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汗而咳嗽、無汗而發熱(麻黃)面色青灰,痰鳴聲、流清水鼻涕,舌苔白水滑(半夏、干姜、細辛)=小青龍湯。 2.心中煩躁、尿黃、苔黃,脈數(黃連)胃脘滿悶(半夏)食欲不振、面色晦暗無光、疲勞乏力,大便稀溏(干姜)=半夏瀉心湯。 3.無汗而頭痛、無汗而眼痛,脈浮緊(麻黃)大量眼淚、大便稀溏、水舌(半夏、干姜、細辛)局部灼熱感,鞏膜充血紅赤,心中煩(石膏)=小青龍加石膏湯。 4.生活壓力大,經常心情郁悶,脅部塞堵脹滿,脈弦(四逆散)心煩、焦慮、口苦(黃芩、連翹、梔子)胃脘塞堵脹滿,納呆,時時惡心(半夏厚樸湯)=解郁湯除煩湯。解憂郁、抗焦慮。 5.間歇發熱2年,時輕時重,體溫37.2°脈弦細(柴胡)口苦、咽干、心煩、失眠(黃芩)干嘔(半夏、生姜)精神不振(人參、大棗、甘草)=小柴胡湯。 6.失眠 陣陣煩熱、手心發熱、陣陣汗出,口干舌燥,時覺心煩焦慮,尿黃,舌暗紅,舌尖紅,舌苔黃,高血壓=黃連解毒湯。 7.無汗而咳嗽、無汗而發熱(麻黃)喉中痰鳴,舌體淡嫩,舌苔白膩,雙肺干濕啰音(半夏、干姜、細辛) 陣陣煩躁哭鬧,指紋紫紅,大便干(石膏)=小青龍加石膏湯。 8.頸項僵硬疼痛(芍藥證)、右脅脹痛、脈沉弦有力(四逆散) 口苦、咽干、心煩、尿黃、便干,舌苔黃,時出汗(黃芩、連翹、梔子) 噯氣多(半夏厚樸湯)=解郁湯 除煩湯。 9.五更瀉,精神不旺,食欲不旺,神疲乏力,困倦懶動,畏寒怕冷,脈搏沉弱、尺脈不足,口不干渴,水舌=附子理中湯。 10.體型肥胖,肌肉松軟,食欲旺盛,容易出汗,常常疲勞(黃芪人) 下肢麻木不適如過電,舌暗,舌邊瘀斑(血痹病)=黃芪桂枝五物湯,或合補陽還五湯。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經方時方,其演變方,選用方法》