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十三屆書法國展,很多書友已經在開始著手準備,書法創作文字的審核應該放在第一步,千萬不要因為“一粒老鼠屎、搞壞了一鍋湯”,因一個字的錯誤被淘汰掉,太不值得了。 下面10個字,上一屆國展中有書友犯過書寫錯誤,今天將這十個字列出來,每個字都是一個小知識點,測試一下,十題您能對幾題? ![]() 第一:“國”能寫作“國”嗎? 從繁體字的角度說,“國”是可以寫作“國”的。“國”的繁體字為“國”。解放初期,漢字尚無統一規范,當時一些書刊中除了“國”之外,還有“國”,像人民幣上的“中國人展銀行”用的就是“國”。漢字簡化時用異體選用法,以“國”代替了“國”。然而,“國”是從哪里來的呢?它是從“國、國、國、國、戜、囶、圀、纛”中選出來的。“國”字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太平天國的一些文獻中也曾用過。按理說,簡化字應以筆畫少者為宜,而“國”是八畫,“囯”是七畫,簡化時沒選“國”而選了“國”呢?當時是從反封建的角度考慮的。一方地域之內有“王”便為“國”,這有嚴重的封建思想,不如一方地域之內有“玉”便為“國”有意義。“國”作為“國”的異體字,用在書法作品中是完全可以的。 ![]() 第二:“麗”可以寫作“麗”嗎? 如寫繁體字,“麗”可以寫作“麗”。今天的“麗”是用結構省略法從“麗”中截取出來的。然而,為什么上面是一長橫而不是兩短橫呢?這要從“麗”本身說起。“麗”的古文為:“麗、麗、麗”。這些古字均可看作是“麗”的異體字。但是在隸書中“麗”又寫作“麗”,簡化字“麗”便是從隸書“麗”中截取下來的。“麗”作為“麗”的古字,在書法作品中可以用。 第三:“開”能寫作“聞”嗎? “開”不能寫作“聞”,因為“開”的繁體字是“開”,我們要么寫簡化字,要么寫繁體字,而“聞”則是一個不繁不簡的字,準確地說,這是一個錯字。“聞”在一些書法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這是因為受草書影響的原因。 ![]() 第四:“關”字從何處來? “關”的繁體字為“關”,漢字簡化時用結構省略方法,將“關”的“門”字省去。省去“門”保留“多”(guān),但“”的筆畫仍然太多,寫起來麻煩,故沒有簡作“”。“關”的俗字為“関”,簡化字“關”就是以這個“関”字省略而得出來的。應該注意的是,“關”又是“笑”的古字,不能把某些字中的“關”旁誤認為是“”簡化的。如“朕”,有人將其寫作“聯”,就是因為沒有弄清這個道理。其實,“朕”并沒有簡化。 ![]() 第五:“雜”為什么簡作了“雜”? “雜”的繁體字為“雜”,另有異體字“襍、雜、、雑”等多種寫法。“雜”就是根據異體字“雑”的結構省略的。有人將“雜”寫作“親”,這是不對的。在民間俗字中雖然有將“卒”寫作“卆”的(“翠”有寫作“翆”的,其中的“卒”也是“卆”),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發現“親”能單獨成字的例子。 第六:“像”和“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像”和“象”在以下三個方面有相同之處:一、形象相同或相似。如:“老張的相貌有些象老李。”這句中的“象”也可以寫作“像”。二、在副詞“好象”里,“象”可以寫作“像”。如“今天好象要下雨。”可寫作“今天好像要下雨。”三、在“比如”這一義項上,“象”可寫作“像”。例如:“象許多英雄人物一樣,他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句話中的“象”可以寫作“像”。除了以上三個義項,“象”和“像”在其它義項上不能混用。如:“象形”不能寫作“像形”,“肖像”不能寫作“肖象”。 ![]() 第七:“向來”能寫作“嚮來”嗎? “向來”不能寫作“嚮來”。“嚮”是一個后出字,它除了作“向”之外,還作“響”(響)。在作“向”時,只能與“向”的“方向”、“對著”(如“向陽”)、“將近”(如“向曉”)等義項相通,而不能與表示“從來”的“向來”相通。宋代詩人朱熹詩句:“向來枉費推移動,此日中流自在行。”不少人將此詩句中的“向來”寫作“嚮來”,這種寫法是錯誤的。 ![]() 第八:“沖”和“衝”能相互通用嗎? “沖”和“衝”不能相互通用。“沖”和“衝”均為多音字,讀“chōng”,也讀“chòng”。在這兩個讀音中,讀“chōng”時,二字有些義項相通。如“沖擊”、“沖洗”、“沖賬”、“沖突”,這些詞中的“沖”也可寫作“衝”。但“沖”又有別的義項,我國南方方言稱山區的平地為“沖”,這里不能寫作“衝”,像“韶山沖”,不能寫作“韶山衝”。在讀“chòng”時,只能用“衝”,而不能用“沖”,因為“沖”在古時沒有“chòng”的讀音,漢字簡化時以“沖”代替了“衝”。 ![]() 第九:“澄”和“澂”是同一個字嗎? “澄”和“澂”不是同一個字。“澄”和“澂”在表示“清亮、肅清、弄清楚”這些含義時可以相通,讀音也一致,都讀“chéng”,如:“澄清”也可寫作“澂清”。但“澄”又讀“dèng”,義為使水中的泥沙沉下去,如:“澄泥漿”中只能寫作“澄”,不能寫作“澂”。另外,“澂”為古時地名。《廣輿記》:“云南澂江府,古滇國地。”這里的“澂江”不能寫作“澄江”。漢字簡化時“澂”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項被“澄”所代。 ![]() 第十:“稱、稱、秤”三字有何區別? “稱”是“稱”的簡化字,是以草書楷化的方法簡化的。古時“稱”和“秤”都具有“測定物質輕重”這一義項,而且都讀“chēng”。《現代漢語詞典》在“測定物質輕重的用具(讀音為“chèng”)”這一義項上,廢止了“稱”(稱),只保留了“秤”。繁體字在以上兩個義項上“稱”和“秤”是可以通用的。簡化字“秤”卻不能寫作“稱”。另外,“稱”又讀“chèn”,如:“稱職”,這里的“稱”不能寫作“秤”。 ![]()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請轉發給有需要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