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減肥、控糖的朋友,相信對胰島素抵抗一定不陌生。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內容,但因為個人水平有限以及文章篇幅限制,寫的也不是很全面。 ![]() 事實上,胰島素抵抗的機制非常復雜,復雜到目前還沒有徹底研究明白,不止是國內,全世界都是如此。就算已證實的代謝機制,我也沒有完全吃透,還在不斷學習中......。 但即便這樣,把我知道關于胰島素抵抗的全部知識點都寫出來,應該不低于2萬字。 可想而知,胰島素抵抗的背后機制有多么的深奧和復雜。慶幸的是,我們也根本不用了解的那么透徹,結合自身情況調整飲食、運動、壓力和睡眠,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好。至于隱藏在細胞膜、線粒體、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信號通路等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不用理會。 胰島素抵抗的部分原理關于胰島素抵抗,我的淺顯理解是,一方面葡萄糖進入細胞燃燒,產生的自由基,除了促氧化之外,本身也是一種信號傳導,改變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的狀態,讓細胞不再回應胰島素的“指令”。促使細胞層面產生局部的胰島素抵抗,起初是一種保護性機制。例如骨骼肌吸收了足夠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就會拒絕葡萄糖,不會一直吸收。要知道的是,肌糖原只有運動時才會動用,不運動就不會消耗肌糖原。 因此,保持運動量,才會將肌糖原消耗掉,這樣下次進食高碳水食物時,葡萄糖才有地方儲存。因此肌肉比例越大的人,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就越低。 如果高碳水+高omega-6脂肪酸+不運動,久而久之,機體對胰島素反應減弱,當細胞不再對胰島素做出有效反應時,胰島β細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產生與之前相同的反應。 同時,長期過高的胰島素水平,也會關閉細胞表面接收胰島素信號的受體,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這也是其主要機制之一。這是精制碳水吃的過多,過于頻繁引起的。 另一方面是,當脂肪細胞難以儲存更多的糖和脂肪時,只能依靠更多的胰島素硬塞進去。這種情況下,脂肪細胞不再接受胰島素的指令,開始把甘油三酯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外溢到血液里,再進一步在肝臟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更要命的是,這些無處可去的脂肪會變成內臟脂肪,分泌很多促炎激素,結果可能出現全身性胰島素抵抗。 這是長期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結構,熱量過剩導致的 參考解決辦法大方向原則只有兩個: 1. 降低胰島素水平 2. 抗炎 如何降低胰島素水平? 低碳飲食、低升糖負荷飲食、輕斷食、地中海飲食等均會有一定的幫助,具體哪一種合適,就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考量了。 但要了解的是,高胰島素水平往往伴隨超重/肥胖,一旦出現消瘦,很有可能說明胰島功能已受損。同時,如果是瘦抵抗,或存在低血糖,這幾種情況下,更建議執行低升糖負荷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如何抗炎? 這里的炎癥是指慢性炎癥,而非急性炎癥。 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1、增加營養 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Omega-3、植物多酚的食物,這些營養成分均有助于抗炎、緩解胰島素抵抗的作用。 ![]() 2、平衡腸道菌群 慢性炎癥的來源有很多,但很多都與腸道健康有關,例如存在腸漏癥的情況下,大量的脂多糖由腸道進入血液,引起慢性炎癥;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片段,易引起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從而引起炎癥。這需要日常多吃一些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如果不太好區分,就選擇五顏六色的蔬菜,高膳食纖維的食物,發酵食物等。 3、減少可以引起慢性炎癥的食物 包括糖、精煉植物油、深度加工食品等等,還有小麥、大麥、黑麥含有的麩質,牛奶中的酪蛋白、大豆中的大豆蛋白等也可能是少部分人敏感性食物,吃了會引起慢性炎癥。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戒停6周左右,看看身體反饋。 4、管控壓力 持續的慢性壓力,絕對是慢性炎癥的來源之一,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嘗試練習冥想、散步,泡澡,也有不要營養學著作中,認為中國的太極拳是一種非常減壓運動方式。 以后也會陸續多更新一些胰島素抵抗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謝謝。 本賬號發表的內容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學習。文章內容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