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留在人世間的最后一張影像,年已而立的他雙手背后,昂首站立,上身穿著黑色短衫,下身搭配白色短褲與黑色長襪、布鞋,面帶微笑,從容不迫,一點兒看不出,拍完照的他,便要踏上刑場,命喪敵人之手。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瞿秋白。 1935年6月17日,宋希濂的屬下向賢矩與隨軍軍醫相攜來到獄中,為瞿秋白帶來蔣介石的命令和一桌非常豐盛的食物。 瞿秋白望著那一盤盤正冒著騰騰熱氣的美味,面上神色如故。 ![]() 他感慨著自己的獄中生活即將結束,道是在黃泉路與投敵之間,仍舊堅定選擇了前者。 向賢矩嘆了一口氣,問瞿秋白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沒能實現,告訴他們,他們或可幫助瞿秋白完成。 瞿秋白沉默片刻,對軍醫道:“我只一個要求,想拜托你把我的那點兒東西寄給一位朋友。” 軍醫神色悲傷地點點頭,答應下來。 那個晚上,瞿秋白睡了一個好覺。 夢中的他,好似在一條小徑漫步,遠處夕陽如血,明滅光輝;寒泉載著落葉,叮叮咚咚流向遠方,四周景色宛如仙境。 ![]() 次日一早,他平靜起床,換上黑衣白褲,仔細洗漱罷,給自己泡了一杯濃茶,點上一支煙,獨坐在窗戶前,借微弱天光,默默閱讀了一會兒《全唐詩》。 太陽緩緩升起,天地轉瞬大亮。 瞿秋白取了一支筆,在紙上灑脫寫下那首有名的集唐人詩句而成的七言絕句,言說自己將死,未能完成心之所向的遺憾。 落筆,剛好向賢矩等人來催促啟程。 瞿秋白微微一笑,又在末尾添了一句:眼底煙云過盡時,正我逍遙處……落款“秋白絕筆”,然后擲筆,稍稍整理衣衫,起身,昂首大步走出牢門,走向陽光傾灑的庭院,走向他的最后結局。 ![]() 見到向賢矩幾人時,他說了一句:“人生有大休息,有小休息,今日,我就要大休息了。” 他跟在向賢矩他們的身后,經過禮堂,去往門口。 宋希濂率百余屬下等在那里,仿佛在為瞿秋白送行。 瞿秋白滿不在乎地掃了他們一眼,好似悠閑閑逛般,施施然遠去。 進入中山公園,他按照要求,選了一處涼亭,完成“留念”。 亭中角落擺了一桌酒席,瞿秋白向南而坐,自斟自飲起來。 喝到興起,不由高歌幾句,說“與世長辭,為真快樂也。” 吃罷、喝罷,瞿秋白慢慢起身,走出中山公園,漫步來到刑場。 ![]() 期間,他點了一支香煙,邊走邊吸,并用嫻熟的英文,又唱起他無比熟悉的《國際歌》。 到了刑場,瞿秋白左右看看,選定一處草坪,席地而坐,面含笑意對執行者道:“此地甚好,開槍吧,正面來。” 哨響,槍鳴,瞿秋白就這樣正面飲彈,血染刑場,從容犧牲。 那一年,他只有36歲,年華正茂。 ![]() 01,1917,北京,枯寂里的覺醒:孑然一身入京城,深秋夜里的據理力爭,將他推向截然相反的命運之路生于1899年的瞿秋白有一個家學淵源的家庭。 他的父親不只擅長繪畫,也懂劍術和醫道,但因為生性淡泊,所以沒能攢下什么家財,半生寄居在叔父瞿廷韶家里,接受叔父的救濟,令瞿秋白小小年紀,便已懂得寄人籬下的苦楚。 辛亥革命前,瞿廷韶病故,資助瞿秋白一家的重任轉移到瞿秋白伯父瞿世琥那里,可好景不長,伯父閑居杭州后,便停止了對瞿秋白全家的接濟,致使瞿秋白全家不得不搬到瞿家宗祠居住,依靠典當和借債,勉強度日。 ![]() 1916年年初,瞿秋白的母親不愿再忍受貧困,選擇自盡。 全家人就此離散,各尋親友投靠。 同年,瞿秋白趕赴漢口,投奔堂兄。 轉年,堂兄入京,瞿秋白一路跟隨。 許多年后,他自己回憶說:彼時家庭離散,獨此一身,唯想考入北京大學……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他的堂兄同樣家中拮據,拿不出供應瞿秋白讀書的錢財,只好建議瞿秋白去考普通文官考試。 ![]() 然而,瞿秋白落榜了。 走投無路之下,瞿秋白被迫選擇既不要學費,又無需“出身”的俄文專修館,希冀能博出一個未來。 他的同學后來回顧往昔,道:瞿秋白十分努力,在校考試必列前兩名。 那時,俄文專修館周日上午設有文課,要求全校學生都必須參加,瞿秋白的中文造詣極高,所寫作文幾乎次次為范例,以致名揚全校,所有人皆聽過他的名字。 除卻按時上課外,瞿秋白還在課余時間為自己制定學習英、法語言及社會科學等計劃。 ![]() 每一天,無論多么忙碌,皆不會中斷自修。 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華夏,“五四運動”轉瞬爆發。 瞿秋白積極參與,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加入學生聯合會,成為領導人之一。 同月,反動當局逮捕大批游行學生,瞿秋白亦在其中。 重歸自由后,瞿秋白繼續借居在堂兄家里;次年,《晨報》向瞿秋白發出邀請,想請他以記者身份去莫斯科工作。 瞿秋白略微遲疑,想與堂兄商議一番,再做決定。 ![]() 那是一個寒冷的秋夜。 瞿秋白的堂兄聽完弟弟的話,當即予以拒絕:“不行,那邊的氣候過于寒冷,你會受不了。” 瞿秋白點點頭:“我知曉,但去莫斯科考察學習,是我的夢想。” 堂兄耐不住瞿秋白的據理力爭,到底同意了弟弟的決定。 同年10月中旬,瞿秋白懷著激動又憂傷的心情,與堂兄等親朋一一作別,踏上前往俄羅斯的道路。 彼時,誰都沒有想到,正是這一個決定,把瞿秋白的命運推向截然相反的方向,令他與共產國際解下不解緣分,又蒙上一層悲劇色彩。 ![]() 02,1927,革命,絕境中的反擊:他被毛主席稱作老師,在中共危機時刻,走上風口浪尖,建立不朽革命功績在俄羅斯那段時間,瞿秋白加入中共組織,并患上嚴重的肺病。 可他沒有停下手頭工作,仍在堅持繼續著。 他的好友斥責他“不要命了嗎”,瞿秋白好脾氣地笑笑,告訴好友,他一聽說資產階級抨擊布爾什維克,就坐不住了。 好友無奈,只好任由瞿秋白“糟蹋”他的健康。 1922年12月,瞿秋白回歸華夏,出任《新青年》等報刊編輯,發表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5年后,瞿秋白再一次來到武漢,同譚平山等人組成中共中央臨時委員會。 ![]() 他偶然讀到毛主席所寫關于湖南農民運動的報告,對文中所寫觀點表示贊同和欽佩,并為報告的停發而無比憤懣,親自找到相關負責人,要求恢復刊登。 但負責人拒絕了他,瞿秋白氣惱道:“如此文章都不敢刊登,你們還搞什么革命!” 為了不讓這份報告湮沒在歷史長河,瞿秋白決定親自給毛主席出單行本,他撰寫了序言,肯定了毛主席的思想和主旨,強調中國革命者皆必須讀一讀毛主席的這本書,它足以與彭湃的那篇《海陸豐農民運動》相提并論。 正在武昌休養的毛主席很快收到那份單行本,得到極大慰藉。那一瞬間,他忽然明了,他并不是孤單一人,在遙遠的地方,還有一個與他心思相通的戰友,與他并肩作戰著。 不過,兩人的往來,卻要更晚一些。 那個時候,瞿秋白早已身患重病,在某些有心人的刻意打壓下,窮困潦倒。 毛主席知曉他的境況后,常常前去探望瞿秋白,且叫賀子珍給瞿秋白送一些蔬菜、白糖等食物。 他稱呼瞿秋白為“老師”,總和瞿秋白坐在草地上,吟詩酬唱,互相鼓勵。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決定撤離蘇區。 瞿秋白提出跟隨長征的要求,未被準許。 毛主席聽聞此消息,也非常焦急,幾次幫瞿秋白說話,同樣遭到拒絕。 ![]() 離開瑞金那日,毛主席特意去見了瞿秋白。 他依依不舍拉著瞿秋白瘦弱的雙手,再三叮囑瞿秋白:“瞿老師,你務必保重身體啊!” 可這一別,卻是他們的永別。 多年以后,毛主席仍對當時未帶瞿秋白等革命烈士耿耿于懷,惋惜不已。 話再說回1927年。 受張發奎影響,共產國際的新代表羅明那茲并未把瞿秋白當一回事,他明言告訴瞿秋白,若南昌起義失敗了,那么責任全歸瞿秋白為首的中央常委會,與共產國際無關。 瞿秋白頂著壓力和危機,拍板決定按計劃發動起義。 那年8月1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南昌打響,標志著中共獨立領導革命戰斗,組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 同時,由于武漢形勢巨變,使得中央緊急會議被迫推遲到8月7日。 在此之前,敏銳的瞿秋白意識到隱藏在武漢的殺機,嚴肅提醒同志們:一定要遵守黨紀,增強黨性,聽從黨的決定。 幾天后,漢口全城戒嚴,不只河北省總工會被解散,而且何鍵開始大肆逮捕中共成員,組織面臨重大危機。 在此緊張時刻,瞿秋白協助羅明那茲起草一系列關鍵文件,并親自翻譯到8月7日的凌晨,才算完畢。 轉日,瞿秋白等人冒著危險,來到漢口三教街,舉行了著名的“八七”會議。 那是我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之一,既堅定了革命方針,也扭轉了當時黨內彌漫的悲觀情緒,挽救了黨與革命,深深刺痛國民黨右派。 亦正是由于此事,瞿秋白成為國民黨右派的眼中釘,慘遭對方迫害。 ![]() 03,1935,長汀,牢獄內的從容:他說自己萬萬不可能歸順蔣介石,稱贊過毛主席的正確路線,道是己身功過,歷史自有評說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 某一天,在醫院養傷的陳毅意外碰見瞿秋白,詫異問他:怎么還沒有離開? 話罷,未等瞿秋白應答,即側首指著自己的馬,對瞿秋白續言:“快,你趕緊騎我的馬去追大部隊,你的瘦馬,就留給我吧。” 瞿秋白平靜回視陳毅,道:“不用了,組織讓我留下。” 陳毅默默重逢一遍“留下”,無奈搖搖頭,沒再說什么。 1935年初,瞿秋白的病癥愈加嚴重。 眼看大部分地區已落入國民黨手中,中共中央分局作出決定,要送瞿秋白到上海治病。 ![]() 他們派遣何叔衡等人與瞿秋白同行,喬裝成商人,帶著親屬離開瑞金。 十余天后,一行人行至長汀,因不熟悉地形,第二天做早飯,不小心弄出炊煙,引來當地地主武裝的注意。 地主武裝把相關情報匯報給福建地方保安14團第2營,第2營立馬組織人手,圍攻瞿秋白等人。 年老的何叔衡率先做出決斷,為不連累其余人,毅然跳下山崖。 瞿秋白見狀,也停下腳步,交代鄧子恢“趕緊帶著別人離開”,別管他了,他一個人躲在樹林,或許能僥幸逃脫。 ![]() 當天午后,實在沒有力氣再跑的瞿秋白落入敵人之手。 他自知生還無望,毫無哀色,坦然面對。 敵人把瞿秋白帶回長汀縣城附近,關入監獄。 負責看管瞿秋白的宋希濂仰慕瞿秋白的才華,對他十分照顧。 某日,某個看守官兵發現瞿秋白的蠟燭被倒置而放,底部出現一枚特別雅致的印章,不由動了心,私下跑去買回刻刀和石章,懇求瞿秋白幫他刻一枚私章。 瞿秋白順手拿起刻刀,幾下便完成一枚精巧圖章,震驚看守官兵。 ![]() 隨后,瞿秋白擅長刻章的消息傳出,很多官兵紛紛涌來,希望瞿秋白為他們刻章。 瞿秋白來者不拒,在身陷牢獄的40余天中,共刻印章七八十枚,可較為遺憾的是,由于戰亂等緣故,多數印章均已丟失。 期間,國民黨方也曾派不同的人前來試圖勸降瞿秋白。 但瞿秋白堅定心志,回回拒絕。 因為獄中生活略微無趣,瞿秋白拜托看守者幫他尋一些書籍閱讀。 看守者給他帶回唐詩及小說等,瞿秋白看得特別開心。 ![]() 偶爾,他還會熱情向看守者宣傳馬列主義,道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為土地革命,毛主席所行即是正確的革命路線,遲早能奪回城市,解放全中國。 宋希濂對此不置可否,遵循蔣介石的指示,又來勸說瞿秋白歸順。 瞿秋白言辭犀利地斥責蔣介石違背“三民主義”,并說自己萬萬不可能歸順蔣介石,蔣介石也肯定沒打算放過他,因而他對宋希濂的優待,心領了。 將宋希濂說得啞口無言,無奈離開。 ![]() 數日后,蔣介石從武昌傳來密電,讓宋希濂處決瞿秋白。 宋希濂不敢違抗,只好狠心奪走瞿秋白的性命。 赴死前,瞿秋白曾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言說己身功過,自有歷史評說,他是不想多講什么了。 那封信件幸運沒有丟失,現就收藏在中央檔案館中,向世人彰顯著,獨屬于瞿秋白的那份灑脫和樂觀。 ![]() 參考資料: 《瞿秋白在1927》 《孑然來京 于枯寂中覺醒 瞿秋白的轉變從這里開始》 《“書生氣濃的革命家”——瞿秋白》 《瞿秋白之死》 《瞿秋白在汀為獄中軼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