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10部電影,不如我搞一次直播帶貨……”在聽到某三線演員經紀人說出這句話時,制片人小豆(化名)當時就震驚了。 本想要邀約對方拍攝3部系列網絡電影,此前小豆還想著用什么樣的話術花多少片酬才能拿下對方,結果沒想到,對方壓根不感興趣,拒絕得雖然很客氣,但也非常直接。 在很多明星看來,現在網絡電影沒那么火了,小院線也沒啥搞頭了,雖然直播這條賽道也卷得厲害,但相比之下,直播耗時短、沒風險、來錢快,明顯優于去演一部電影,尤其在掌握直播的財富密碼之后。 李佳琦、薇婭每年十幾億的凈收入讓明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這幾年演員紛紛從片場轉戰直播間,口號也從“321Action”變成了“321上鏈接”。 反正是“演”,何不選擇來錢更快的一種呢? 拿不到好的項目,是所有演員都面臨的難題。 影視項目驟減,演員片酬縮水,一線藝人的資源都難免下滑,二三四線藝人的狀況更加難耐,好幾個月不進組都是常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片大劇接不到,小片小劇又不賺錢,所以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個不錯的選擇,“挽救”了不少二三四線明星的事業。 “以前覺得在手機上看電影體驗很差,現在做直播,發現手機這方寸之地,也挺有搞頭。”對于吃到甜頭的帶貨明星來說,正在適應帶貨主播這種新的身份。他們就在手機屏幕這個方寸之地里介紹商品,推銷商品,收入肉眼可見,自我感覺良好。 甚至一些演員已經很少拍戲,而是選擇去直播間表演一個售貨員,他們寧愿去選擇一個“帶貨”劇本,甚至不惜放棄一些電影劇本。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直播貨確實來錢快;二來是網絡電影及小成本院線很難成為演員的代表作品,要名沒名,要利沒利;三是帶貨已經不再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情。 對于演員來說,反正是“演”,何不選擇來錢更快更實惠的一種呢? 帶貨套路化,比網大同質化更嚴重 明星帶貨本無可厚非,李佳琦、薇婭每年凈收入十幾億,董宇輝甚至救活了一家上市公司,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明星的“帶貨劇本”都千篇一律,非常考驗演員演技。 很多套路,明星都在重復使用: 比如,表演跟商家吵架。在直播間跟商家砍價,這要求演員情緒飽滿,表演真情流露、富有張力,能夠能給網友帶來強烈的代入感和沖擊力。 或者假裝標錯價格。有的明星甚至一次直播標錯好幾次。成功的“演技”,一般都會一邊撕心裂肺地喊“價格錯了,價格錯了,大家都別下單了,我要賠死了……”,一邊表現得手忙腳亂、手足無措。這個時候,主播表演得越無措,網友們下單就越賣力,智商稅收得悄無聲息。 當然,更常見的套路還是“搶貨倒計時”。主持人大喊:“倒數十個數。”但數到五時,就有工作人員表示,貨已經被搶光了。明星一臉驚訝,和臺上的人你一句我一句“啊我也想搶”“我都沒搶到”“怎么才備這么一點貨?”然后假模假樣地繼續補貨,或者低價引流秒殺品的話就遺憾地進入下一個貨品推薦。 演戲也好,直播帶貨也罷,目的都是掙錢一點都不丟人。但帶貨套路化也導致,雖然明星們在直播間“表演”得很賣力,但效果卻是每況愈下,觀眾越來越不好忽悠,帶貨效果一日不如一日。 萬一后續再出現賣假貨、虛假宣傳、割韭菜等情況就更慘了,實屬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截至目前,已經有多個明星都陷入負面漩渦,各種翻車事件時有發生。 二三線演員變得沒有追求了嗎? 很多人說,“明星的盡頭就是直播帶貨”,這已經成為事實。 阿里巴巴集團曾統計過,中國演藝界99.5%的明星都走入了直播間,淘寶直播曾在6·18一口氣邀請過300多個明星,京東則與嗶哩嗶哩、快手等平臺合作推出“明星直播課程表”,活動期間直播超過30萬場次。 對于大多數演員來說,焦慮在所難免。接一個角色很難,接到一個好角色更難。 夢想還在,但賺錢更實在。 當然,明星的人氣并不能兌換成等量的下單量,除了有平臺方扶持的明星,真正能打的并沒有幾個。這也逼退了部分明星,畢竟隔行如隔山,在直播里賣貨并不比演戲更長久,試水之后選擇偃旗息鼓的也不在少數。 過去那幾年,演員習慣了賺快錢。先是資本泡沫推升的天價片酬,然后是直播給行業帶來的整體浮躁,這讓一些演員很難再回到正常平和的心態,畢竟由奢入儉難。 不得不承認,演員確實比以往變得更浮躁,也更現實。 ·END· 商務合作、轉載等事宜 請聯系微信 yina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