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忠實的右側交易支持者,信奉趨勢交易。 原則上在下跌趨勢里不買股票,實際上還是會小倉位的買一些。 左側交易中,我只做ETF投資,因為指數基金不存在暴雷的風險。 我不是不信奉價值投資,只不過左側交易的坑,實在是太多了。 很多投資者應該經歷過,越跌越買,越買越跌,最終深套的悲劇。 這種感覺會讓你痛不欲生,左側交易明明是價值投資的典范,但總是掉進坑里。 左側交易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風險到底在哪里? 又為什么我不推崇普通的投資者去做左側交易。 今天一次性給大家說清楚,讓大家明白,左側交易比右側交易更難的在哪里。 左側交易,指的是在下跌過程的中后期,對于股票進行布局。 之所以是中后期,指的是股價下跌進入了非理性階段,遠低于股票應該有的估值水平。 當股價低于正常估值水平的時候,股價就有向上修復的需求。 也就是左側會在某個時間點,轉到右側,出現上漲的趨勢,對股價進行修復性的上漲。 左側交易的核心,就是越跌越買。 但左側交易的本質,是股價低估,并不是跌多了買入。 如果一支股票,業績一直在暴跌,那怎么會有什么低估,更不存在什么價值投資,左側交易就失效了。 所以,我們在談論左側交易的時候,往往有一個前提,就是價值。 只有具備價值的股票,才有左側交易的價值。 那么左側交易的本質,就是甄別股票的價值,到底是不是被低估了。 所有左側交易失敗的投資者,對應的問題,一定是錯誤判斷了價值。 比如,買入的股票原本業績在上升周期,突然進入了業績下滑周期。 那么對于個股的估值,就勢必存在重新修正,股價就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所以,左側交易對于投資者來說,很容易就掉坑里。 左側交易的難點,其實就是在于判斷估值的區間,這是關鍵的核心。 難點一,投研困難,無法確認業績增長趨勢。 散戶栽在價值投資里的案例太多了。 問題的關鍵在于,散戶沒有投資研究能力,對于一個行業,一家上市公司,未來的業績趨勢,無法準確判斷。 散戶容易根據過往的業績增長,去預測未來的業績增長。 這種方式很明顯是錯誤的。 任何的行業都有生命周期,任何的企業也都存在巔峰。 如果恰好買在增長的巔峰,買入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那注定了價值投資的失敗。 價值投資,一定是要能穿越周期,經久不衰的上市公司股票。 那些百年老店,往往才是價值投資的標的。 很多新興產業,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周期一過,瞬間就面臨凋零。 散戶的研究能力,必然是弱于專業投資機構的,這些投資機構都經常在價值投資上踩雷,就更別提散戶了。 因此,左側交易的時候,散戶對于一家上市公司的底氣,可能存在認知的偏差,導致踩雷。 難點二,建倉必須分批,倉位控制困難。 左側交易,必須是分批建倉,否則注定了失敗。 因為左側下跌,到底會跌到哪里,誰都說不清楚。 因此,價值投資者往往不會一下子打光自己的子彈,而是采取分批建倉。 但散戶對于分批建倉可能會有誤解,因為下跌的時候,他們總渴望抄底。 很多投資者在做左側交易的時候,沒多久就打滿倉了。 尤其是在連續下跌的時候,會反復加倉,希望買在階段性的低點。 如果低點的平臺在盤整后繼續破位,那就勢必深陷其中了。 有原則的左側交易,理論上是可行的,只不過有原則的散戶,占比實在是太低了。 合理的控制倉位,是決定能否做左側交易的關鍵。 至少得把左側建倉的成本,控制在底部20%以內,否則成本太高,回本都會有困難。 難點三,心態控制困難,容易出現心態閃崩。 左側交易,是要忍受浮虧的。 當浮虧很小的時候,大部分左側交易的投資者,都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當浮虧到了20%以上,左側交易者,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了。 他們會進行補倉,但如果補倉后繼續下跌,浮虧繼續往上漲,那么他們會更開始懷疑上市公司出現問題了。 即便是左側交易,大部分投資者,也是渴望自己買在一個相對低位,買在下跌的尾聲。 他們更希望自己買入之后不多久,股價就迎來上漲,能夠實現盈利,并不是漫長的等待價值回歸。 他們會糾結,自己晚一點買,再跌多一點買,豈不是更好。 久而久之,對自己產生一定的懷疑,最終可能會在某次下跌中,心態完全崩潰,止損離場。 這樣的案例很多,也是很多價值投資者的心病,從堅定到懷疑。 難點四,估值區間判斷困難,建倉時機不準。 對于散戶而言,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于減倉時機的選擇。 通常,左側交易的投資者,會選擇在相對估值的低位買入。 但這個估值的低位,其實也并沒有那么好判斷。 就比如一個行業的市盈率區間,是10倍-30倍之間波動,中位數是20倍。 那么,大部分價值投資者,在20倍以下就會開始建倉,部分會在15倍開始建倉。 他們之所以不會選擇過低的估值,是因為下跌不一定會達到估值的極值,不一定會觸底。 但問題就在于,如果是15-18倍就開始建倉,真的跌到10倍的時候,還是會面臨至少20%以上的浮虧。 就13倍,跌到10倍,跌幅都有23%,很多投資者就會出現問題了。 倉位控制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安排資金,如何選擇起點,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難點五,時間成本高,時間帶來的變數較大。 最后一點就是左側交易的時間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資金是有時間成本的,每年至少4%左右,這是債基的收益率,或者說是核心藍籌股分紅的收益率。 其次,時間容易帶來變數。 很多行業,2-3年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都不知道會不會有競爭者彎道超車,直接把原本的價值企業給秒殺了。 左側交易,如果是在底部長時間的震蕩,就會遇到這些問題。 很多價值在時間的長河中,就泯滅掉了,也就不存在什么價值了。 ![]() 都說,“時間,是價值的玫瑰”,其實少了后半句,“時間,亦是價值的見證者。” 價值是需要被見證的,而不是預判出來的。 不是所有的玫瑰,最終都會綻放,總有那么一批在時間長河里凋零。 左側交易的坑,散戶踩的多,是因為散戶對于培養玫瑰,并不順手,不知道具體的方式。 我始終不推薦左側交易,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價值判斷偏差。 或許緊跟趨勢,跟著資金找價值,才是散戶投資的出路。 |
|
來自: 淡然3a89r15snv > 《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