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人應該如何生活? 德國最負盛名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 在眾聲喧囂的時代里,閱讀哲學變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它看上去似乎遙不可及,與生活的柴米油鹽離得太遠。 而當你開始思考看似平常的生活背后那些未知與不確定的一面之時,哲學又像是一道光,照亮了過往與現實之間的裂縫。 今天,我們還需要讀哲學嗎? 或許,我們有必要重新定義哲學對于我們的意義: 哲學之所以珍貴,既在于它的普遍意義和價值,更在于它將歷史之遺存變為一種有益的提醒。 對于常常陷入焦慮的現代人而言,哲學就像一劑清醒劑—— 它讓我們不必惶惶于一個哈姆雷特般「To be or not to be」的結局,卻可以在未來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當人類抬頭仰望星空,思考世界起,關于何為良好生活的追問就一直沒停止過。 那些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玄妙問題,早在古希臘時代便有偉大的哲人討論過。 ![]() 在浩瀚的西方哲學史中,有這樣一本巨著,以高超的文學手法和嚴密的哲學論證,探討一個關乎每個人生活的、最重要的人生問題: 世人應該如何生活?正義還是不正義地生活才能令人幸福? 這本書——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著作當中最廣為人知的著作《理想國》。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這樣評價道: “《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唯一西方哲學著作。” 英國哲學家阿爾弗雷德·懷特海德則言: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圍繞“何為正義”這一問題,層層探討了政制應該如何選擇,城邦應該如何治理,教育應該如何安排,藝術應該如何表達,彼岸將有什么獎懲等一系列問題。 直至今日,《理想國》所提出的問題仍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永恒難題,被后世學人不斷的追問與討論。 果麥經典 全新譯本 古希臘原文”字對字“翻譯 ![]() 作者: [古希臘]柏拉圖 譯者: 何祥迪 出品:果麥文化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10 點擊封面小程序 ,立刻下單購買 ??? 柏拉圖是誰? 如果我們要回顧西方哲學史,柏拉圖可謂是最為閃耀的那一顆明星。 柏拉圖(Plato),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斯(Aristocles),古希臘雅典人,生于公元前427年,卒于公元前347年,享年80歲。 他出身于名門望族,父親是阿里斯同(Ariston),其祖先據說可以追溯到海神波塞冬那里。 柏拉圖所提出的哲學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和答案不僅奠定了歐洲哲學傳統的基本形態,更是成為了西方文明“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 《理想國》是柏拉圖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通常被分成十卷: 第一卷討論正義,第二卷至第三卷討論樸素城邦與護衛者城邦,并討論護衛者的教育,第四卷討論正義城邦,作為城邦整體應該追求怎樣的幸福? 第五卷涉及對正義城邦的三次攻擊與辯護,第六卷至第七卷討論哲人的教育問題,第八卷至第九卷討論靈魂和城邦的墮落,第十卷則重新回到了詩歌和正義回報。 柏拉圖通過一種辯駁的方式,引導讀者層層深入,與書中的哲人們一起討論問題的核心。 2 正義就是善嗎? 從現代學科的眼光來看,《理想國》是一本匯集著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哲學、文學等問題的“大書”。 書中所討論的問題范圍頗廣,從城邦整體的建設、到如何教育孩子乃至對男女平等問題、百分百好人的存在可能等等。 ![]() 如果我們翻開理想國,書的一開篇柏拉圖便迫不及待的將其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拋給了讀者們。 “那么正義這個東西呢?” 正義的人是不是過得比不正義的人更好? 正義就是向每個人歸還虧欠的東西嗎? 正義是強者賜予弱者的”善“嗎? ![]() 在書中,蘇格拉底與他的朋友所討論的牧羊人與魔戒的故事成為了后世討論“何為正義”的經典案例: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讓人隱身的魔戒,從謀財害命到謀權篡位,壞事做盡而好處盡享,你無需承擔法律的責任。 ——那么,你會選擇做個壞人嗎? 如果有一天,從未干過任何壞事的你,卻背上人間最大的惡名,被剝脫塵世的榮譽和利益。 ——那么,你會選擇依然做個好人嗎? 對于這個問題,蘇格拉底的朋友色拉敘馬科斯認為:沒有誰能夠堅定不移地堅守正義。 “那些追求正義的人由于無法干不正義的事情才不情愿地追求正義......任何人的本性都傾向于認為貪婪是善的,只是在法律的強迫下才轉而尊重平等。” ![]() 而對這一質疑,蘇格拉底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反擊。 蘇格拉底說道,正義之所以為正義,并是因為正義會給人帶來的一些有利的后果,而是因為正義“既由于它本身,又由于它所產生的東西而被熱愛。” 如果正義對無用處的事物才是有用處的,那么它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美好的事物。 如果一個人是正義的,哪怕所有天下的人都認為他是不正義的,他仍然是最好、最幸福的。這一觀念,正是柏拉圖寫作《理想國》的最重要的動機。 如何閱讀《理想國》? 實際上,如果我們要深入了解《理想國》的這場談話,就一定要回到公元前399年那場西方思想史上最為不義的審判—— 在那一年,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被判處了死刑。 而除了蘇格拉底,《理想國》書中所有出場的人物(阿德曼托斯除外)也幾乎都落得悲慘的下場: 克法洛斯很快死去,然后被抄家;玻勒馬霍斯被處死;呂西阿斯亡命天涯;格勞孔在蘇格拉底死后也去世了。 ![]() 圖:蘇格拉底之死 可以說,《理想國》中對何為正義的討論,不僅是柏拉圖對蘇格拉底之死的書寫、更是他對腥風血雨的政治斗爭的思考與回應。 人,總會死亡。而人卻是一種可以面對死亡,直視死亡的生物。 “不想做一個貌似的好人,而想要做一個真正的好人。” 《理想國》的主題正是為正義辯護,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進行辯護,而成為了“可能是關于正義有史以來最精致的專著”(波普爾)。 盡管在現實生活中,柏拉圖從三次從敘拉古鎩羽而歸,而他卻用這本《理想國》表達了他對于至善至真思想的推崇。 ![]() 圖: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理想國》不同于其他哲學著作,它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的堆積,而是一本以文學形式展開的對話。 《理想國》譯者、重慶大學副教授何祥迪指出了柏拉圖寫作方式的核心: “從主題上看,《理想國》展示了一種平行結構,即倫理學與政治學兩條線索貫穿其中。城邦正義被認為是放大了的靈魂正義,靈魂的各部分及其結構與政治的各階層及其結構構成一種類比關系。 從論證上看,《理想國》致力于營造一種回環結構,首先著力論證靈魂的正義,接著論證各種城邦起源、發展和墮落,最后又回到論證靈魂的正義問題。 在整個論證過程中,柏拉圖幾乎動用了所有哲學方法: 劃分(劃分靈魂和政治制度)、定義(定義正義)、歸納(從技術到德性的歸納)、演繹(善與幸福的關系)、比喻(航船、太陽、洞穴、線段)、神話(厄爾神話)等等。” 在這篇深刻而優美的長篇對話之中,柏拉圖以宏大的氣魄構想了一個他心目中的完美國家的原型。 3 理想國 or 烏托邦 經典之所為經典,正是因為它是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存在。 不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它,無論你在何時何地開始閱讀——你都將承認,《理想國》的核心主題永遠都未過時。 果麥最新出品的《理想國》正是我們走近這本經典名著的極佳讀本。 ![]() 為什么要讀果麥版? 如果讀經典書,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譯本。 果麥版的《理想國》首次采用“字對字”翻譯,將古希臘原文與中文對應,標出每個古希臘單詞的中文含義,盡量保持古希臘語法的變格和變位。 底本則采用了學界普遍認可的斯靈斯校勘本(S. R. Slings, 2003)。 斯靈斯是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教授,也是柏拉圖研究和校勘專家,他這個校勘本是最新的版本,已經被列入“牛津古典文本”叢書,這足以說明其專業性和權威性。 同時,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還參考了學界盛行的多個英譯本、中譯本,以保證譯文的流暢度和高質量。 如亞當斯校勘本(James Adams, 1960),里夫的英譯本(C. D. C. Reeve, 2004)、布魯姆的英譯本(Allan Bloom, 1968)、格里菲斯的英譯本(Tom Griffith, 2000)、郭斌和和張竹明的中譯本(1986),王揚譯本(2012),以及史毅仁譯本(未刊稿)等等。 ![]() 其次,對于初讀或者想要重讀《理想國》的讀者而言,果麥版的《理想國》為讀者貼心的加上了豐富的腳注和解釋,幫助我們更為深入地理解柏拉圖原文。 凡柏拉圖引用的著作,均查閱原文并標明出處,除非原文沒有流傳下來; 凡專有名物首次出現時,除通行譯法外主要依據希臘語翻譯,譯名參照羅念生主編《古希臘語漢語詞典》的羅氏譯音表,但是附上英語譯法,并做簡要注解; ![]() 凡重要哲學概念,主要參考已有譯法并結合個人理解來翻譯,對于個別有爭議之處則提供相關學術研究證據。 索引部分依據中文概念排列,并標出希臘語單詞,便于使用者查閱。 正文中采用了國際通用的斯特方碼,放在中括號里面表示出來; 另外一些原文省略或指代不明的地方也都用中括號加以補足和說明。 方便想要了解本書的讀者延展閱讀。 ![]() 除此之外,果麥版的《理想國》還將蘇格拉底的自述體改為對話體,同時根據句意做了簡單的分行處理。 對話體的體例不僅便于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哲學對話的風格,沉浸式感受對話中隱藏的智慧與哲人魅力。 如果你一直想要閱讀《理想國》卻遲遲未曾翻開; 如果你想打破洞穴的影子與幻想一步步走向知識和真理的至高境界; 果麥版《理想國》正是走近經典、走近智慧的極佳選擇。 ![]() 你愛哲學,哲學會給予你它的回報。 當讀畢《理想國》,或許我們亦有勇氣說出與蘇格拉底相同的話: 哲學,“既由于它本身,又由于它所產生的東西而被熱愛。” 新書簡介 ![]() 作者: [古希臘]柏拉圖 譯者: 何祥迪 出品:果麥文化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