:“宋人據江海,如獸之走險,今已扼其吭,少縱之則逸而逝矣。”世祖語使者曰:“將在外,不從中制,兵法也。宜從丞相言。”五月,復命奉御愛薛召伯顏赴闕,以阿剌罕為參政,留治省事。伯顏至鎮江,會諸將計事,今各還戍地,乃渡江北行,入見于上都。七月癸未,進右丞相,讓功于阿術,詔以阿術為左丞相。阿術材勇善戰,而士心不附,伯顏患之,乃曲加禮敬,由是眾皆悅服。
      八月癸卯,受命還行省,取道益都,按視溯州防軍,調淮江都元帥孛魯歡、副都元帥阿里伯,以所部兵溯淮而進。九月,至淮安,射書城中,諭守將降,又使降將孫嗣武招之,皆不應。乃使招討使別里吉迷失攻北城,伯顏與孛魯歡、阿里攻其南城堡,拔之。十月,進圍揚州,留孛魯歡、阿里伯守灣頭新堡。至鎮江,罷行院,以阿塔海、董文炳同署院事。
      十一月,分兵為三路,期并會于臨安:阿剌罕等為右軍,以步騎自建康趨獨松嶺;董文炳為左軍,以舟師自江陰循海道趣澉浦、華亭;伯顏與阿塔海由中道,節制諸軍水陸并進。
      先是,常州守王宗洙遁,通判王虎臣以城降,其都統制劉師勇通與張彥、王安節等復推姚訔為帥,堅守不下,彥與安節拒戰于呂城,大敗,彥以眾降。伯顏至常州,命呂文煥射書城上,諭以禍福,不應,文煥又為流矢所中,乃命掾史書榜文射入城中,曰:“常州已附之地,爾等復來據之。大丞相親臨攻擊,勢易摧枯,然念主上好生、惡殺,務以招徠為先。連日遣人告諭,未見聽從。爾之士民勿以歸降復叛為疑,約以來日,如出城歸附,以保生靈,前罪一無所問,仍依沿江已附州城,一例優加爵賞,四民各令安業,若更執迷堅拒,城破之日,枕尸流血,老幼無遣,宜速深思,無貽后悔。”又不聽。乃督帳下親軍攻南城,命親軍先登,豎紅旗城上。諸軍見而大呼曰:“丞相登矣。”師畢皆登,宋軍大潰,拔其城署之。訔戰死,安節被執不屈死,惟師勇遁去。以行省都事馬恕為常州尹。
      遣蒙古軍都元帥阇里帖木兒、萬戶懷都,先據無錫州,萬戶忙古歹、晏徹兒巡太湖,又遣監戰亦乞里歹、招討使唆都、宣撫使游顯,會阇里帖木兒先趨平江。
      初伯顏出都,帝以手詔付之,使諭宋主。至是遣降人游介實,奉詔書副本使于宋,仍以書諭宋大臣。十二月,宋工部侍郎柳岳等奉其國主及太皇太后書,并宋之大臣與伯顏書來見,垂涕言:“太皇太后年高,嗣君幼沖,且在缞绖中。自古禮不伐喪,乞哀恕班師,每年進奉修好。且今日事至此者,皆奸臣賈似道失信誤國,非太皇太后之意也。”伯顏曰:“主上即位之初,奉國書修好,汝國執我行人至十有六年,所以興師問罪。今又無故殺我行人。如欲大軍不進,將效錢王納土乎?李主出降乎?爾宋昔得天下于小兒,今亦失于小兒,天道如此,何多言也!”乃遣招討使抄兒赤,以柳岳來使事,乃嚴忠范所賚國書入奏。
      次平江,宋都統王邦杰等出降。遣囊家歹與柳岳至臨安。宋尚書夏士林、侍郎呂師孟、守正少卿陸秀夫又以書來,請尊世祖為伯父,世修子侄之禮,且約歲幣銀二十五萬兩,幣二十五萬匹。伯顏不答,遣忙古帶、范文獻,會阿剌罕、昔里伯取湖州,留游顯、懷都、忽都不花屯兵鎮守平江,別遣寧玉守吳江長橋,橋玉所造也。
      十三年正月,次嘉興,安撫使劉漢杰以城降,留萬戶忽都虎等戍之。宋軍器監劉庭瑞又以其宰相陳宜中等書來,伯顏亦不答,遣庭瑞返。宜中遣御史劉岊奉宋主稱臣表副本,及致書伯顏,約會長安鎮。大軍至崇德。宜中又令都統洪模持書同囊家列來見。已而伯顏次長安鎮,宜中等不至。進至皋亭山,宋主知臨安賈余慶,同承宣使趙尹甫、防御使趙吉甫,奉傳國璽及降表詣軍前,伯顏受之,召宋宰執議出降。時宋宰相陳宜中已遁,宋主以文天祥化為宰相,辭不拜,自請至軍前。大軍至臨安北十五里,分遣董文炳、呂文煥、范文虎撫慰軍民。
      伯顏聞宜中與張世杰等挾益王、廣王航海去,亟遣右軍阿剌罕、奧魯赤,左軍董文炳、范文虎等追之,不及而還。
      或請檢視府藏簿帳,以知金谷戶口多寡,伯顏曰:“是欲夤緣噬吾民恥。”乃下令將士敢入城者,以軍法論。先是,宋三衙衛士,白晝殺人,亂民亦乘時剽掠,至是始皆斂跡,遣呂文煥持黃榜諭臨安軍民,遣程鵬飛、洪雙壽等入宮慰諭謝太后。太后遣丞相吳堅、文天祥,樞密使謝堂、安撫使賈余慶、內宮郁惟善來見,伯顏慰遣之。以天祥舉動不常,疑其有異志,留之。天祥數請歸,伯顏笑而不答。天祥怒曰:“我此來,為兩國大事,何故留我?”伯顏曰:“勿怒,汝為宋大臣,責任非輕。今日之事,當與我共之。”使程鵬飛、洪雙壽同賈余慶易宋王削帝號降表。伯顏屯臨安城北之湖州市,遣千戶囊家歹等以宋傳國璽入獻。
      庚寅,伯顏建大將旗鼓,率左右翼萬戶,巡臨安城,觀湖于浙江。宋宗室大臣皆來見。張宏范、孟祺同程鵬飛,以所易降表及宋主、謝太后諭未附州郡手詔至。伯顏登獅子峰,觀臨安形勢,命唆都部分諸將守護宮城。癸巳,謝太后復使人來勞問。分置其三衙諸司兵于各翼,以俟調遣,其生募等軍,愿歸者聽。
      分遣蕭郁、王世英等招諭衢、信諸州。二月,遣劉岊等往淮西招夏貴,仍遣別將徇浙東、西,于是知嚴州方回、知婺州劉怡、知臺州楊必大、知外州梁椅,并以城降。
      命剌罕、董文炳等見謝太后,宣布德意。以慰諭之。辛丑,宋主率文武百余,望闕拜發降表。伯顏承制,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忙古歹、范文虎并為大都督。復命張惠、阿剌罕、董文炳、呂文煥等入城,籍其軍民錢谷之數。收百官誥命、符印圖籍,悉罷宋官府。稱宋王于別館。禁人勿侵壞宋氏陵寢。是日,大軍屯于江滸,潮三日不至,人以為天助焉。
      癸卯,謝太后命吳堅、賈余慶、謝堂、家鉉翁、劉苪、文天祥為祈請使,楊應奎、趙若秀為奉表押璽官,詣闕請命。伯顏亦拜表稱賀。宋福王岊與苪奉書于伯顏,辭甚懇至。伯顏曰:“爾國已降,南北一家,王勿疑,宜速來,共預此事。”且使迓之。夏貴以淮南降。庚申,囊加歹傳諭,召伯顏偕宋君臣入朝。
      三月丁卯,伯顏入臨安,使孟祺籍其禮器、冊寶、圖書。議以阿剌罕、董文炳留治省事,以經略閩、粵;忙古歹以大都督戍浙西;唆都以宣撫使戍浙東;唐兀歹、李庭護送宋君臣北上。初,宋末童謠有云:“江南如破,白雁來過”又讖語云:“亡宋者,百眼將軍也。”至是皆應焉。
      阿塔海等宣詔,趣宋主、母后入覲,聽詔畢,即日出宮,惟謝太后以疾獨留,隆國夫人黃氏以下宮人從行者百余人,福王與苪,沂激王乃猷、駙馬楊鎮以下官屬從行者數千人。宋主求見,伯顏曰;“未入朝,無相見禮。”
      五月乙未,伯顏以宋主至上都,世祖御大安閣受朝,授宋主顯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宋平,得府三十七、州百二十八、關監二、縣七百三十三。命伯顏告于天地宗廟,大赦天下。帝勞伯顏,伯顏再拜謝曰:“奉陛下成算,阿術效力,臣何功之有。”復拜同知樞密院事,賜銀鼠青鼠只孫二十襲,以陵州藤州戶六千為食邑,將校有功者一百二十三人賜銀有差。奏言:“江南川渠,通利百貨,皆以船運,比之車運,載倍而力省。今南北混一,宜疏浚河渠,令遠方貢獻京師者,皆由此而達,誠萬世之利。”帝從之。其后海運之議,亦發自伯顏云。
      十四年,諸三昔里古劫北平王以叛,命伯顏率大軍討之。與其眾遇于斡魯歡河,夾水而陣,相持終日,俟其懈,麾軍為兩隊擊之,昔里古敗走。十八年三月,世祖命皇太子撫軍北邊,以伯顏從,諭之曰:“伯顏才兼將軍,忠于所事,汝勿以常人遇之。”皇太子與伯顏論事,輒敬禮有加,是年,頒功臣食邑,益以藤州等處四千九百七十七戶。
      初,伯顏至上都,詔百官郊迎,平章政事阿合馬先半舍謁于道左,伯顏解所服玉鉤條遺之,且曰:“宋寶玉雖多,吾實無所取,勿以此為薄也。”阿合馬疑其輕已,思中傷之,乃謂玉桃盞,宋之至寶,為伯顏所匿。帝命按之,無驗,事始得釋,后阿合馬死,在獻玉桃盞者,帝愕然曰:“幾陷我忠臣也。”別里吉迷失誣伯顏以死罪,帝察其誣。斥之。未幾,別里吉迷失以他罪誅,敕伯顏臨視,伯顏與之酒,不顧而返,帝問其敵,對曰:“彼有罪當誅,以臣臨之,人且疑陛下為臣報復矣。”
      二十二年秋。宗王阿只吉為海都所敗,詔伯顏代總其軍。伯顏令軍中采蔑怯葉兒及宿敦之根貯之,人四斛。草實稱是。是冬,雨雪,人馬賴以不饑,又令軍士捕塔剌不歡之獸食之,積其皮至萬余,人莫知其意,既而遣使輦至京師,帝曰;“是欲易吾繒帛耳。”乃賜帛為軍士衣服。二十四年二月,有上變告乃顏逆謀,詔伯顏偵之,伯顏多載衣裘入其境,以賜館人,既至,乃顏設宴,謀執之,伯顏覺,趨出,與從者分三道逸去。館人既得衣裘,爭以良馬與之,遂得脫,弛還白狀。四月,乃顏反,世祖親征,奏請李庭、董士選將漢軍以兵法布置。賊將金家奴、塔不歹進副乘輿,庭等大敗之,卒擒乃顏。二十六年,進金紫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出鎮和林。和林置知院,自伯顏始。
      二十九年,諸王明理帖木兒叛,與海都連兵入寇,詔伯顏討之。遇賊于阿撒忽禿嶺,矢下如雨,伯顏麾軍以進,下令退后者斬,大敗明理帖木兒,使速哥、梯迷禿兒等追之。伯顏引軍夜還,至必失禿,卒與賊遇,伯顏堅壁不動。黎明,賊引去,追至別竭兒,速哥、梯迷禿兒等兵亦至,夾擊之,斬首二千級,俘其余眾以還。軍中獲諜者,伯顏厚賜之遣歸,赍書諭明里帖木兒以禍福,明理帖木兒為感泣。
      未幾,海都復犯邊,伯顏留拒之。廷臣有譖伯顏與海都通者,詔以知樞密院玉昔帖木兒代之,伯顏留大同以俟后命。玉昔帖木兒未至三驛,會海都復至,伯顏遣使告立者帖木兒曰:“公姑止此,待我翦此寇而來,未晚也。”伯顏與海都戰,佯卻,凡七日,諸將以為怯,憤曰;“果畏賊,何不授軍于大夫。”伯顏曰:“海都犯邊,邀之則遁,誘其深入,一點可擒也。諸君必欲速戰,若失利。誰任其咎?”諸將屢請,伯顏還軍擊敗之,海都果脫去。玉昔帖木兒至,成宗餞伯顏,且曰:“公將去,何以教我?”伯顏舉酒,謂之曰:“可慎者,惟此與女色耳。軍中當嚴紀律,然恩德不可偏廢。冬夏營屯,循舊為便。”成宗悉從之。
      三十一年正月癸酉,世祖崩,伯顏總百官以聽。兵馬司請日出入時鳴鐘,以防變故,伯顏呵之曰:“汝將為亂耶!其如平日。”有盜內府銀者,宰相欲誅之,伯顏曰:“何時無盜,今以誰之命誅盜耶?”人皆服其有識。
      夏四月,成宗即位于上都大安閣,左右部諸王畢會,伯顏仗劍立殿階,陳祖宗寶訓,宣揚顧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辭色嚴肅,諸王皆股栗,趨殿下拜賀。五月乙亥,拜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樞密院事。丞相完澤忌之,伯顏知其意,語之曰:“幸送我兩罌美酒,與諸王飲,余非所知也。”江南行省累請罷行樞密院,帝問于伯顏,時伯顏已病,張目對曰:“內而省、院,各置為宜;外而軍、民,分隸不便。”成宗韙之。三行院遂罷。十二月庚子,卒,年五十九。
      伯顏深沈善斷,率二十萬眾伐宋,如將一人,事畢還朝,口不言功。歸裝惟ゎ被而巳。大德八年,贈宣忠佐命開濟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謚忠武。至正四年,加贈宣忠佐命開基詡載功臣,進封淮王,余如故。
      子買奴,僉樞密事院;囊加歹,樞密副使。
      孫相嘉失里,同僉樞密院事、集賢學士,至治未聞南坡之變,奔赴上都,或止之。曰:“吾與國同休戚,今聞難不赴,可乎?”至上都,為逆黨所執,尋得釋,拜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遷江南行臺御史大夫。卒。
      相嘉失里子普達失里,陜西行省平章政事。
      史臣曰:“世祖一見伯顏,擢為宰相,知人之哲,近世未嘗有也。然伯顏自滅宋以后,迭遭誣陷,君臣之分,幾至不終,良以非親非貴,蹤跡孤危,功名雖盛,適足為讒構之資而已。甚矣!明良契合之不易言也。”

    卷一百六十·列傳第五十七

      阿里海涯 貫云石 阿剌罕 速迭兒 忙兀臺 完者拔都
      阿里海涯,回鶻人。胞生剖而出之,其父也先火者欲棄之,母不妨,及長,雄武有膽略。家貧,躬耕養母,喟然曰:“大丈夫當立功萬里,何至效細民從事畎畝間乎。”釋耒去,求國書讀之,逾月盡其師學。大將卜憐吉歹使其子忽魯不花從阿里海涯受國書,又薦于世祖潛邸,直宿衛。憲宗九年,從世祖濟江。世祖射虎未殪,阿里海涯挺矛剌殺之。攻鄂州,先登,流矢貫其喉。賜銀五十兩。憲宗崩,諸王大臣議所立。先是,宗王塔察兒有書勸進,世祖忘而置之,及問左右,阿里海涯對曰:“在臣所。”出示群臣,議遂定。世祖甚稱之。
      中統三年,授中書省郎中,至元元年,加朝請大夫、參議中書省事。二年,僉南京、河南、大名、順德等路行中書省事,轉廉訪使,易虎符。尋領諸路鷹師獵戶,再兼領中都路欄遺。四年,拜僉制國用司使。
      五年,劉整議取襄取,世祖然之,別置行中書省,以阿里海涯同僉行省事。乃筑長圍,起萬山,包百丈、楚山,盡鹿門,雙斷襄陽援兵。敗宋將范文虎于灌灘。時兵事劇,阿里海涯專入奏,能日馳八百里。六年,拜參知河南等路行尚書省事。七年,兼漢軍都元帥,分將新軍,尚書省罷,復參知行中書省事。宋遺都統張貴、張順將舟師送袍甲犒城中。自萬山接戰二十余里,斬順。貴以余眾入城。后貴乘水漲宵遁,阿里海涯復追斬貴于柜門關。九年,破樊城外城,會有西域人獻新炮。十年正月,以西域炮攻樊城,拔而屠之。
      移攻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震,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劉整欲立碎其城,執守將呂文煥,以逞其意。阿里海涯獨不欲攻,乃身至城下,與文煥言曰:“汝以孤軍拒守數年,今飛走路絕,上嘉汝忠于所事,若降必尊官厚賜,以勸來者,決不殺汝也。”文煥狐疑未決,又折矢與之誓。文煥感而出降。詔阿里海涯偕文煥入朝,拜中書參知政事。
      十一年,進中書左丞、行荊湖等路樞密院事。阿里海涯奏曰:“襄陽為自古用武之地,今幸而克之,宜乘勝順流東下,宋可必平。”平章阿術亦贊其事。世祖命丞相史天澤議之,天澤曰:“朝廷若遣重臣如丞相安童、同知樞密院事伯顏者一人,都督諸軍,則四海混同,可以立待也。”乃拜伯顏為行中書省左丞相。阿里海涯進行省右丞,賞鈔二百錠。
      九月,會師襄陽,進攻郢州。宋人筑新郢,夾江為城。伯顏使阿里海涯將數十騎覘新郢虛實,宋范、趙兩都統伏兵葭林中,阿里海涯奮擊,大破之,斬兩都統而歸,而其腦撓酒飲之。
      十二月,次沙武口,宋制置使夏貴守諸隘甚固,承阿里海涯麾兵攻陽邏保,敗貴援兵,遂拔陽邏及青山白湖諸堡。鄂州守將張宴然、王該等以城降。阿里海涯御軍嚴整,州民安堵,無奪菜秉者。于是漢陽、壽昌、信陽、德安諸州縣皆望風款服。伯顏與諸將會于鄂州,議曰:“鄂襟帶江山,江南要區,且兵糧皆備,今江陵、潭、岳皆未下,不以大將鎮之,上流一動,則鄂非吾有也。”乃使阿里海涯將兵四萬人戍鄂州。
      十二年春,略地江陵,與宋將高世杰遇于巴陵。世杰將艨艟千六百艘、兵二萬規襲鄂,阿里海涯遣張榮實、解汝楫敗之,追至桃花灘,世杰降,遂克岳州。承制以降將孟之紹為安撫使。四月,進兵沙市,縱火攻之,城陷,宋宣撫朱禩孫、制置高達出降。乃入江陵。傳檄郢、隨、歸、峽、常德、澧、辰、沅、靖諸郡,皆下之。籍其戶口財賦來上。世祖喜,大宴三日,謂左右曰:“伯顏東下,阿里海涯以孤軍戍,朕甚憂這。今荊湖定,吾東兵無后患矣。”乃親作手詔褒之,賜龍鳳御服、御帽又珠衣、玉帶、貂裘。又別賜金晶一,曰;“俟汝至,當合樂飲之。”以世杰窮而歸命,殺之,禩孫征至京師,死,籍其妻孥。命阿里海涯還鄂,以沿江新附州縣委之。
      阿里海涯至鄂,招潭州守將李芾,不聽。乃移兵長沙,拔湘陰。潭人植混淆柱江中,自喬口至城下,凡十有五。皆斷之,又拔城西柵,射書城中示芾,曰:“速降以活州民,否則屠矣。”芾仍不答。阿里海涯部分諸路,以炮攻之,中流矢,創甚,督戰益急。城陷,潭人復作月城以自守。十三年春正月,芾力屈自殺,其將劉孝品等以城降。諸將欲屠之,阿里海涯曰:“漂州戶口數百萬,屠之非上諭伯顏以曹彬不殺意,其屈法貸之。”復發倉廩食饑者。
      遣使徇郴、全、道、桂陽、永、稀、武岡、定慶及袁、韶、南雄諸郡,其守將皆奉表迎降。
      獨經略使馬暨據靜江不下。使俞全等招之,皆為所殺。會宋主降,阿里海涯入覲,拜平章政事。世祖使賚手詔至靜江諭之。阿里海涯錄上所賜詔以示暨,暨焚之,并殺使者。攻三十余日,城陷。暨與其將黃文政、張虎等突圍走,追執之。阿里海涯恐靜江民復叛,悉坑之,斬暨等于市。分遣萬戶禿哥不花徇賓、融、柳、欽、橫、邕、慶遠,齊榮祖徇郁林、貴、廉、象,托里徇容、藤、梧,皆下之。特磨酋秾士貴、南丹州酋莫大秀,皆請內附。
      既而宋益、衛二王稱海上,全、永諸州與潭州屬縣民文喻才等咸起兵應之,舒、黃蘄相斷煽動。詔阿里海涯討之。阿里海涯斬喻才等,逾嶺至柳州,天署,軍病渴,所乘時跑地出泉,一軍飲之,至今名馬蹄泉。時宋將趙與珞戍瓊州之白沙港,阿里海涯航海攻之,執與珞與冉安國、黃之紀等,皆磔以徇,瓊州遂降。八番羅甸蠻酋龍文貌入覲,置宣慰司。八番羅甸、臥龍、羅番、大龍、渴蠻、蘆番、小龍、石番、方番、璠番,僮番,并置安撫司以鎮之。
      十八年,奏請徙行省于郢州。所定荊南、淮西、江西、海南、廣西之地,凡得州五十有八,峒夷山獠不可勝計。其取民,悉從輕賦,所在立祠祀之。
      二十一年,敕阿里海涯調漢軍七千、新附軍八千從鎮南王伐安南。阿里海涯自請至海濱,收集占城潰卒,再使南征,且趣其未行者。拜安南行中書省左丞相。會湖廣省臣奏請緩師。世祖從之,詔阿里海涯返。
      二十三年,入朝,加光祿大夫、湖廣行省左丞相。湖廣行省左丞要束木,丞相桑哥之姻黨也。劾阿里海涯侵盜錢谷,桑哥從中主之。阿里海涯亦劾要束木貪婪。遣參政禿魯罕等推驗,皆希桑哥旨,謂要束不事不實,阿里海涯贓據有征。阿里海涯方以疾留上都。世祖敕尚醫診視,恩禮有加,聞推驗者右要束木,竟忿而自殺,以暴卒聞,年六十。禿魯罕言,阿里海涯雖卒,事之是非仍宜暴白。世祖命竟其事,籍阿里海涯家資運于京師,后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楚國公,謚武定。至正八年,追封江陵王,改謚武宣。
      阿里海涯喜薦人才,由麾下偏裨及降將為相者二人:曰蒙古歹,曰阿剌罕;為平章政事者十一人:曰奧魯赤、虎都帖木兒、阿里、史格、呂文煥、帖木兒不花、李庭、劉國杰、程鵬飛、史弼;右丞四人,曰唆都、完顏那懷、闊闊出、柔落野訥;左丞四人,曰塔出、唐兀帶、劉深、趙修;參知政事十三人,曰賈文備、鄭鼎、何瑋、張鼎、樊楫、朱國寶、張榮實、囊家歹、烏馬兒、孛羅,合答兒、高達、馬應龍、云從龍。人才之眾,一時莫及焉。
      惟自陳功比伯顏,應賜養老戶,御史藤魯瞻劾之。阿里海涯遣使至行臺,逮御史。行臺御史大夫相威奏其欺謾,事始寢,為士論所訾云。
      妻特里氏。世祖復敕以陳、亳、潁元帥郝謙女為次妻、卒,又以其妹繼之。自陳州召至京師,順圣皇后為加幗服。
      六子,知名者:忽失海涯,湖廣行省左丞;貫只哥,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追封楚國公,謚忠惠;和尚,湖南道宣慰使,監潭州軍,賜玉帶、一品服。貫只哥子貫云石。
      史臣曰:阿里海涯平湖廣,使伯顏東下無返顧之憂,功名與阿術相伯仲。乃為要束木所迫脅,至于自裁,以世祖之待功臣,尚有覆盆之獄,讒人罔極。吁,可畏哉!
      貫云石,字酸齋,神極秀異。年十二三,膂力絕人,善騎射。稍長,折節讀書,為文不蹈襲故常,簡峭有法。
      襲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永州。初貫只哥御下寬,眾玩之。云石濟以威嚴,行伍肅然。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語之曰:“吾宦情素澹,然祖父爵不敢不襲。今已數年,宜讓汝。”即解金虎符佩之。”
      北從姚燧學,燧見其詩文,大異之。仁宗為皇太子,聞云石讓爵于弟,謂左右曰;“將相家子弟能如此,誠不易得。”未幾,云石以所著《孝經直解》進,甚稱帝旨,命侍英宗為說書秀才。仁宗即位,拜翰林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奏陳六事:一曰釋邊戍以修文德,二曰教太子以正國本,三曰設諫官以輔圣德,四曰表姓以旌勛胃,五曰定服色以變風俗,六曰舉賢才以佐治道。帝覽而善之,未報。
      一日,云石忽喟然嘆曰:“辭尊居卑,昔賢所尚。今侍從之官,與所讓軍資,孰貴?人將議吾后矣。”乃移疾去官,賣藥于錢塘市,變易姓名,人無識之者,嘗過梁山濼,見漁父緝蘆花絮為被,愛之,欲易以紬。漁父曰:“君欲吾被,當更賦詩。”云石援筆立就,忻然持被被而去,遠近傳之,稱為蘆花道人。泰定元年卒,年三十九。贈集賢學十、中奉大夫、護軍,追封京兆郡公,謚文清。
      子阿思蘭海涯,慈利州達魯花赤;次八思海涯。
      阿剌罕,札剌兒氏。
      祖撥徹,事太祖為火兒赤,又為博兒赤。數有虞功,太宗即位,從征并隴,戰歿。追贈威佐運功臣、光祿大夫、司徒,封曹南王,謚忠定。
      父也柳干,幼隸皇子岳里吉為衛士長。從皇子闊出伐宋。累功,授萬戶,遷都元帥。及大將察罕卒,以也柳干代之,拜諸翼軍馬都元帥。憲宗八年,攻揚州,戰歿,追贈宣忠靖遠佐運功臣、中書右丞相,封曹南王,謚桓毅。
      阿剌罕襲為諸翼蒙古軍馬都元帥。從世祖渡江,圍鄂州。世祖即位,阿里不哥自立于和林,大將阿藍答兒、渾都海等叛應之。世祖命阿剌罕帥所部西討,有功。中統二年,又從世祖敗阿里不哥于昔門禿,賜金五十兩。三年,從諸王不者克討李璮于濟南,阿剌罕與璮戰于老倉口,敗之。璮伏誅,授都元帥,易金虎符、銀印。至元四年春,改上萬戶,從都元帥阿術伐宋。九月,師次襄陽西安陽灘,逆戰,敗宋兵。五年,大軍圍襄、樊,阿剌罕守南面百丈山、漫河灘,累敗宋兵。十年春,襄陽降。
      十一年秋,丞相伯顏與阿術會師襄陽,遣阿剌罕率諸翼軍攻郢、復諸州。十月,奪郢州南門堡。丞相伯顏親率騎兵行視漢陽城壁,欲從漢口渡江。宋人以精兵扼漢口,乃遣阿速罕帥蒙古騎兵位道兼行,攻破沙洋堡。遂渡江,取鄂州。阿剌罕同斷事官楊仁風東略壽昌,得米四十萬斛。統左翼軍,順流東下,沿江州郡悉降。
      十二年五月,加昭毅大將軍、蒙古漢軍上萬戶,屯建康。丞相伯顏受詔赴闕,以阿剌罕留治行省事。拜中奉大夫、參知政事。伯顏還,分軍為三道并進,阿剌罕由西道,趨溧水、溧陽,攻破銀樹東壩,至護牙山,敗宋軍,斬首七千級。又擒其將祝亮并裨校七十二人,斬首三千級。又與宋兵戰,斬首七千級。又敗其都統等三人,斬首三千級。克建平縣,進攻廣德軍獨松關。先是,宋廣德守將張濡殺國信使廉希賢、嚴忠范等于獨松關,及阿剌罕軍次安吉州上柏鎮,濡率兵拒戰。大敗之,斬首二千級,生擒其副將馮翼,斬于軍前,俘裨將四十二人,濡遁。
      十三年春,宋降,詔阿剌罕同左丞董文炳率高興等,攻浙東溫、臺、衢、婺、處、明、越、及閩中諸郡,追襲宋嗣秀王趙與擇至福州。與擇以軍三萬拒戰,阿剌罕身先士卒率高興、撒里蠻等渡江鏖戰,斬其步帥觀察使李世達。生擒與擇及將吏百八十人。悉斬之。泉州蒲壽庚降,閩、浙平,以參知政事,佩虎符,行江東宣慰使。
      十四年,入覲,進資善大夫、行中書省左丞。俄遷右丞,仍宣慰江東。十八年,召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行中書省事,統蒙古軍征日本,行次慶元,卒于軍中,年四十九。贈協謀佐理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曹國公,謚武定。進贈推誠宣力定遠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曹南王,謚忠宣。
      二子:也速迭兒,襲蒙古軍萬戶。天歷初,有擁戴功,由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拜知樞密院事。帥所部敗上都將禿滿迭兒于通州,梁王王禪于北皇后店。又從燕鐵木兒,敗忽都帖木兒等于白浮村,敗昔寶赤兵于昌平州北,留守居庸北口。錄行院事,御陜西軍,獲其西臺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明年,復拜山東,河北蒙古軍萬戶,奉命討囊家臺,以病不行。十月,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山東蒙古軍大都督,入為集賢大學士。卒。
      脫歡,江西、河南行省左丞,拜南行臺御史大夫。后至元六年,拜中書平章政事。
      初,阿剌罕卒,也速迭兒尚幼,以阿剌罕兄弟之子拜降襲職。拜降,累遷江浙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仍領本軍萬戶。拜降卒,也速迭兒始襲焉。
      忙兀臺,達達兒氏。祖塔思火兒赤,從太宗定中原,為東平路達魯花赤,位在嚴實上。
      忙兀臺,事世祖,為博州路奧魯總管。至元七年,又為監戰萬戶,佩金虎符。八年,改鄧州新軍、蒙古萬戶,治水軍于萬山南岸。九月,從圍襄樊,拔古城,又敗宋軍于安陽灘,轉戰八十里,禽其將鄭高。俄分軍五道攻樊城,忙兀臺當其一,率五翼軍以進。焚南岸舟,堅云梯于北岸柜子城,奪西南角樓。既入城,命部將先據倉廩。功在諸將右,賜金百兩。襄陽降,同宋安撫呂文煥入覲,賜銀五十兩及翎根甲。
      十一年,從丞相伯顏、平章阿術伐宋,命與萬戶史格率麾下會鹽山嶺,遇宋兵,敗之。自郢州黃家原入湖,至沙洋堡,堅云梯先登,焚其樓櫓,拔羊角壩,遂克沙洋。擒宋將王虎臣等直抵新城,鏖戰,自晨至晡,大敗之。宋復州守將翟貴以城降。乃率舟師經斗龍口,至武沙入江,遇宋兵三百余艘分道來拒,擊走之。次武磯堡,宋將夏貴堅守不下。十月乙卯,平章阿術率萬戶晏徹兒、史格、賈文備,同忙兀臺四軍,雪夜溯流西上。黎明,至青山磯背,萬戶史格先渡,宋將程鵬飛拒戰,格,被三創,戰士二百人皆沒。諸將繼進,大戰中流,鵬飛被七創,敗走,舟泊中洲。宋兵阻水不得近,伯顏復遣萬戶張榮貴等來援,遂拔陽邏堡,斬守將王達,事具《阿術傳》。己未,伯顏次鄂州,遣忙兀臺諭宋守臣張宴然以城降。十二年正月,復遣忙兀臺諭蘄、黃、安慶、池州諸路,皆下之。又與宋降將范文虎諭降和州及無為、鎮巢二軍。宋降將趙溍叛于溧陽,伯顏命忙兀臺討之。戰于豐登莊,斬首五百余級,擒其將三人,復招降湖州守將二人。十二月,行省第其功,承制授行兩浙大都督府事。
      十四年,改閩廣大都督,行都元帥府事。時宋二王逃入海,忙兀臺率諸軍,與江西右丞塔出追之。次漳州,諭降宋,守將何清降。將王用言:宋言晸已死,張世杰等復立其弟昺于岡洲,其地無糧儲,聞瓊州宋將欲運糧一萬石海道,灘不淺急難運,止有杏磊浦可通舟。忙兀臺聞其言,即命諸將以兵守之。由是世杰眾饑困,遂敗死。
      十五年,師還,拜參知政事,詔與唆都等行省福州,鎮撫瀕海八郡。十月,召赴闕,遷左丞。十六年七月,沙縣盜起,詔忙兀臺復行省事討平之。初,忙兀臺北還,左丞唆都行省福建。一日,帝命召唆都、李庭,言:“若召唆都,則行省無人,宜令建康阿剌罕往。”帝曰:“何必阿速罕,其舍忙兀臺往,候唆都還,令移潭州可也。”未幾,中書省臣言:“唆都在福建,所部擾已,攻南劍等路,往往殺長吏,及忙兀臺至,招來七十二寨,建寧、漳、汀稍安。若移之他處,使唆都復往,恐重勞民。”詔忙兀臺仍鎮閩。十八年,轉右丞。
      二十一年,拜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初潮州人陳義、宋末兄弟五人,聚眾剽劫,號五虎。及大兵入廣東,義等迎降,屢有功。至是,福建省臣言其有反側意,請除之。帝使忙兀臺察之。忙兀臺攜義入朝,保其無事,且乞寵以官爵。丞相伯顏亦以為言。乃授義同知廣東道宣慰司事。其裨將林雄等十一人并為百戶。
      二十二年,脫忽思、樂實傳諭中書省,悉代江浙省臣,中書復奏,帝曰:“朕安得此言,傳者妄也。如忙兀臺之通曉政事,亦可代耶?”俄以言者召赴闕,封其家資,遣使按驗,無狀,進拜銀青榮祿大夫、行省左丞相,還鎮江浙。
      二十三年,奏:“以販鬻私鹽者,皆海島民。今征日本,可募為水工,”從之。賜鈔五千貫。役既罷,請以戰艦付海漕。又言:“省治在杭州,其兩淮、江東財賦軍實,既南輸于杭,復自杭北輸京師,往返勞頓,不便。請移省治于揚州。”又言:“淮不近地宜置屯田,歲入糧以給兵食,兼餉京師。”帝悉從其言。二十五年,詔江淮管內,并聽忙兀臺節制。
      二十六年,廷議以中原民轉徙江南,令有司遣還。忙兀臺言其不可,遂止。閩越盜起,詔與不魯迷失海牙等合兵討之。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請選將,帝曰:“忙兀臺已往,無慮也。”未幾,盜平,忙兀臺屢以病,疏乞骸骨,乃召還。
      二十七年,以江西平章奧魯赤不稱職,特命為丞相,兼樞密院事,往代之。至官四十日,卒。
      記兀臺在江浙,專愎自用,誣劾行臺中丞劉宣,宣自剄死。又易置戍兵,平章不憐吉臺言其變更伯顏、阿術成法。帝每戒敕之。既卒。臺臣劾郎中張斯立罪狀,而忙兀臺逼劉宣死及其屯田無成效,始聞于帝焉。
      三子:帖木兒不花,孛蘭奚,襲萬戶;亦剌出,中書參知政事。
      完者拔都,欽察人,父哈喇火者,從憲宗征討有功。憲宗九年,完者拔都從世祖攻鄂州,以先登受賞。中統三年,從諸王合必赤討李璮,兩戰皆敗之。至元四年,從萬戶木花里略地荊、襄,還至安陽灘,遇宋師,敗之。又從阿術圍樊城,梯城而上,焚其樓櫓,以功授武略將軍、彰德南京新軍千戶。
      十一年,從伯顏攻克沙洋、新城,由沙蕪口渡江。賜金符,領伯顏帳前合必赤軍。十二年,與宋將孫虎臣戰于丁家洲,大敗之。進武義將軍。從大軍戰于楊子橋及焦山,克常州,攻泰州新城,俱有功。宋平,入覲,帝謂左歷曰:“真壯士也。”賜名拔者兒,賜金符。遷信武將軍、管軍總官、高郵軍達魯花赤。軍升路,仍為達魯花赤。
      十六年,進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漳州陳吊眼聚眾數萬,掠汀、漳。七年未平。十七年,樞密副使孛邏請使完者拔都討之。加鎮國上將軍、福建等處征蠻副元帥,賜翎根甲,獎諭甚至。時黃華聚眾三萬,屯建寧,號頭陀軍,請降。完者拔者慮其反側,因大獵以耀軍容,有一雕起,完者拔者仰射之,應弦而落。華悅服,承制授華征蠻副元帥,使為前驅。十九年,追陳吊眼至千壁嶺,擒之。斬于漳州市,余黨悉平。
      入覲,賜金銀、鞍勒、弓矢,授管軍萬戶、高郵路總管府達魯花赤。二十年,改高郵萬戶府達魯花赤。二十三年,以疾召至京師,遣中使存問,仍命良醫視之。疾愈,帝大悅,賜醫鈔萬貫。初,江淮行樞密院阿答海率舟師征日本,有司請以完者拔都代之。未命,而行院罷。福建置行中書省,復奏為左丞。帝以道遠難之。至是,拜驍騎衛上將軍、江浙行省左丞,兼管軍萬戶。
      浙西售私鹽,吏莫能禁。完者拔都自至松江、上海,收販鹽者五千人隸軍籍,私鹽遂戢。未幾,行省遷楊州,置浙西宣慰司,以中書左丞行浙西宣慰使。二十五年,遙授尚書左丞,兼管本萬戶軍馬,宣慰如故,二十七年,擢資德大夫、江西等處行樞密院副使,兼廣東宣慰使。元貞元年,以疾作,召還。未幾,授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大德元年,卒,年五十九。
      完者拔都廣顙豐頷,髯長過腹,驍勇絕人。大小十七戰,未嘗敗衄。及官高郵路,興學勸農,有循吏之風。四方之民襁負而至高郵,立生祠祀之。至大初,贈效忠宣力定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尉、上柱國,追封林國公,謚武宣。
      五子:帖木禿古思,襲高郵上萬戶府達魯花赤,遷資德大夫、遙授中書右丞、淮東淮西道宣慰使;別里怯都,江浙行省左丞,遷資善大夫、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插都,無錫州達魯花赤;別里怯,長興州達魯花赤;徹里帖木兒,高郵條捕屯田提舉。

    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五十八

      昂吉兒 哈剌觴 忽刺出 葉諦彌實 塔里赤 沙全 謁只里 囊加歹
      昂吉兒,西夏人,姓野蒲氏,世為西夏將家。太祖十六年,父甘卜率所部來降,隸蒙古軍籍,仍以甘卜為千戶,病卒。
      昂吉兒領其父軍,從征諸國有功。至元六年,授千戶,佩金符,略地淮南,所向無前。時塞馬畏暑往往病疥癘,昂吉兒率所部馬入山療之,病良已,由是軍中馬病者率以屬昂吉兒,歲療馬以萬數。
      宋輸糧金剛臺,將深入,昂吉兒將兵斷其輸道,因上言:“河南邊郡與宋對境,宋兵時為邊患。唐州東南皆大山,非兵路。信陽州南直九里武陽、平靖、五水等關,宋兵從諸關入信陽,實其咽喉,往年金亡,朝廷得壽、泗、襄、郢,而不留兵以守,卒使宋得之。請城信陽以扼宋。”敕昂吉兒率河西軍一千三百人城之。九年,加明威將軍、信陽軍萬戶,佩虎符,分阿術所將河西兵與之。加懷遠大將軍。
      丞相伯顏渡江,留阿術定淮南東道,其西道則屬之昂吉兒,駐兵和州。宋淮西制置使夏貴遣侯者統將兵四萬來攻,有謀內應者悉誅之,潛兵出千秋澗,塞其歸路,敗之,獲人馬千計。遂攻廬州,夏貴使人來言曰:“公毋攻吾,臨安降,吾即降矣!宋亡,貴舉所部納款。昂吉兒入廬州,民安堵無所犯。遷鎮國上將軍、淮西宣慰使。
      宋丞相文天祥起兵,蘇州人張德興應之,陷興國、德安諸郡,還據司空山。詔昂吉兒攻之,一戰而定,殺張德興,執其三子以獻。
      江左初平,官制草創,權臣阿合馬納賂鬻爵,官僚冗濫,一州佩金符者多至三四人,由行省官薦授宣慰使者甚眾。昂吉兒入朝,具為帝言之。帝驚曰:“有是哉!”因謂姚樞等曰:“此卿輩所知,而不為朕言。昂吉兒顧言之邪!”即命偕平章哈伯、左丞崔斌、翰林承旨和魯火孫、符寶奉御董文忠減汰之,仍通諭江淮軍民。
      時兩淮荊榛蔽野,昂吉兒請立屯田,以給軍響。帝從之。既而阿塔海言:屯田所用人、牛、農具甚眾,今有事日本,若復調發民兵,恐不勝其擾。議遂寢。未幾,宣慰使燕公楠復以為言,帝乃遣數千人即芍陂、洪澤試之,果如昂吉兒所言,乃以二萬兵屯田,歲得米數十萬斛。加輔國上將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淮西宣慰使都元帥。進驃騎衛上將軍、行中書省左丞、加龍虎衛上將軍、行尚書省右丞,兩官皆兼淮西使帥。
      帝命阿塔海等領兵十萬征日本,昂吉兒上疏,其略曰:“臣聞兵以氣為主,而上下同欲者勝。比者連事外夷,三軍屢衄,不足以言氣。海內騷然,一遇調發,上下愁怨,非所謂同欲也。請罷兵息民。”不從。既而師果無功。拜行省平章政事。
      昂吉兒官淮西,幾二十年,專愎自恣。宋亡,宿盜出沒淮海,昂吉兒庇之,受其賂遺。按察使姚天福劾之,昂吉兒遣小校丁文虎刺天福于中途,不及,事具《天福傳》。詔遣近侍阿術侍御史萬僧訊其事,昂吉兒坐免官。元貞元年,昂吉兒又以擅殺訟天福于京師,事寢不報。未幾談。
      子五人,其顯者:曰昂阿禿,初為速古兒赤,從征乃顏有功,襲廬州蒙古漢軍萬戶府魯花赤,大德初從討宋隆濟,嘗出私財,筑室百二十楹居軍士,時論稱之。曰暗普,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孫教化的,世襲千戶。
      史臣曰:世祖伐日本,將相大臣不敢沮其事,獨昂吉兒抗疏爭之,謂兵以氣為主,而上下風欲者勝,可謂善料勝負者。其人雖暴恣,其言曷可廢歟!
      哈剌觴,哈魯氏。
      父八合,從睿宗伐金,大戰三峰山,射中金恒山公武仙,睿宗見而奇之,賜名奧欒拔都。時大雪,軍士饑寒瀕死,八合殺所乘馬食之,多所全活。后從破當州。卒。贈懷遠大將軍、沿海翼管軍萬戶、輕車都尉、當南郡侯。
      哈剌觴,少英邁,負奇略。初,從大軍圍襄樊,與宋人相距六年,哈剌觴臥不脫甲胄,由是知名。
      十二年,從丞相伯顏伐宋,授管軍百戶。十月,大軍次揚州,宋將孫虎臣遣使告曰;“古者斗爭將不斗兵,今遣劉都統挑戰,請擇武勇善斗者當之,勿妄殺士卒。”伯顏召諸將問之,皆相顧莫敢應。哈剌觴請行,伯顏拊其背曰;“壯士也!”適兩將所乘馬皆黑,陣于揚子橋,力戰數十合,未決勝負,齊都統槊刺哈剌觴附地,劉馬逸,哈剌觴上馬追之。劉回槊出其左腋下,哈剌觴挾槊,斬其首以歸。觀者數萬人,歡噪動地。劉號黑馬劉,宋驍將也。是日,伯顏以帳前儀衛送哈剌觴還營,給戰圖以進,賞甲胄、銀鞘刀。又從丞相阿術與宋人戰與焦山,獲海船二艘。阿術使招討王世強造白鷂海船百艘,就四十一萬戶翼摘漢軍三千五百人、新附軍一千五百人,命哈剌觴與世強統之,攻拔宋江陰、許浦、金山、上海、崇明、金浦等縣,獲海船三百余艘,遂戍澉浦海口。
      十三年春,行省檄充沿海招討副使。宋將張世杰舟師至慶元朐山東門,哈剌觴追之,獲戰船四艘,移戍定海港口。秋,宋昌國州、朐山、秀山舟師千余艘,攻定海,哈剌觴迎擊,擒其裨將,并獲大艦三艘。宋兵復來攻,哈剌觴敗之,行省檄充蒙漢軍招討使。十月,哈剌觴引兵出溫州青畬,招降宋溫州守將家之炳。十一月,至福州獲宋海船二十艘,擒其將毛監丞等。
      十四年,賜金符宣武將軍、沿海招討使,行省檄充沿海經略副使,與萬戶劉深行元帥府事于慶元。復檄充沿海經略使,兼左副都元帥,督造海船。八月,江西地省左丞塔出等攻廣南,命哈剌觴率所部從之,進昭勇大將軍、沿海招討使,佩金虎符。時宋兵陷溫州,哈剌觴復取之,進拔朝陽縣,宋將陳懿等以畬兵七千人降。塔出攻廣州不利,哈剌觴引兵會之,諭宋安撫使張鎮孫、侍郎譚應斗以城降。又與宣撫梁雄飛、招討王天祿追張世杰于香山,獲其將李茂等詰之。茂供世杰與陳宜中攻泉州眾尚數千、船八百艘,比至虎頭山,遇風,船壞,眾皆溺死,宜中僅以身免。哈剌觴復追世杰于七洲洋,獲宋主晸之母舅俞如靖,諭宋南恩州守將梁國杰以畬軍萬五千人降。
      十五年還軍慶元,條上防海便宜,自南恩州至上海設水站三十有一,置巡兵警邏。七月,入朝,賜金織文衣、鞍勒,進昭武大將軍、沿海左副都元帥、慶元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十六年,日本商船至慶元港口,哈剌觴諜知無他意,言于行省,與貿易而之。又擒海賊賀文達等,獲船六十余艘。十八年,進輔國上將軍、都元帥,從大兵征日本,遇颶風乃還。復命哈剌觴鎮慶元。二十一年,罷都元帥,更立沿海上萬戶府,以哈剌觴為達魯花赤。二十二年,入朝,賜名刺觴得拔都,奏請賜兵士衣裝及禁戢私鹽數事,世祖嘉納之,賜錦衣、玉帶、金鞍勒、弓矢有差。
      二十四年,加鎮國上將軍、浙東道宣慰使,仍兼管萬戶府。二十五年,樞密以水軍無元帥,奏哈剌觴兼之。明年,拜金吾衛上將軍、中書左丞,行浙東道宣慰使,領軍職如故。
      大德五年,入朝,進資德大夫、云南行省右丞,偕劉深征八百媳婦,大軍失利,深坐誅,哈剌觴亦免官。十一年,以疾卒于汝州。哈剌觴在浙東有惠政,及卒,浙東民多立廟祀之。皇慶二年,贈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鞏國公,謚武惠。
      子哈剌不花,襲沿海萬戶府達理花赤。卒。子安坦襲。
      忽刺出,蒙古氏。曾祖阿察兒,事太祖為博兒赤。祖赤脫兒,從太宗征欽察、康里等部有功,為涿州達魯花赤。卒,伯父哈蘭術襲職,佩金符,以功稍遷益都路蒙古萬戶,歿于軍。
      忽刺出,襲哈蘭術職,初授昭勇大將軍。至元十二年,攻宋六安軍,行省命領諸軍戰艦,遇宋軍敗之。大軍次安慶,忽刺出及參政董文炳為前鋒,與宋孫虎臣等戰于丁家洲,大敗之。戰于朱金沙,又敗之。七月,及宋人戰于焦山。時丞相阿術督戰,忽刺出與董文炳冒矢石,沿流鏖戰八十里,身被數創,不肯卻。宋張殿帥攻呂城,又與萬戶懷都生獲之。
      十三年,大軍至臨安。丞相伯顏命忽刺出守浙江亭及北門。時揚州猶為宋守,忽刺出敗揚州軍于揚子橋,又敗真州軍。追李庭芝至卅海口。江南平,加昭毅大將軍。尋遷湖州路達魯花赤。
      十四年,進鎮國上將軍、淮東宣慰使、戍上都。改嘉議大夫、行臺御史中丞。進資善大夫,福建行首左承。遷江淮行者,除右承。拜光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疾卒。
      葉諦彌實,朵魯伯觴氏,宿衛世祖潛邸。世祖常陰視衛士腰帶,見葉諦彌實獨精好,命佩刀侍左右。從敗宋兵于金剛臺,又從戰于稍箕窩,中流矢墜馬,易騎復戰,大敗之,遣子紐鄰請城光州。召面陳得失,賜金鞍一,授昭勇大將軍、光州等處招討使。從伯顏伐宋,總十二萬戶攻陽邏堡。分鎮黃州。徙潯陽,以扼江西。下南康、瑞昌、德安。分攻洪州章江門,不克,諭以禍福,其守將即開門降。遂下撫州、建昌。撫賊張青阻險自保,夜趨七十里,襲其柵,獲青,為賊脅從者悉縱之。樂安、崇仁、宜黃縣俱納款。與諸師分道取閩,所向克捷。會黃州復叛,帥府以葉諦彌實有威名,召還,使總江西兵討平之。民為立生祠。
      初,湖廣兵屯樊口,葉諦彌實言形勢不利,其將鄭鼎不聽,果敗死。葉諦彌實得鼎虎符奏聞,遷鎮國大將軍、廣東道宣慰使,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為同官誣構,左遷招討使。入覲自明,改江西道宣慰使,以直前枉。拜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又改江西。平邵武等處士賊。世祖欲立行樞密院,征行省官一人入議,葉諦彌實奏對稱旨,授僉書江西等處行院事,至元三十四年卒,年七十。
      子伯帖木兒,千戶;紐鄰,襲萬戶;野仙帖木兒,同知咸平府事;保保,同知江陰州事。
      塔里赤,康里人。父也里里白,太祖時授帳前總校。
      塔里赤,幼穎異,好讀書,尤善騎射,襲父職。行省奏充斷事官。時南北民戶主客良賤雜糅,蒙古軍牧馬草地互相占據,命塔里赤勘定,軍民各得其所。從大軍克樊城、襄陽。又從丞相伯顏渡江,駐臨安。尋命平章奧魯赤等分為六路追襲宋廣、益二王,塔里赤領軍至福建,所過伙毫無犯,宋都統陳宗榮率眾來降,以功遷福建招討使。
      時諸郡盜起,陳吊眼擁眾五萬,陷州,行省承制命塔里赤為閩廣大都督、征南都元帥,總四省軍復漳州,生擒陳吊眼,戮于市。復從征叛蠻,敗黃圣許等,積功加鎮國上將軍、三珠虎符,廣西兩江道宣慰使都元帥。賀州盜起,塔里赤討平之。改福建宣慰使,又改浙東。金瘡發,卒。贈輔國上將軍、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護軍,追封臨安郡公。
      子:脫脫木兒,邵虎、汀州新軍萬戶府達魯花赤;萬奴,廣西宣慰使都元帥。
      沙全,哈刺魯氏。父沙的,從太祖平金。全初名杪兒赤,五歲為宋軍所虜,年十八隸劉整帳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為姓,而名曰全。
      中統二年,整以瀘州來歸,全與之同行,宋軍追之,全力戰得脫,授管軍百戶。至元三年,整出兵云頂山,與宋將夏貴兵遇,全擊殺甚眾。五年,命整領都元帥事,出師圍襄、樊,以全為鎮撫。整遣全率軍攻仙人山、陳家洞諸寨,破之,升千戶,賜銀符,敗宋將張貴,拔樊城,與整軍會。修正陽城,引兵渡淮,敗宋將陳安撫。十二年,從丞相阿術與宋將張世杰、孫虎臣大戰于焦山,水陸并進,宋人大敗,獲其將校三十三人。從攻常州,克之,乘勝下沿海諸城。至華亭,戒士卒毋殺掠,宋將遂開門出降,以功授華亭軍民達魯花赤。
      時民心未定,有鹽徒聚眾數萬,掠華亭,全擊破之,簿其名得六千人,請于行省,遣屯田于淮北芍陂。行省以新附,恐有反側,委萬戶忽都忽等體察,欲屠城。全言:“鹽卒多非土人,若屠之,枉死者眾。”以全家保其不叛,遂止。賜金符,加武略將軍,賺領鹽場,職如舊。尋升華亭為府,以全為達魯花赤,賜虎符。時盜賊逢起,全悉招來之,境內得安。改松江萬戶府達魯花赤,始專領軍政。
      二十二年,召見,遷隆重興萬戶府達魯花赤,得請,復名曰杪兒赤。未幾,帝以為松江瀕海重地,復命鎮之,賜三珠虎符,卒于官。
      謁只里,女真人。祖昔寶味也不干,金進士。謁只里事世祖于潛邸。中統初,命參議陜西行樞密院事,以商挺佐之。比行,入奏曰:“關陜要地,軍務非輕。阿脫仰刺國之元臣,陛下方委任之。伏慮臨時議論不協,必誤大講,倘有異同,臣請得以上聞。”帝可其奏,賜宴而遣之。未幾,改行省斷事官。復入宿衛。李璮平,朝議選宿衛之士監漢軍,謁只里佩虎符,監軍于毗陽。
      至元七年,命為軍前監戰,領諸軍圍襄陽,筑一字堡以張軍勢。一時名將劉國杰、李庭等,皆隸麾下。十一年,從丞相伯顏次郢州,將數騎而出,與宋兵遇,有部卒墜馬,謁只里橫戈,直人其軍,救之以還。時糧儲不斷,謁只里西攻江陵龍灣堡,獲粟萬石,眾賴以濟。大兵東下。宋將夏貴迎戰于陽羅堡,伯顏未至,眾俗俟之。謁只里曰:“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宜及其未定而擊之。”遂直前沖貴軍,獲戰船百余,貴敗走。伯顏上其功,加定遠大將軍。
      十二年,攻常州,造云梯繩橋以登,克之。遂徇下安吉諸州。十三年,宋降,伯顏命謁只里監守宋宮,號令嚴肅,秋豪無犯。入朝,遷昭勇大將軍。未幾,拜浙東宣慰使。十九年卒,年四十二。
      子:赤老溫,襲為萬戶,累遷江東廉訪使;脫脫,淮東宣慰使。
      囊加歹、乃蠻人。曾祖不蘭伯、祖合折兒,皆為乃蠻大將。
      父麻察。太祖平乃蠻,麻察迎降。太祖命與察剌同總管蒙古、漢軍。后從世祖伐宋,敗阿里不哥于失門禿,從諸王哈必赤平李璮,皆有功,賜金符,卒,贈太傅,封梁國公,謐桓武。
      囊加歹,幼習兵事,佩金符為都元帥府經歷。從阿術圍襄陽,襄陽降,以功授漢陽千戶。從丞相伯顏攻復州,敗宋兵于風波湖。渡江后,伯顏南攻鄂州,阿術北攻漢陽,囊加歹與張宏范等焚宋艨艟三千艘,兩城皆恐懼出降。伯顏軍次安慶,賈似道遣宋京、袁克已等來請和,伯彥使囊加歹偕宋京報似道,似道復遣阮思聰偕囊加歹至軍中。時暑雨,世祖慮士卒不習水土,詔綬師。伯顏、阿術與諸將議,乘勢徑進,遂敗似道于丁家洲。大軍次建康。
      帝聞囊加歹新見似道,召赴闕,具陳其事。遣還,諭伯顏以北邊未靖,勿輕入敵境,而大軍已克平江。寧使柳岳、夏士林、呂師孟、劉岊等踵至,皆命囊加歹往報之。師逼臨安,復遣囊加列入取降表、玉璽。又遣囊加歹賚降表玉璽獻于京師。賜金符,授懷遠大將軍、安撫司達魯花赤。與阿剌罕、董文炳等取臺、溫、福州、尋領蒙古軍副萬戶、江東道宣慰使,佩金虎符如故。擢江東道按察使,復為本道宣慰使,領萬戶如故。
      召為都元帥,東征日本,未至而還。詔以元管軍與孛羅迭兒見管軍合為一翼,充萬戶,守建康。改賜三珠虎符,拜南等到省參知政事,討金齒、緬國,得疾,召還京師。授南京等路宣慰使,改河南道宣慰使,命襲父職為蒙古軍都萬戶。
      武宗在潛邸,囊加歹從帝北征,與海都戰于帖堅古,明日又戰,官軍失利,陷于重圍,囊加歹力戰決圍而出。師還,囊加歹殿,為海都所邀截,囊加歹選勇敢千人徑沖之,賊披靡,帝乃由旭哥耳溫、稱海與晉王軍合。
      成宗崩,仁宗在懷州,遣囊加歹與八思能詣諸王禿剌議事。時內上洶洶,猶豫莫敢言,囊加歹獨贊禿剌,定計先發。歸白仁宗,仁宗固問可否,對曰:“事貴速成,后將受制于人。”太后與仁宗意乃決。內難既平,仁宗監國,命同知樞密院事。武宗即位,拜同知院事,進階資德大夫,賜七寶束帶、鞍轡、衣甲、弓夭、黃金五十兩,以旌定策之功。尋授開縣萬戶府達魯花赤,仍同知院事如故。仁宗嘗語近臣曰:“今春之事,賴囊加歹一語而定。吾聞周有尚父,囊加歹亦吾家尚父。”尋以老病乞骸骨,不允。仁守即位,特授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以病卒。追封浚都王。
      二子:教化,山東河北蒙古軍副都萬戶;執禮知臺,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孫脫堅。山東河北軍大都督。

    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九

      李庭 劉國杰
      李庭,小字勞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改稱李氏,家于濟陰,后徒壽光。
      至元六年以才武遷隸軍籍,權管軍千戶。從伐宋,圍襄陽,宋將夏貴率戰船三千艘來援,泊鹿門山西岸,諸翼水軍攻之,相持七日。庭時將步騎,自請與水軍萬戶解汝楫擊之,斬其裨將王圯,元勝。河南行省承制授庭益都新軍千戶。宋襄陽守將呂文煥以萬五千人來攻萬山堡,萬戶張宏范方與接戰,庭單騎橫槍入陣,殺二人,槍折,倒持回擊一人附馬,庭亦中二槍,裹創力戰,敗之。
      八年春,真除益都新軍千戶,賜號拔都兒,與宋兵戰襄陽城下,流失中左股。九年春,攻樊城外郭,炮傷額及左右手,奪其土城,進攻襄陰東堡,炮傷右肩,焚其樓,破一字城。文煥麾下有胖山王總管者,驍將也,庭設伏擒之,以功授金符。十年春,大軍攻樊城,庭運薪芻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屢中炮,墜城下,絕而復蘇,裹創再登,殺獲甚眾,樊城下,以功授金虎符為管軍總管。
      十一年九月,從伯顏伐宋,次郢州,郢在漢水東,宋人復于漢水西筑新城、沙洋二堡,以遏我軍。黃家灣有溪通藤湖,至漢水數里,宋兵亦筑堡守之。庭與劉國杰先登,拔之,進攻沙洋、新城,炮傷左脅,破其外堡,復中炮墜城下,矢貫于胸,氣垂絕,伯顏命部水牛腹納其中,良久乃蘇。以功加明威將軍,授益都新軍萬戶。師次漢口,宋將夏貴銷戰艦,橫截江面,軍不得進。乃用庭及馬福等計,由沙蕪口入江。宋兵守武磯堡,四面皆水,庭決其水而攻之,大軍渡江,武磯堡亦破。遂從阿術轉戰至鄂州,順流而東。十二年春,與宋將孫虎臣戰丁家洲,宋軍敗潰,以功加宣威將軍。宋兵斷真州江路,庭焚其船二百,敗其護岸軍。聞夏貴欲由太湖援臨安,亟出兵逆戰裕溪口,敗之。諸軍攻常州,庭鏖戰,奪北門而入。
      十三年春,至臨安、宋主降,伯顏命庭等護其內城,收集符印珍寶,仍令庭與唐兀臺等防護宋主赴燕。世祖以庭功,大宴會,命坐于左手諸王之下、百官之上,賜金百錠,金、珠衣各一襲,仍諭之曰;“劉整在時,不曾令坐于此,為汝有功,故加殊禮,汝子孫宜謹志之勿忘。”繼有敕;“汝在江南,多出死力,男兒立功,要在西北。今有違我太祖成憲者,汝其往討之。”乃別降大虎符,加鎮國上將軍、漢軍都元帥,仍命其次子大椿襲萬戶。庭至哈剌和林、晃兀兒之地,剌越嶺北,與撒里蠻諸叛王大戰,敗之。移軍援河西,敗叛將霍虎,追之,逾大磧而還。復引兵會諸王納里忽,渡塔迷兒河,擊走叛王昔里吉余黨兀斤末臺、要術忽兒等,河西平。
      十四年,入朝,世祖勞之,賜益都官莊為居第,鈔萬五千貫及弓矢諸物,拜福建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改福建道宣慰使。召赴闕,備宿衛。
      十七年,拜驃騎衛上將軍、中書參知政事,征日本。十八年,軍次竹島,遇風,船盡壞,庭抱壞船板漂流抵岸,收余眾,由高麗還京師。丁父憂,歸益都。召拜中書左丞、司農卿,不赴。
      二十四年,宗王乃顏叛,驛召至上都,統諸衛漢軍,從帝親征。塔不臺、金剛奴來拒戰,眾號十萬,帝親麾諸軍圍之,庭調阿速軍繼進,流失中胸貫脅,裹創復戰,帝遣止之,乃已。帝問庭:“彼今夜當何如?”庭奏:“賊必循去。”乃引壯士十人負火炮,夜入其陣,炮發,賊果潰散。帝問何以知之,庭曰:“賊雖多,無紀律,見車駕駐此而不戰,必疑有大軍在后,是以知其將逃。”帝大喜,賜以金鞍良馬。庭奏:“苦得漢軍二萬從臣便宜用之,乃顏可擒也。”帝命月兒魯那演將蒙古軍,與庭并進,遂縛乃顏以獻。帝既南還,庭又追獲塔不臺、金剛奴,以功加龍虎衛上將軍、遙授中書左丞。
      二十五年,乃顏余黨哈禿魯干復叛于遼東。詔庭及樞密副使塔答討之。大小數十戰,流矢中庭左脅及右股,追至一大河,夜選銳卒負火炮,溯上流發之,賊馬皆驚擾,大軍潛于下流畢渡。天明,賊望見官軍,不戰而潰,俘斬二百余人,哈丹禿魯干走高麗。拜資德大夫、尚書左丞,商議樞密院事,官其長子大用,仍賜鈔二萬五千貫。庭因奏:“今漢軍之力困于北征,若依江南軍每歲二八放散,以次番上,甚便。”帝俞其奏,著為令。海都將犯邊,伯顏以聞,帝命月兒魯那演與庭議。庭請下括馬之令,凡得馬十一萬匹,軍呂賴之。拜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仍商議樞密院事,提調諸衛屯田事。
      三十一年春,世祖崩,月兒魯那演與伯顏等定策立成宗,庭有翊贊之功。成宗與大后眷遇甚至,每進食必分賜之,仍命序坐于左手諸王之下、百官之上,賜以珠帽、珠半臂、金帶各一,銀六錠,莊田稱是。敕視江浙軍馬五百三十一所,還,入見,帝賜御衣慰勞之。
      武宗出鎮北邊,庭請從行,帝憫其老,不許,賜鈔五萬貫,依前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樞密院事,提調諸衛屯田,兼后衛新軍都指揮使。未幾,從討懷都,至野馬川而還。有敕使拘漢軍馬,以濟蒙古軍,且焚其鞍轡、行糧。庭因感疾,詔內醫二人診視之,疾稍間,扈從上都。大德八年二月卒。至大二年,贈推忠翊衛功臣、儀同三司、太保、柱國,追封益國公,謚武毅。三子:大用,同知歸德府事,以哀毀卒;大椿,襲職佩金虎符為宣武將軍、益都新軍萬戶,戍建康;大誠,襲職后衛親軍都指揮使。
      劉國杰,字國寶,本女真烏古論氏。
      曾祖廷心,金樞密使。
      祖鎬,金都統。
      父德寧,始改姓劉氏,為宗王干臣必阇赤,副蒙古官合剌溫,管領益都路軍民總管達魯花赤,進龍虎衛上將軍。遂為益都人。
      國杰,貌雄偉,善騎射。以門閥從軍,攻漣海有功,擢為馬隊長。至元六年,王師伐宋,國杰應募選為新軍千戶,從張宏范屯萬山堡。宋人伺我軍樵采,發兵萬五千來攻,國杰以數百人敗之,斬首四千余級,由是知名。已而攝萬戶,別將二千人略荊南、歸、峽等州,轉戰數百里,俘獲萬計。還,破宋兵于襄陽城下。從攻樊城之東土城,國杰躡云梯先登,炮傷左股,裹創力戰,遂拔之。賜金符,進武略將將軍。宋人制輪船數百,結筏相連,儼如城堡,以機輪運之,自襄陽順流赴郢。國杰逆擊之,鏖戰三十余里,舟中之血沒踝,生獲其將張貴。貴,宋之名將,所謂矮張都統者也。再攻樊城,宋人植巨椿于漢水上,造浮橋以濟援兵。國杰率舟師溯流而上。鋸其椿斷之,又毀樊城南面木柵,進攻外城,選銳卒坎其墉而上,破之。未幾,襄陽亦下。是役也,國杰身被數創。世祖聞其勇,召入朝,賞銀百兩及內府錦衣、弓矢、鞍轡,遷琥德將軍、管軍總管。
      復從伯顏南伐,次郢州。宋人筑黃家灣堡,以阻我師。國杰率三百人攻拔之。郢將趙文義潛兵來襲,國杰還擊,走之,斬首七百級,獲文義。詔賜金虎符,加武節將軍。從破沙洋、新城二堡,進至洋洛渡,國杰以五十艘敗其守兵,賞銀二百五十兩,從敗宋將孫虎臣于丁家洲,直抵蕪湖,超授管軍萬戶。又從阿術取淮南,詔國杰以五千人壁揚子橋,斷宋人糧援。宋將張林來攻,國杰奮擊,破之,生獲林。詔加懷遠大將軍,賜號拔都,因呼為劉二拔都而不名。揚州援絕,守將李庭芝棄城走,追襲庭芝于泰州,斬首千余級,擒之。又與董文炳等敗宋半張世杰于焦山,追奔至圌山,奪黃鵠、白鷂數百艘。
      宋平,進懷遠大將軍。入朝,擢僉書四川行樞密院事,未行,詔統侍衛新軍鎮撫北邊。師還,遷鎮國上將軍、漢軍都元帥,世祖解御衣,加玉帶賜之,及寶鈔五年緡。十五年,復領侍衛軍萬人戍金山,屯田和林,安集流氓,全活數萬口。十六年,叛王脫脫木寇和林,國杰選輕騎襲之。脫脫木為其下所殺,余眾悉降。十八年,遷輔國上將軍。
      十九年,再遷征東行中書省左丞。先是,征日本失利,世祖怒,將盡罷大小將校。國杰既至,諫曰:“師出無功,罪在元帥,倘蒙圣慈宥諸將之罪,必人人感奮,思雪敗軍之恥。”
      世祖從之,詔諸將復官,從國杰立功自贖。會建寧管軍總管黃華反,詔國杰率征東兵會江淮參政伯顏討之。國杰攻拔赤巖寨,華自殺。福建行省左丞忽刺出欲搜捕逃賊,盡戮之。國杰曰:“華一人倡亂,余皆脅從,諭之不來,誅未晚也。
      既而逃賊果相率出降。征東省罷,授僉書江淮行樞密院事,又改四川行院,未幾,仍還江淮行院。征東省復立,仍為左丞,行省罷,仍僉書江淮行院。二十一年冬入朝。
      二十三年,拜湖廣行省左丞。國杰至,首擒湖南盜李萬一。明年,肇慶盜起,其魁鄧太獠據前寨,劉太獠據后寨,相為表里。國杰先搗后寨破之,遂拔前寨,斬二人。進資德大夫。二十五年,湖南盜詹一仔據四望山,衡、永、武岡三州亂民爭附之。國杰討斬一仔,將校請盡殺降賊以除后患。國杰曰:“吾有以處之。”乃相險要之地立三屯:在衡州曰清化,在就州曰烏符,在武岡州曰白倉,遷其眾居之。其有田宅者還之,無者使墾辟污萊,以為己業,遂皆為良善。
      移討江西群盜。十一月,破蕭太獠于陳古水,進克懷集諸寨。二十六年春,東入肇慶,破凈太獠于清遠,還擒蕭太獠于懷集。四月,破曾太獠于金林。會士卒感瘴癘多病,國杰說病,乃移軍道州。奩臣請賜屯官虎符,詔問:“卿等忘劉二拔都耶?”對曰;“劉已授。”上曰:“昔之授為酬功,今之授為世襲。”遣使持節即軍中佩之。廣東盜陳大獠寇道州,國杰討擒之,遂攻拔赤水寨。
      二十七年,江西龍泉盜起,國杰將討之,諸將諫曰:“此他省益也,曷為煩吾兵力。”國杰曰;“縱盜釀亂,豈可以彼此言耶!”乃簡輕兵,偃旗息鼓,一日夜至賊境。賊見軍容不整,易之。國杰率數十騎陷陣,眾從之,賊大敗,奪所掠男女無算。別盜鐘太獠據南安,國杰乘霧突入其寨,擒之。二月,龍泉盜復起,國杰還軍襲之,賊退保大井山,乃分兵三路而入,天大雨,賊不為備,盡為國杰所擒。八月,永州盜李末子千七殺其監郡,寇全州,國杰復擒之,梟其首而還。以前后功,遷湖廣行尚書省左丞。
      二十八年,置湖廣等處行密院,遷副使。秋,廣東盜再起,國杰還軍道州。時上恩州蠻酋黃圣許叛,二十九年,詔國杰討之。賊勁悍,出入巖洞如飛鳥,發毒矢,中人輒死。國杰連敗之,賊退據象山,乃列柵圍之,槎山通道以進,圣許走交趾,擒其妻子。國杰三以書責交趾,獻圣許,交趾竟匿不與。師還,大興屯墾,募土著耕之,以為兩江屏蔽。后蠻人謂其屯為省地,莫敢鈔掠。詔遣使即軍中以玉帶錫之。是時哈剌哈孫為行省平章政事,與國杰相得,嘗謂國杰曰:“文字惟漢人之學最精,惜我不知耳。”國杰曰:“以公之聰明,任賢使能,即是讀書。使子孫習經史,即公自讀也。哈剌哈孫嘉納之。
      三十年,入朝。世祖謂左右曰:“湖廣重地,惟劉二拔都能鎮之,無徙他官。”世祖召見世杰,曰:“爪哇既得復失,卿蓋為朕一行。”對曰:“爪哇旨末物,安南掌中物也,臣請為陛下取之。”帝曰:“此事如癢在心,非爬搔所及。卿言深合吾意。”議興兵十萬。國杰奏:“萬人已足用。”帝曰:“萬人太少。”以番兵五萬人付之。國杰請近臣為監,帝令自擇。時親王亦乞剌歹在側,國杰以請。帝允之,授湖廣安南行省平章政事。會世祖崩,乃止。
      成宗即位,復置行樞密院于衡州,仍除副使。初,施溶州蠻酋田萬頃等降而復叛。至是赦天下,并赦萬頃,仍不肯降。成宗命國杰討之。九月,國杰攻明溪,蠻酋魯萬丑擁眾來援,千戶崔忠等戰死。十月,國杰敗萬丑于桑木溪。明日,復戰,百戶李旺率死士陷陣,眾從之,賊大敗,遂平其寨,焚之。進攻施溶,部將田榮祖請曰:“施溶,萬頃之腹心,石農次、三羊峰,其左右臂也,宜先斷其臂,而后腹心可圖。”國杰曰:“善。”麾諸軍攻石農次,賊棄寒遁,遂進拔施溶,擒萬頃斬之。
      元貞元年,即軍中加榮祿大夫、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初,宋設民屯以防蠻寇,在澧州者日隘丁,在辰州者曰寨兵。宋亡,屯悉廢。國杰復之。又經劃衡、郴、道、茶陵、桂陽諸州,置戍三十有八,分屯南北要隘,控制諸蠻,盜賊遂息。六月,入朝,錫衣、玉帶、弓矢。臺臣言國杰罄家資以充軍賞,成宗命倍償之,部曲立功者遷秩有差。
      大德五年,羅鬼女子蛇節反,諸蠻皆叛。詔國杰將諸翼兵,合四川、云南、思播之兵以討之。官兵戰失利,國杰令人持一盾,布釘盾上,俟陣合,即棄盾走。賊逐之,馬遇盾而躓,遂大敗。既而糾合余黨,復請戰,國杰堅壁不出,數日,度其懈,一鼓破之。七年春,追斬蛇節、宋隆濟、阿女等,貴州平。詔領其將士入見,賜錦衣二襲,玉帶一,金鞍勒、弓矢,褚二百五十緡,進光祿大夫,命還益都上冢。八年,還鎮,病篤。平章卜鄰吉歹率僚屬問之,國杰曰:“交賊不臣,若病小愈,得滅此逆賊,雖死無憾。問以家事,不言。二月卒,年七十二。贈推忠定遠效力功臣、光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司徒、上柱國,追封齊國公,謚武宣。初,世祖以國杰力戰有功,聽子弟一人襲爵,遂以兄子漢臣襲管軍萬戶,佩虎符。
      二子:脫歡,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尚惠宗孫子;脫出,中書參知政事。
      史臣曰:“李庭、劉國杰從伯彥伐宋,攻城野戰之功,未必居諸將右。其后庭擒叛王,國杰平溪洞蠻夷,遂俱為時之名將。有發蹤指示者,而后見獵犬之能,有世祖之知人善任,而后見庭與國杰之智勇。功名之立,豈偶然哉!”

    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六十

      李忽蘭古 鄭鼎 甫 昂霄 制宜 阿兒思蘭 李進 石抹按只 不老 鄭溫 釭 銓 石抹乞兒 狗狗
      李忽蘭吉,一名庭玉,隴西人。父節,仕金,自鞏昌石門山從汪世顯以城降。
      忽蘭吉隸皇子闊端為質子,從征西川,以功擢管軍總領,兼總帥府知事。從征西番南澗,有功。世祖在潛邸,用汪德臣言,承制命忽蘭吉佩銀為管軍千戶、都總領,佐汪德臣城利州。憲宗五年,大兵取合江大獲山,宋劉都統率從謀焚利州、沙市,次青山,忽蘭吉以伏兵敗之。都元帥阿答忽以聞,擢本帥府經歷,兼軍民彈壓。六年,憲宗更賜金符,仍命為千戶、都總領。八年,忽蘭吉以兵趨劍門,宋人運糧于長寧,追至連曲壩,奪之,俘其將而還。
      憲宗南征,忽蘭吉管橋道饋連,有功,賜璽書。從攻苦竹隘,行登,斬守將楊立,獲都統張實,招降長寧、清居、大獲山、遠山,龍州等寨。十一月,大獲山守臣楊大淵納款,已而逃歸,憲宗怒,將屠其城,眾不知所為。德臣諭忽蘭吉曰:“大淵去,事頗難測,亟追之!”乃單騎至城下,門未閉,大呼入城曰;“皇帝使我來撫軍民。”一卒引入,忽蘭吉下馬,執大淵手謂之曰:“上方宣諭賞賜,不待而去,何也?”大淵曰:“誠不知大朝禮,且久出,恐城中有它變,是以亟歸,非敢有異謀也。”遂與偕來,一軍皆喜。忽蘭吉入奏,帝曰:“楊安撫反乎?”對曰:“不反。”帝曰:“汝何以知之?”對曰;“城門不閉,是無他心。一聞臣言,即從臣以出,故知其不反。”帝曰:“汝不懼乎?對曰;“臣恐上勞圣慮,下苦諸軍,又念一郡生靈,故不知懼。”帝悅,賜葡萄灑,使忽蘭吉與怯里馬哥領戰船二百艘掠釣魚山,奪其糧船四百。帝次釣魚山,忽蘭右造浮梁以通往來。
      九年,與怯馬里哥、札胡打、魯都赤、闊闊術領蒙古、漢軍二千五百略重慶。六月,總帥汪德臣座,命忽蘭吉率所部殿后。寧兵水陸晝夜接戰,皆敗之。宗王穆哥承制,命忽蘭吉佩金符,為鞏昌元帥,守青居山。
      中統元年,德臣子惟正襲總帥,至青居。五月,忽蘭百等赴上都。時渾都海據六盤山以叛,世祖遣忽蘭吉亟還,與汪良臣發所統二十四州兵御之。十月,從宗王哈必赤等次合納忽石溫之地,力戰,擒渾都海等于陣,余黨悉平。二年六月,以功授鞏昌后路元帥,賜金、幣、鞍馬、弓矢。
      九月,火都叛于西蕃點西嶺,汪惟正帥師討之,至怯里馬之地,火都叛以五百人遁。詔宗王只必鐵木兒以答剌海、察吉里、速木赤將蒙古軍二千,忽蘭吉將漢軍一千,追襲火都,擒之。四年,元帥答剌海言忽蘭吉功高,詔賜虎符,忽蘭吉不受。問其故,對曰:“臣聞國制,將萬人者佩虎符,若汪氏將萬人已佩之,臣安得復佩!”帝是其言,命于總帥汪惟正下充鞏昌路元帥,諸將悉聽節制。六月,帝命惟正討吐蕃酋答機于松州,忽蘭右以千騎先往,襲答機獲之。
      至元元年,入覲,命與汪良臣同守青居。是時,大兵與宋兵相持于釣魚山,三年,宋兵陷大梁平山寨。平章賽典赤令忽蘭吉率千余騎掠其境,斬首三百級,得馬二百八十。都元帥欽察等家屬百余口,先為宋兵所得;奪還之。四年,以本職充閬、蓬、廣安、順慶、夔府等處蒙古漢軍都元帥參議。六年,賜虎符,授昭勇大將軍、夔東路招討使,立章廣平山寨。
      十年正月,成都失利,帝遣人問敗狀及措置之方。忽蘭吉附奏曰:“初立成都,惟建子城,軍民止于外城,別無壁壘。宋軍乘虛來攻,失于無備,軍官皆年少不經事之人,以此失利。西川地曠人稀,宜修筑城寨以備不虞。選任才能,廣蓄軍儲,最為急務。今蒙古、漢軍多非正身,代以驅奴,宜嚴禁之。所謂修筑城寨、練習軍馬、措劃屯田、規運糧餉、創造舟楫、完繕軍器,六者不可缺一,則邊陲無虞矣。”六月,將兵赴成都,與察不花同權省事。十一月,復還守章廣平山寨。十三年,引兵略重慶,復取簡州。
      十四年,承制授延安路管軍招討使。十五年,禿魯叛于六盤山,忽蘭吉以延安路軍,會別速臺、趙炳及總帥府兵于六盤,敗禿魯于武州,俘其孥。還,承制授京兆、延安、鳳翔三路管軍都尉,兼屯思守衛事。十月,改同知利州宣撫使,夔東招討如故。入覲,賜虎符,授四川北道宣慰使。忽蘭吉請以先授鞏昌元帥之職及虎符,與其弟庭望。二十年,改四川南道宣慰使。
      二十二年,詔與參政曲里吉思、僉省巴八、左丞汪惟正,分兵進取五溪洞蠻。時思、播以南施、黔、鼎、澧、辰、沅之界,蠻獠叛服不常,詔四川行省討之。曲里吉思、惟正一軍出黔中,巴八一軍出思播,都元帥脫察一軍澧州,忽蘭吉一軍自夔門來會。十一月,諸將鑿山開道,綿亙千里,蠻獠設太險隘者,盡殺之。遣使諭其酋長皆率眾來降,獨散毛洞漂順走入巖谷,力屈始降。
      二十三年,入覲,以老病乞歸田里,帝憫之,遂還鞏昌。二十六年,行者奏忽蘭吉之功,請用范殿帥故事,商議本省軍事。二十七年,拜資善大夫,遙授陜西等處行尚書省左丞,商議軍事,食左丞之祿。元貞二年,入覲,授資德大夫、陜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議本省公事,卒。泰定元年,謚襄敏。
      鄭鼎,澤州陽城人。父皋,金忠昌軍節度使。鼎善騎射,初為澤、潞、遼、沁千戶。從塔海紺卜征蜀,攻二里關及散關,屢立戰功,還屯秦中。未幾,宋將余玠燒絕棧道,以兵圍興元,鼎率從大敗宋兵,解興元之圍。遷陽城縣軍民長官。
      從世祖征大理國,自六盤山經監洮,入西蕃境,抵雪山。山路險澀,舍騎徒步,嘗背負世祖以行。敵據險要,鼎力戰敗之,帝壯之,賜馬三匹。至金沙江,波濤洶涌,帝臨水傍危石,立馬觀之。鼎諫曰:“此非圣躬所宜。”親扶下馬,帝嘉之。大理平,師還以鼎殿后,全軍而返。入朝,憲宗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憲宗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賜白金千兩。
      從世祖南伐,攻大勝關,破之。繼破臺山寨,擒其守將胡知縣。乘勝獨進,陷淖中,伏兵突出,鼎擊殺三人,余眾遁去。帝急召鼎還,使者以聞,帝曰:“為將當鎮重,不可恃勇輕進。”遂分御衛士三百人,以備不虞,且戒之曰:“自今非奉命,毋得輕與敵接。”秋九月,帝駐蹕江北岸,命諸將南渡,先至者舉烽火為應。鼎首奪南岸,眾軍畢渡。進圍鄂州,戰益力。別攻興國軍,遇宋兵五千,力戰破之,擒其將桑太尉,責以懦怯、不忠,斬之。
      以功遷平陽、太原萬戶。阿藍答兒、渾都海之亂,鼎率本道兵討之。二年,詔鼎率征西諸將戍雁門關。遷河東南、北西路宣撫使。三年,改平陽、太原兩道宣慰使。至元三年,遷平路總管。是歲大旱,鼎下車而雨。平陽地狹人眾,常乏食。鼎乃導汾水,溉民田千余頃,開潞河鵬黃嶺道,以來上黨之粟。修學校,厲風俗。建橫漳故橋,以便行旅。民德之。
      七年改僉書西蜀四川行尚書省事,將兵巡東川。過嘉定,遇宋兵,與戰江中,擒其將李越。八年五月,改軍前行尚書省事。十一年,從伐宋。十二年,留鎮黃州。夏四月,改淮西道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將軍,賜白金五百兩。
      十四年,改湖北道宣慰使,移鎮鄂州,仍領平陽、太原萬戶。是年,蘄、黃二州叛,鼎將所部討之,戰于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有三。
      初,鄂州民傅高謀反,鼎疑城中大姓皆與高通,欲盡戮之。僉行中書省事賈居貞不從。及鼎出討賊,留其部將,告以吾還軍,內外合發,盡戮城中大姓。會鼎敗,溺死,鄂人始免于難。鼎一時名將,獨以此事為人所訾焉。十七年,董文忠等奏:“鄭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屬物產,宜悉與其子納懷。”帝從之。贈中書右丞,謚忠毅。后加贈宣忠保節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潞國公,謚忠肅。子制宜。鼎弟廷瑞,平陽太原萬戶。
      次弟甫,未冠,鼎攜之入見,世祖偉其儀狀,命給事左右。甫勇略絕人,讀書,善騎射,從鼎西征有功。歷陽曲、長子、陽城、潞、平棘五縣尹,有惠政,遷平定州、潞州同知,不從長吏加鐵冶課稅,改邠州知卅,授璽書,仍前職,兼管民萬戶。致仕,卒。子昂霄。
      昂霄,始宿衛世祖,以勤慎知名。至元十九年,從征八番順元蠻,晉定元大將軍。又從征安西徭賊,斬賊首梁君政,擢中奉大夫、廣西兩江都元帥。初,制宜官樞密副使,其所襲萬戶授廷瑞。及廷瑞老,以昂霄襲萬戶。昂霄重棄世勛,辭都元帥不拜。
      大德五年,葛蠻雍真土官宋隆濟叛,昂霄率所部從分省討之,有功。入朝,賜銀鈔、錦段、進懷遠大將軍。延祐元年,進定遠大將軍。三年,分戍廣南。二十四年,擢廣西西江道宣慰使都元帥。泰定二年,復襲萬戶。安西徭叛,命昂霄與左丞乞住討之。昂霄諭以禍福,降洞寨八十五,男女八百余人,遂班師。天歷元年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率平陽、保定兵屯河上,以子濤襲萬戶,旋改樞密副使,扼潼關以御西兵。事平,賜銀鈔,固辭。二年,復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與行省官脫歡,別薛、孛羅等總兵入蜀,討囊加歹,賜表里衣甲、弓矢有差。四月,囊加歹降,師還。以疾告,不允。八月,知貢舉,昂霄力疾留貢院,誓天為國得人,俄卒,年六十。
      子濤,以萬戶不能去職丁憂,涕泣陳情,欲棄官歸,乃得請。濤婦范氏,以夫喪,哀毀卒。
      制宜,小字納懷,性聰敏,有器局,通習國語。至元十四年,襲爺職太原、平陽萬戶,仍戍鄂州。十九年,朝廷將征日本,造樓船何家洲。地狹,眾欲徙洲旁居民,制宜不從,改擇寬地,民德之。城中屢災,或言于制宜曰;“恐奸人乘間為變,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嚴守備而已,奈何濫及無辜!”不答一人,災亦息。有盜伏近郊,晨夕剽劫,流言將入城。俄有數人自城外至,顧盼異常,制宜命吏縛入獄,問之無驗,行省將釋之,不從。明日,再出城東,遇一人,乘白馬,制宜叱下,訊之,乃與前數人同為盜者,遂殺之,一郡帖然。二十四年,扈駕東征乃顏,請赴失望自效。帝顧左右曰:“而父歿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陣。”制宜表愈力,乃命從月兒呂那顏別為一軍。以戰功,授懷遠大將軍、樞密院判官。明年,車駕幸上都。舊制:樞府官從行,歲留一人司本院事,漢人不得與。至是,以命制宜。制宜辭,帝曰:“汝豈漢人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遷湖廣地省參知政事,陛辭,帝曰:“汝父死事,恤賞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誅,已籍沒其財產,汝可擇取之。”制宜對曰:“彼以贓敗,臣復取之,寧不污臣!”帝賢之,賜白金五千兩。未幾,征拜內臺侍御史。安西牧地圉人冒奪民田十萬余頃,訟于有司,積年不能理。制宜奉詔而往,按圖籍以正之,訟遂息。
      三十年,除湖廣行樞密院副使。湖南地闊遠,群盜據險出沒、昭、賀二州及廬陵境常被害,制宜按部,經廬陵、永新,獲賊首其黨與,皆殺之。茶陵譚計龍,聚惡少年,匿兵器為奸。既捕獲,其家納賂乞緩獄事。制宜頒其賂以犒士卒,斬計龍于市。自是,湖以南無盜賊。元貞元年,詔行樞密院添置副使一員,與制宜連署。制宜以員非常設,先任者當罷。俄入朝,特授大都留守,領少府監,兼武衛親軍都指揮使,知屯田事。
      大德八年,平陽地震,壓死者眾。制宜承命存恤,懼緩不及事,晝夜倍道兼行。至則親入閭巷,撫瘡殘,給粟帛,存者賴之。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制宜不敢飲,終日儼然。帝察其忠勤,屢賜內醞,輒持以奉母。帝聞之,特封基母蘇氏為潞國太夫人。十年卒,年四十有七。贈推忠贊治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澤國公,謚忠宣。
      子阿兒思蘭嗣。至大三年,尚書省誣奏阿兒思蘭與兄塋祖及段叔仁等謀為不軌,詔誅阿兒思蘭等十七人,籍沒其家。仁宗即位,雪其冤,并給還家產,追謚敬敏。
      李進,保定曲陽人。初從萬戶張柔屯杞縣三叉口。六皇后稱制二年,柔引兵筑堡龍岡。會淮水汛漲,宋舟師卒至,大帥察罕率軍拒之,進以兵十五人轉斗十余里,奪一巨艦,以功擢百戶。
      憲宗八年,大舉伐宋,丞相史天澤為河南經略大使,選諸道兵之驍勇者,命進為總把。是年秋九月,由陳倉入興元,度米倉關,伐木開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遠七十關,基關上下皆筑連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天澤命進往說降之,不從。進潛視間道,歸白天澤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進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備,攻之,脫門樞而入者二十人。守門者覺,拔刀拒之,進被傷,懸門俄閉,進與二十人力戰,殺傷三十人。后兵繼至,進乃毀懸門,納諸軍,遂拔其堡,守之,關路始通。
      九年春二月,天澤兵至行在所,圍合州釣魚山。夏五月,宋舟師援合州,大戰三槽山西。六月,又戰三槽東。進并有功。秋七月,宋戰船三百余泊黑石峽,在輕舟五十為前鋒,北軍船七十余泊峽西,相距一里許。帝立馬東山,擁捕二萬,夾江而陣。天澤乃號令于眾曰:“聽吾鼓,視吾旗,無稍怠。”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帝謂諸將曰:“白旗下服紅半臂突而前者,誰也?”天澤以進對。賞錦衣、名馬。
      世祖即位,入為侍衛親軍。中統二年,宣授總把,賜銀符。三年,從征李璮,有功。至元八年,從圍襄陽。十二年,略地湖北、湖南。宋平,以兵馬使分兵屯鄂州。十三年,領軍三千,屯田河西中興府。十四年,加武略將軍,擢千戶。十五年,移屯六盤同山,加武毅將軍,賜金符。十七年,進明威將軍、稱軍總管。十九年,賜虎符,復進懷遠大將軍,命屯田西域別十八里。
      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篤哇等至洪水山,進眾寡不失望,軍潰。進被擒,從至摻八里,遁還至和州,收潰兵三百余人,且戰且行。至京師,賞金給紋衣二襲、鈔一千五百貫。二十五年,授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萬戶。元貞元年春,卒。
      子雯,襲授武德將軍、左翼屯田萬戶,佩虎符。皇慶二年,加宣武將軍,延祐六年,仁宗念其父功,特賜雯中統鈔五百錠以恤之。泰定元年春,以疾辭,子朵耳只襲。
      石抹按只,契丹人,世居太原。父大家奴,率漢軍五百人歸太祖。憲宗八年,按只代領其軍,從都元帥紐璘攻成都。時宋兵聚于虛泉,按只率所部兵大敗之,殺其將韓都統。又從都元帥按敦攻滬州,按只以戰艦七十至馬湖江,宋軍先以五百艘控江渡,按只擊敗之。時宋兵沿江拒守,按只相地形,造浮橋,敵欲撓其役,兵出輒敗。自馬湖以達合江、涪江、清江,凡立浮橋二十余。及四川平,浮橋之功居多。
      九年,宋以巨艦載甲士數萬,屯清河浮橋,相距七十日。水暴漲,浮橋壞,西岸車多漂溺,按只軍東岸,急撒浮橋,聚舟岸下,士卒得不死,又援出別部軍五百余人,先鋒奔察火魯赤以聞,憲宗遣使慰諭,賞賜甚厚。敘州守將橫截江津,軍不得渡,按只聚軍中牛皮,作渾脫有皮船,乘之與戰,奪渡口,為浮橋以濟。中統三年,授河中府船橋水手軍總管,佩金符,以立浮橋功也。
      至元四年,從行省也速帶兒攻滬州,按只以水軍與宋將陳都統、張總制戰于馬湖江,按只身被二創,戰愈力,敗之。六年正月,也速帶兒領兵趨滬州,遣按只連糧械,由水道進。宋兵復扼馬湖江,按只擊敗之,生獲四十人,奪其船五艘,復以水軍一千,連糧于眉、簡二州,軍中賴之。九年,從征建都蠻,歲余不下,按只先登力戰,遂降之。軍遠,道病卒。行省承制以其子不老代領其軍。
      不老,從攻嘉定,以巨艦七十艘載勇士數千人,據其上流,于府江紅崖灘造浮橋以渡。十二年,嘉定降,宋將鮮于都統率眾遁,不老追至大佛灘,盡斃之。行院汪田哥攻取紫云、滬、敘等城,不老功最多。及諸軍圍重慶,不老先以戰艦三百艘列陣于觀灘,絕其走路。十三年,領隨翼軍五百人,會招討藥剌海,豎柵于白水江岸以為備。不老乘夜襲宋軍,直抵重慶城下,攻千斯門,宋軍驚潰,溺死者眾,宋涪州守將率舟師來援,不老擊敗之于廣陽壩,奪其船十艘。十四年,從攻瀘州,不老勒所部兵攻神臂門,蟻附以登,斬首五十級。明日復戰,又敗之。十五年,復攻重慶太平門,不老先登,殺其守陴卒,宋都統趙安以城降,總管黃亮乘舟遁,不老追擒之,奪戰艦五十艘。
      十六年,命襲父職為懷遠大將國、船橋軍馬總管,更賜金虎符,兼夔路守鎮副萬戶。十八年,大小盤諸峒蠻叛,命領諸翼蒙古、漢軍三千余人戍施州,既而蠻酋向貴、誓用等降,其余峒蠻末服者悉平,以不老為保寧等處萬戶。未幾卒。
      鄭溫,真定靈壽人。初從粘合南合有功,為合必赤千戶。后又從史天澤為新軍萬戶鎮撫。憲宗征西川,溫四月不解甲,天澤以溫見,具言其功,帝曰:“朕所親見也。”賜名也可拔都,賞以鞍勒。還至閬州,命分軍守邏青居、釣魚等山。
      中統元年,佩金虎符為總管。三年,李璮叛,詔溫以軍還討。至濟南,大軍圍其城,賊將楊拔都等乘夜斫營,溫力戰至黎明,賊退,諸王哈必赤、孫相史天澤厚賞之。七月,城破,命溫率兵三千往定益都。授侍衛親軍總管。
      至元六年,進懷遠大將軍、右衛副都指揮使。九年,詔溫統蒙古、漢人、女真、高麗諸部軍萬人,渡海征耽羅,平之。十二年,擢右衛親軍都指揮使,率三衛軍萬人,從攻岳州、江州、沙市、潭州,皆有功。十四年,入朝,遷昭勇大將軍、樞密院判官。
      十八年,改輔國上將國、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杭民饑,出米二十萬石糶之。俄賜以常州官田三十頃。二十二年,召還。二十三年,遷江浙行省左丞,命以新附漢軍萬五千人,于淮安云山泉塘立屯田。三十年,卒,年八十一。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武毅。
      子欽、釭、銓、鏞。欽,以父功授右衛親軍千戶,遷利用監丞。欽子克諶,克諶子惟知,惟知子彬,皆世襲。釭,有智略,仕為龍興路同知,歷廬州路總管,擢樞密院判官,所至有聲。銓,字方年。溫自江南入覲世祖,方次柳林,銓見于行宮,世祖奇其貌,命宿衛東宮,未幾,代兄為右衛千戶。故事,大享太室,先期賜執事湯沐錢,有司或不時給。銓上言:“禮者,著致潔也,今湯沐錢賜或不均,非是。”時論韙之。分治渾河橋,大雨水溢,銓所治獨堅完不壞。敕賜灑饌勞之。大德中,復以官讓兄子克諶。中統元年卒。子克順,臨城縣尹。鏞,靖江路總管府同知,政尚平恕,民稱之。
      石抹乞兒,契丹人。
      祖高奴。太祖六年大軍至威寧,高奴與劉伯林、夾谷常哥等迎降,授千戶、青州防御使,賜金符。太宗元年,從伐金,為征行千戶,卒。
      父常山襲。憲宗三年,擢總管,領興元諸軍奧魯屯田,并權臺雞驛行軍都總管萬戶。卒。
      乞兒襲萬戶,從紐鄰攻重慶、滬、敘諸州,俱有功。至元三年,從都元帥按敦移鎮潼川。四年九月,從攻蓬溪寨,戰歿。子狗狗襲。
      狗狗,少從征伐,以勇敢稱。八年,從嚴忠范圍重慶,攻朝陽寨,先登。九年,宋昝萬壽襲成都,狗狗以蒙古軍二千擊敗之。十六年,錄前后功,賜金虎符,授宣武將軍、管軍總管,戍遂寧。
      十七年進明威將軍、管軍副萬戶。從招討使藥刺海討亦奚不薛蠻,平之。從行省也速帶兒討都掌、烏蒙、蟻子諸蠻,戰于鴨樓關,狗狗最有功。二十一年,率蒙古軍八百人,從征散貓,戰于菜園坪、滲水溪,皆敗之。月余,散貓降,大盤諸蠻亦降。二十四年,遷懷遠大將軍、夔州路萬戶,移戍重慶。二十六年,卒。子安童襲。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国产白嫩护士在线播放|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无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韩国三级在线 中文字幕 无码|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精品国产成人午夜福利| 少妇又色又紧又爽又刺激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国产亚洲AV电影院之毛片|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视频 | 亚欧洲乱码视频一二三区|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欧美黑人大战白嫩在线| 四虎永久精品在线视频|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虎虎视频|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