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的起家部隊十一師人稱種子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就曾被幾乎全殲過,后來重建起來。 解放戰爭中土木系部隊有些被全殲兩次,有些被全殲三次,都是全殲之后又重建的。 66軍1947年魯西南戰役被中野全殲一次,重建后在豫東戰役中又被全殲一次,第二次重建之后,在渡江戰役中又被全殲。 整編69師(99軍)在黃橋、宿北和宣城三次被殲滅,土木系干將戴之奇自殺。重建后在渡江戰役中又被全殲一次,僅99師師長鄒鵬奇部逃到上海,撥歸劉玉章五十二軍指揮,之后又重建,鄒鵬奇升任軍長。 第十軍1947年冬在豫西地區被陳賡兵團全殲一次,重建后在淮海戰役中和黃維兵團一起,第二次被全殲,軍長覃道善被俘。后在浙江重建,隨胡璉增援金門立功,和十八軍成為逃往臺灣的兩個較為完整的軍之一。 79軍在荊門戰役和鄂西兩次被全殲,荊門戰役中軍長方靖被俘,重建后歸宋希濂指揮,1949年11月中旬又被大部消滅,軍長龔傳文率軍直屬部隊和194師一部逃出,在四川被撥歸十六兵團董宋珩指揮,后來起義。 94軍一個師在東北被撥歸新五軍,后在公主屯之戰中新五軍全軍覆沒,該師被全殲。剩下的兩個師和軍部在平津戰役中隨傅作義起義,部隊被改編,僅軍長鄭挺鋒逃去臺灣。 土木系另外兩個比較重要的部隊,十四師原屬新六軍,后撥入新三軍,五十師屬新一軍,這幾個部隊均在遼沈戰役中在遼西走廊被全殲。 十八軍在淮海戰役中和黃維兵團一起全軍覆沒,兵團副司令胡璉逃出,又在贛東北重建,軍長為高魁元,金門戰役中擊退解放軍登陸部隊,名震一時。高魁元后來曾在臺灣任偽國防部長。 54軍闕漢騫部在塔山之中為國軍進攻主力,戰役后期船運后方,被編入李延年兵團,向北攻擊,增援黃維兵團,雖有損失,但未被全殲過。渡江戰役中損失較大,一個師長陣亡,在上海戰役中又遭遇重大損失,殘部在闕漢騫率領下逃往臺灣。 還有86軍,逃到臺灣后,由陳誠親信劉云瀚任軍長。劉云瀚在天津戰役被俘后逃走,逃往臺灣。 除十八軍和第十軍之外,土木系還有從上海撤退去的54軍、75軍、青年軍204師、99師,從青島撤退到臺灣的50軍,以及在臺灣收容編成的第六軍,在臺灣編練的207師,共有七八個軍,約戰常公逃臺初期軍隊的一半。 所以,轉進臺灣后,常公將軍隊編成三個軍團,分別由胡璉、劉安琪、石覺任軍團司令。其中,胡璉屬于土木系,劉安琪屬于何應欽派系,石覺曾任十三軍軍長,遼沈戰役中不肯參加起義,被送回南京,屬于湯恩伯系干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